联系我们 24/7+86 18859254943
联系我们 24/7+86 18859254943

DSSR122-48990001-NK 电源模块 横河电机和FPT软件建立全球合作伙伴关系,推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横河电机株式会社,作为工业自动化与测试测量解决方案供应商,和全球技术与IT服务供应商FPT软件有限公司(“FPT软件”)共同宣布,双方达成一项全球供应商框架协议,以开发和部署数字化转型(DX)服务,加强工业领域的运营技术(OT)与信息技术(IT)的融合。该合作伙伴关系将有助于加速横河电机DX应用和服务组合的增长,同时帮助FPT软件扩大其市场覆盖范围。该协议已生效,覆盖全球。

横河电机和FPT软件建立全球合作伙伴关系
根据该协议,横河电机和FPT软件将在数字化转型战略的规划和执行方面进行合作,并将利用积累的知识和技能来探索和开发新的市场机会。此次合作的基础是两家公司自 2022 年以来在提供内部和外部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和服务方面的成功合作。
具体而言,FPT软件将通过在应用开发、系统维护、基础设施部署、基础设施运营和提供软件即服务等领域提供支持,加强横河电机的IT能力。横河电机将利用其坚实的OT专业知识和经验基础,支持FPT软件将其技术应用于现场,同时不断增强自己的数字化转型相关解决方案和服务。因此,两家公司的客户将能够体验到更广泛的增强、差异化、结合OT和IT的数字化转型服务。
FPT软件首席执行官Pham Minh Tuan评论说:“工业环境中的技术应用始终是FPT软件的优先事项之一。我们的目标是促进客户的敏捷性、效率和创新,使他们能够保持竞争力,并缩短产品上市时间。与横河电机的合作将使双方能够融合IT和OT专业知识,彻底改变工业领域,并促进FPT软件在日本和全球市场的增长。”
横河电机高级副总裁兼数字战略总部和数字解决方案总部DX平台中心负责人Yukihiro Funyu表示:“通过此次合作,我们将利用FPT软件的尖端数字技术进一步加速内部数字化转型,并推动自身向数字化企业转型。通过转型,我们将强化向正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客户提供建议的能力,并通过提供结合两家公司的IT和OT的服务,在全球范围内支持客户的数字化转型。”

DSSR122-48990001-NK

B5EC-HENF105077R1 输入模块 开目软件2023数字化转型应用实践论坛(工业软件华东行)圆满落幕

11月24日,“聚势创新·智造未来”开目软件2023数字化转型应用实践论坛暨“南京开目公司开业盛典”活动,在江苏南京成功举办。论坛由武汉开目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南京)软件谷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邀请了南京市、雨花台区、软件谷等主管部门领导,华东区域知名制造企业客户代表、行业专家、合作伙伴等近240名嘉宾莅临参会。
中国(南京)软件谷管理委员会主任孙中华、副主任刘峰,南京市科技局副局长吴瑕、江苏省国际科技合作协会会长曹苏民、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软件处副处长林卿,开目软件董事长陈万领、总经理宁静波,以及雨花台区工信局、科技局,软件谷党政办、产发部、科创部、企服部、招合部等部门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南京开目总经理贾华文主持。

与会领导

论坛主会场
随着开目软件华东总部入驻中国(南京)软件谷,开目在华东业务中心的战略布局顺利完成。本次论坛邀请了政府主管领导、华东地区知名制造企业和开目软件数字化转型实践专家,解读工业软件及制造产业政策与发展趋势,解锁国产工业软件最新技术,共享数字化转型最佳路径与先进经验。论坛期间,还举办了南京开目公司的盛大揭牌以及合作项目签约仪式。

论坛主会场
领导致辞
洞悉数字化转型新航向
开目软件董事长陈万领在开场致辞中用“一江水”“两座桥”、“汉阳造”和“金陵制造局”形象地展现了武汉与南京的地理与历史渊源,阐述了开目软件华东总部布局于南京的初衷;并回顾了开目国产工业软件的自主创新之路,强调突破工业软件关键“卡脖子”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自主可控,是开目软件自成立以来秉承的历史使命!

开目软件董事长  陈万领
中国(南京)软件谷管理委员会刘峰副主任为本次论坛致辞。他表示,软件谷是首批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现已集聚涉软企业4112家,其中,世界500强及世界软件百强企业18家。武汉和南京作为长江中下游的重要城市,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肩负着共同的使命和责任,特别是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科技创新等方面有广阔合作空间。开目软件华东总部入驻软件谷,必将助力长三角区域制造企业的”智改数转”,并为软件谷做强做优工业软件集群注入新的动力,软件谷将一如既往为南京开目的发展提供鼎力支持。

中国(南京)软件谷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刘峰
开目软件总经理宁静波在《赋能高质量发展-开目研发与制造模式创新之道》主旨演讲中强调,工业软件始于技术驱动,成长于用户迭代,成功于商业模式!同时,宁总阐释了开目横向数据贯通,纵向专业赋能,构建知识平台的“有生命力的”研发与制造模式创新之道。并且,围绕“1+3+X”产品体系,宁总详细分享了开目设计工艺制造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与工业软件自主核心系列产品,以及在航空、航天、航发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最佳应用实践。

开目软件总经理  宁静波
专家分享
设计工艺制造一体化方案与应用实践
模型驱动,三维工艺设计更智能
开目软件3DCAPP事业部总经理徐济友发表《模型驱动的三维智能工艺解决方案》主题演讲,重点阐述了开目3DDFM、3DAST、3DMPS等三维工艺设计工具套件的自主可控核心技术成果和三维智能工艺核心优势。
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工艺专家陆凯雷先生在《基于MBD的三维智能工艺在电力装备领域的创新应用》演讲中,从用户视角出发,介绍了三维可制造性分析软件3DDFM和三维装配工艺规划软件3DAST的应用成果,为制造企业三维智能工艺设计实施提供参考借鉴。

研发工艺协同,开启产品创新变革之道
开目软件解决方案中心总经理李大庆发表《数字化研发与工艺协同创新及管理方案》主题演讲。他提到开目研发工艺协同的解决方案可满足企业需求管理、项目管理、xBOM管理、设计协同、 工艺协同、技术状态管理、知识管理等核心业务场景,实现设计工艺制造一体化,赋能可持续的产品创新。
上海尚实航空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专家杨凌云、南京全信传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专家丁亚军分别在《自主可控创新研发PLM平台在航空发动机行业的应用实践》和《基于知识的结构化工艺管理平台在电缆行业的典型应用实践》主题演讲中,阐释了开目研发工艺一体化管理系统在企业的应用,分享了企业软件系统的选型历程、项目实施过程以及项目价值,为制造企业研发工艺协同创新的实施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案。

工艺制造一体化,打造智能生产车间
开目软件MOM产品总经理杨亚菲发表《开目工艺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管理实践》主题演讲。他提到,KMMOM CLOUD是基于开目新一代KMCloud统一底座技术平台构建,采用微服务技术架构,支持云部署的租用服务模式,能够驱动车间制造生产排产、计划执行、工艺数据管理、质量管理、物料管理、工时工装管理、看板管理等的数字化、可视化、透明化管控。
航天科工集团某公司信息化专家李部长在 《先进制造业的数字化工艺制造端到端应用实践》主题演讲中,从企业信息化现状为切入点,围绕项目背景、项目方案、项目成果、项目展望等,分享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生产过程中的创新实践成果与体会,为开目研发工艺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打“call”。

盛大仪式
开业揭牌与项目签约双喜临门
大会现场,还隆重举办了南京开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开业揭牌仪式。南京开目作为武汉开目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开目软件”华东总部,也是中国(南京)软件谷2023年布局工业软件赛道重点引进项目之一。
南京开目公司总经理贾华文以《传承创新、蓄势待发》为主题,诠释了南京开目将传承“开拓进取、目标远大、自主创新、追求卓越”的“开目精神”,继续创新“开目设计、工艺、制造一体化数字管理技术”,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立足南京,辐射华东,服务“老用户”,开拓“新市场”,与生态伙伴共建信创发展生态圈,共同推动工业软件的研发和应用,赋能区域制造企业实现“智改数转”,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南京开目总经理  贾华文

南京开目公司开业揭牌仪式
会上,在各位来宾的共同见证下,开目软件分别与上海尚实航空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航空工业集团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某公司、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南京造币有限公司签订数字化建设的项目合作协议,在开目的助力下,各企业积极探索数字化研发、数字化工艺、数字化制造等的应用实施,双方将优势互补、齐心协力,加快推动各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落地。

合作项目签约仪式
知识共享
场内场外交流先进经验
在会场外展示区,开目软件展示了自主研发的PLM、MPM、MOM等一系列覆盖设计、工艺、制造环节的一体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以及以3DAST、3DMPS、3DDFM为代表的国内领先的智能工艺工具产品,吸引了参会嘉宾驻足交流。
会场内,参会嘉宾聆听专家对于数字化转型的真知灼见,通过对话行业标杆企业数字化建设者,深入了解领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开目丰富的产品线、业内领先的核心技术以及众多标杆项目的讲解,获得了参会嘉宾的认可。

与会嘉宾交流互动
自成立以来,开目软件深耕工业软件核心技术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研究创新,产品已在航天、航空、船舶、电子等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广泛应用,积累了众多成功案例。论坛圆满闭幕,数字化应用实践论坛贡献的“开目智慧”永不谢幕。未来,开目软件将继续苦练内功,坚持自主创新,专注研发自主可控的国产工业软件,为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的动能。

B5EC-HENF105077R1

B5EEd-HENF105082R4 通道触点模块 西门子欧洲单一专利申请量稳居首位

西门子欧洲单一专利申请数稳居首位。2023年6月,欧洲单一专利制度及相关的统一专利法院(UPC)正式启用。截至目前,欧洲专利局已收到12000多份欧洲单一专利申请,其中大部分来自西门子。
有效保护西门子Xcelerator平台产品专利
单一专利制度与西门子Xcelerator开放式数字商业平台尤为相关。该平台致力于帮助西门子客户加快数字化转型,为其提供SaaS(软件即服务)的解决方案。
在现行制度下,软件专利侵权纠纷很难跨国解决,因为软件通常在云端运行,其数据和程序服务器位于不同国家,而软件则在世界各地运行。欧洲单一专利制度及统一专利法院的推行,将使得专利侵权纠纷更易解决。西门子希望将其产品,尤其是欧盟范围内销售的产品,均纳入统一专利法院的管辖范围内。
赋能数字科技、工业元宇宙发展
对西门子而言,欧洲单一专利制度带来的最大机遇在数字技术领域。我们正在通过高效的合作伙伴生态网络为不断扩展中的西门子Xcelerator开放式数字商业平台注入生命力,赋能客户开启可靠的数字化转型之旅。
Beat Weibel
西门子知识产权部门负责人
西门子在仿真和数字孪生、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工业通讯及边缘计算领域共拥有5120多项专利。在行业内,西门子拥有极具竞争力的专利组合。近年来,西门子在这些领域的年度专利申请数量高达1000余项,与7年前相比数量翻倍。而主要竞争对手在这些领域的专利数量仅为西门子的一半。仿真和数字孪生、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工业通讯及边缘计算均为支持工业元宇宙发展的关键技术。

B5EEd-HENF105082R4

BDD110-HNLP205879R1 控制器模块 自有工论|西门子刘力康:以数字之力,解锁流程工业节能减碳新模式

在浩浩荡荡的工业化进程里,流程工业始终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全球共识,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持的流程工业,业已成为世界各国节能减碳的“主战场”。
释放数据价值需要具备全局视角
数字经济在各行各业加速渗透叠加流程工业变革深度演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助力流程工业高速发展的题中之义,是业界企业穿越市场不确定性迷雾的明灯。尽管很多流程工业企业早已把数字化转型纳入规划,却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荆棘密布,难于找到切实可行的提升路径。感知到业界企业对数字化转型高效落地的迫切需求,西门子一方面为流程工业企业提供一体化软件解决方案,夯实数据基础,构建起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工厂。另一方面帮助用户充分释放数字孪生工厂的数据价值,使之能够真正地服务于生产效率的提升和工厂的稳态运行。
具体而言,新建工厂借助COMOS等工程软件系统,能够在原生数字化工程数据库中完成集成工程设计,并将数据沿袭至运营阶段,建立企业的数字孪生数据库。而在役工厂借助COMOS Brownfield Enablement解决方案,能够获取、合并及统一数据和文档,解决数据源分散和非结构化数据问题,高效地进行数字化整合与转换。同时,西门子也能够帮助企业基于数字孪生实现业务场景的数字化转型。通过Mobile Worker Lite 数智工厂AR 移动应用软件,将工程设计数据、图纸、文档、三维模型和运行状态等设备动静态数据推送到现场工作人员的手持终端,在手机、平板、智能眼镜等移动应用设备中即可完成众多业务场景的处理。
无论是新建工厂还是在役工厂,预测性维护技术都已成为工厂智能化的驱动力之一。在实现预测性维护的过程中,数据是关键。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以监测设备的状态和预测故障。西门子推出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软件平台SiePA(Siemens Predictive Analytics),集成了工业人工智能与工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将预测功能从 “预测性维护”扩展到 “预测性优化”,并内置众多行业知识与经验,整合了130余个模型模板和1200多个标准故障解决方案,有助于帮助企业控制风险、提高设备可靠性、优化生产效率、增强数据洞察力。SiePA还可以与DCS系统(如SIMATIC PCS 7 / PCS neo)相结合,实现“AI+DCS” 加强控制,助力企业在稳定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提升生产效率。

BDD110-HNLP205879R1

流程工业是工业节能减碳的发力点
在中国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流程工业的节能减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中之重。创新的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则是支撑流程工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推进行业内企业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能源消耗透明度的关键一环。
基于gPROMS工艺仿真平台,我们可以搭建针对整个工厂能源系统的实时在线优化平台,用于追踪不同能源形态在系统中的分配以及利用效率,从而动态的计算整个生产系统的碳足迹,并优化燃料、电力/动力、蒸汽和氢气的利用效率。gPROMS创新性的结合先进优化算法、快速求解能力以及具有系统状态感知能力的自适应模型,可以应用于众多的工业领域。通过高忠实度的AI模型,赋能用户快速高效的进行生产规划并在满足各种限制条件的前提下,以最经济的方式运行整个生产系统,从而赋能钢铁、炼油以及石化、化工行业优化能源利用效率并满足预期双减目标。
当前,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循环再利用和净零排放的主要途径。早在2019年,西门子便布局于CCUS相关技术,收购了拥有先进多维度精细建模、动态仿真和实时优化技术的PSE公司。西门子 gCCS是全球首个专为完整CCS链设计的建模软件,可以模拟从能源消耗到二氧化碳捕集、压缩、运输,以及封存与重新利用的整个能源利用生命周期。基于西门子gPROMS先进工艺建模平台,结合工厂运行数据通过对生产工艺-生产知识的软件化、专业化与标准化,西门子赋能工业企业建立高忠实度的生产系统工艺数字孪生,实时体现系统运行状态,并动态的优化操作条件;同时结合先进的控制系统,解耦复杂控制逻辑降低操作者的工作强度,从而实现生产系统的实时动态优化。
全球能源危机愈演愈烈,以及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下,如何解决能源结构错配问题、平衡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成为中国需要面对的核心议题之一。作为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氢能为代表的绿色能源被寄予厚望。面对徐徐展开的市场蓝图,西门子除了从源头助力流程工业低碳、乃至零碳生产,还以氢能产业链工艺仿真技术、gPROMS模拟优化技术、分布式控制系统SIMATIC PCS 7等创新的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为绿色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构建本土生态才能更贴合用户需求
为了使产品和解决方案更贴合本土用户的需求,进一步融入到本土生态系统,西门子针对流程工业的不同垂直应用领域进行了布局,将很多产品转移至本土生产,与用户、合作伙伴携手打造本土生态圈。在业务发展方面,西门子持续加强在中国市场的销售、生产和研发能力,将卓越的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输送给行业用户。针对本土市场的需求特点,提供从工厂现场设备层的仪器仪表、通信、工业电源等产品,到控制层的DCS控制系统,再到丰富软件产品的覆盖全局的产品矩阵,不断将先进理念和技术融入到流程工业。
近年来,西门子先后推出更多的开创性解决方案,使得本土生态圈更具“向心力”。2023年,西门子发布了《西门子工业5G全连接工厂白皮书》,结合5G技术应用环境和市场需求的演变,梳理自身在工业领域探索工业5G应用落地的成功实践。西门子已将自身前沿技术和成熟生态与西门子工业5G相结合,为工业5G落地更多行业提供指引。同年,开放式数字商业平台西门子Xcelerator落地中国,助力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阶段的企业更简单、更快速地实现数字化的规模化落地。
西门子对流程工业的探索从未止步。屹立于时代风口浪尖,面对滚滚而来的数字化转型浪潮,西门子将继续秉持“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矢志创新”的初心,以先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赋能更多企业以数字之力解锁流程工业节能减碳新模式,为中国制造业带来质变。

CON011 9200-00001 信号转换器 3D机器视觉AI芯片:银牛微A轮融资5亿,合肥产投等领投,全球唯一

近日,3D机器视觉处理AI芯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银牛微电子完成超5亿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合肥产投、精确资本(领投),天娱数科等跟投。本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加速新一代芯片及模组研发、新领域产品解决方案研发以及团队发展建设等。
关于银牛微电子
银牛微电子是一家专注3D双目立体视觉及多传感器融合视觉处理+人工智能芯片及产品设计的高科技企业,其自研系列芯片拥有全球领先的3D视觉感知处理引擎,且是全球唯一的单芯片集成3D视觉感知、AI人工智能、SLAM实时定位建图的系统级芯片,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3D机器视觉时代的引领者和生态构建者。
公司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及以色列设有子公司和分公司。以色列子公司Inuitive是全球最早从事芯片上3D深度感知引擎研发的少数企业之一,在3D深度视觉、复杂系统级芯片设计、低功耗、光学、嵌入式系统软件、边缘计算等方面具有10年以上的深厚经验。
目前,银牛的芯片及产品解决方案已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在泛机器人、元宇宙、消费电子、物流无人机、3D扫描等多个前沿应用领域的龙头企业产品中。未来,银牛将助力全球智能终端设备实现由2D向3D的升级,努力成为3D视觉时代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企业。
本轮融资结束后,银牛决定将全球总部落户合肥,总部集全球战略管理、研发中心、销售运营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为一体。公司计划在合肥建立一个国际一流的高端芯片及人工智能产品研发中心,并积极与合肥主要高校和科研院所展开深度合作,吸收和培养全球杰出的高科技研发人才。总部将汇集数百名优秀的工程师,形成一个充满创新驱动和活力的团队,为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未来,公司将深耕合肥,与合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等产业集群形成优势联动,通过开放合作,共同打造极具竞争力的产业链集群。充分挖掘合肥的产业资源和人才优势,紧密联系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创新,提升整体竞争力,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做出重要贡献。
投资人说
合肥产投集团总经理江鑫表示:“银牛微电子是全球领先的视觉感知、AI、SLAM等功能的SOC芯片及模组厂商,中国和以色列结合的国际化团队不仅拥有很强的研发实力,也拥有很强的产业化能力,产品已获得国内外多家客户的验证和认可,未来在机器人、元宇宙、3D交互、智能座舱、智能制造等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合肥产投集团多年来一直坚持做硬科技产业投资,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多有布局,银牛微电子是产投集团联合肥西县通过投资方式引入的又一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未来将助力企业在肥西落地生根,不断做大做强!”
精确资本创始合伙人崔勇表示:“银牛微电子凭借经验丰富的全球化技术团队,历经十余年的产品研发与迭代,成功打造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全球领先的视觉及人工智能芯片及模组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在性能、功耗、体积等方面与传统双目方案相比有着明显优势,视觉信息作为未来多模态大模型路径下的重要数据输入,银牛微电子从产品定义到行业解决方案设计,已经为满足客户需求,做了充分的准备,在边缘人工智能要求不断提升的未来大有可为。精确资本专注于以半导体为主的硬核科技股权投资,银牛微电子的产品研发路径符合我们对科技发展的行业期待。我们也必将长期秉承赋能企业,共同成长的投资理念,全力支持银牛微电子创新发展!”

CON011 9200-00001

CTI-2500-RBC-901E-2500-RBC 远程控制器 更小的空间、更少的能源、更多的装配流程: 博世安斯巴赫工厂应用全新的生产单元概念

博世力士乐的开发人员提高了新一代PSK精密模块的框架刚性。两种精度等级以更经济的方式涵盖了各种应用场景。博世力士乐的新型PSK精密模块采用两侧密封的滚珠丝杠组件和扩展润滑概念,能更好地满足半导体生产和电子行业的要求。自动化和日益增多的辅助系统,推动汽车电子控制器市场的不断增长。然而,这并不能减轻制造商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为应对这一挑战,博世安斯巴赫工厂推出了适用于不同生产产量和设备类型的新一代模块化生产单元。其目的是通过紧凑型设计减少所需的空间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博世力士乐全新紧凑型驱动系统ctrlX DRIVE的应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1957年以来,罗伯特·博世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在安斯巴赫经营着一家生产工厂,制造适用于车辆系统的电子控制器和机电元件。作为特定类型控制器的主要厂家,安斯巴赫工厂在国际生产布局中负责完成特定产品的工业化流程。
除了降低成本、增加功能外,客户还希望通过新型控制器减少生产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为此便需要调整现有生产概念以满足新的要求。
适用于紧凑型生产单元的紧凑型驱动器
经过评估后,项目负责人们决定利用博世力士乐的自动化工具包ctrlX AUTOMATION来实现该项目的大部分内容。作为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博世力士乐一直是博世安斯巴赫工厂机械工程师们的重要合作伙伴。
安斯巴赫工厂技术和电气规划负责人Friedrich Großmann解释道:“IndraDrive Cs驱动控制器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体验。如今新伺服系统ctrlX DRIVE样机的初步测试结果同样让我们有信心继续朝着更紧凑型设计的方向迈进。通过与项目负责人的合作,我们很快便制定了应用新型ctrlX DRIVE的生产计划,并且从一开始就将其集成到了我们的紧凑型生产单元中。”规划工作始于2020年初,随着EnDat2.2编码器安全功能的移交,新控制器的开发工作于2022年年中完成。用户和开发人员会进行定期沟通,出现任何问题都能得到迅速解决,并且产品的交货期也得到了保证。
节省空间,降低复杂性
新型驱动器满足了博世对于安装空间缩小、发热量降低、功能增加的要求。采用最新一代低电耗(即废热)元件,配合紧凑型设计,允许在单元中实现高驱动轴密度,并降低控制柜中的空间需求,同时减少中央电源所需布线。
通过应用ctrlX DRIVE,所有这些需求都得到了精准实现。Friedrich Großmann解释道:“采用ctrlX DRIVE使我们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也为未来做好了充分准备。电气规划人员和开发人员最初的疑惑也得以消除。紧凑型设计和功能安全性的可靠集成都是令人信服的因素。第一条配备ctrlX DRIVE驱动系统的生产线已经进入标准零件生产阶段。”
安斯巴赫工厂技术功能主管Klaus Kamps补充说:“这一进展对于提高生产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降低复杂性,使用由控制系统、驱动控制器和驱动器组成的定制套件也十分必要。”
动力强劲的驱动器可提升能效,并经得起未来考验
与此同时,ctrlX DRIVE使博世安斯巴赫工厂的能效得到提升,而这正是该市场领域中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其采用的方法之一是使用共享直流总线,以避免制动电阻器在驱动轴减速过程中浪费能量。通过置换,将多余的能量供轴组中的所有驱动器使用,使电网整体所需能量减少,机器所需供电量下降。
Klaus Kamps认为:“ctrlX DRIVE也为我们带来了安全保障。它采用的是综合性的安全概念。例如,可以通过FailSafe over EtherCAT(FSoE)协议以可靠的方式选择SafeMotion选项,从而确保经现有EtherCAT线路实现高效布线。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以用最佳方式适应特定情况,以确保装配单元中的人员安全。”
通过采用ctrlX DRIVE驱动系统,博世安斯巴赫工厂能够显著缩减其工业化解决方案所需的资源,实现高水平能效并确保绝对安全。凭借ctrlX AUTOMATION的整体性概念,公司也为迎接未来的挑战做好了准备,并可在必要时进行灵活扩展。Klaus Kamps表示:“我们希望可持续性、效率和敏捷性均得到持续提升。鉴于使用ctrlX DRIVE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成果,我们还计划在厂内使用ctrlX CORE控制系统。该工业控制系统所具有的应用程序技术和开放性将有助于我们实现敏捷生产的目标。”

CTI-2500-RBC-901E-2500-RBC

E3EC-HENF315125R1 通讯模块 康冠科技KTC展会精彩现场集锦,我们明年再见

弹指之间,23年即将画上句点。康冠科技KTC今年的展会活动也已迎来尾声,23年康冠科技KTC共计参加展会18场,其中包括不少驰名中外的大型展会,例如美国CES展、西班牙ISE展、德国IFA展、美国Infocomm展、中国香港环球资源展、中国广交会等等。

康冠科技KTC年度参展一览表
回望这一年有艰辛的付出,也有收获的喜悦;康冠科技KTC携优质的产品亮相一个又一个活动与展会,遇见老朋友,结交新朋友,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回眸精彩瞬间!
美国·拉斯维加斯2023CES展2023.01.05-08

西班牙·巴塞罗那2023 ISE展2023.01.31-02.03

中国·广州2023春季广交会2023.04.15-19

中国·香港2023春季环球资源展2023.04.11-14

中国·香港2023春季电子展2023.04.12-15

中国·南昌2023教育装备展 2023.04.21-23

美国·奥兰多奥兰治县2023InfoComm 2023.06.14-06.16

中国·北京2023 Infocomm 2023.07.19-21

巴西·圣保罗 2023巴西教育装备展 2023.08.06-08.09

德国柏林2023 IFA 2023.09.01-09.05

中国·深圳2023智慧显示展2023.09.15-17

中国·深圳 2023充电桩2023.9.7-9

迪拜Gitex 2023-10.09-10.13

中国·香港 2023秋季环球资源展 2023.10.11-14

日本·千叶县幕张 2023.10.17-10.20

中国·广州 2023秋季广交会 2023.10.15-19

中国·深圳2023国际全触与显示展2023.10.11-13

中国·深圳2023安博会2023.10.25-10.28

23年,康冠科技KTC在世界各地留下了自己的身影,未来,康冠科技KTC将继续坚持探索、创新更多技术与提供不同场景的解决方案,以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更高品质的服务回报用户。
同时,康冠科技KTC也将持续发展全球化战略,把握平板产业发展机遇,携手产业伙伴布局扩展海外市场,满足国内外客户多样化需求,持续深化平板全球高质量发展道路,与合作伙伴共创共建产业发展的无限可能!

E3EC-HENF315125R1

E3ED 输入模块 美的工业技术高性能谐波减速机亮相2023年东京国际机器人展览会

2023年11月29日,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机器人展会之一,2023年日本东京国际机器人展会(iREX 2023)在东京国际会展中心开启。美的集团工业技术事业群携应用于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等场景的多款高性能谐波减速机亮相,并凭借行业领先的产品工艺水平、行业首创M型齿设计以及大幅提升的承载力与寿命引发业内关注。

美的工业技术高性能谐波减速机亮相2023年日本东京国际机器人展会
当下,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提高生产率和效率,世界各地对工业机器人及其所需的机器人用减速机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以工业机器人为例,精密减速器的成本占比为30%左右,在人形机器人中这一比值则更高,因此减速机行业的发展正不断提速。
美的工业技术自2019年开始专注于精密减速机的研发与制造,研究方向涵盖齿轮、轴承、材料、仿真、摩擦磨损及润滑等关键领域,致力于提供可靠性高、一致性强、交期短的精密减速机产品。

依托15000㎡智能制造工厂、行业领先的产品⼯艺,以及覆盖精密减速机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的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美的工业技术高性能谐波减速机一经面世,即引起广泛关注:
依托美的工业技术在精益制造、研发与专利领域的优势,高性能谐波减速机实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正向设计,并布局多达80项的专利,整体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实现美的精密传动“从0到1”的突破。以“科技驱动万物”为愿景,美的工业技术减速机研发团队将持续研发与投入,以高标准的减速机产品为包括金属加工机床、医疗器械、仿生机器人、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半导体制造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E3ED

D685A1156U01 电磁流量计底板 优傲延续创新之旅,推出全新 30 公斤大负载协作机器人

全球协作机器人制造商优傲机器人(以下简称”优傲“)日前宣布,将推出负载能力高达30公斤的新型协作机器人,进一步扩展其产品体系。
UR30 新型协作机器人
UR30是继UR20之后优傲第二款面向下一代的创新系列工业协作机器人产品,与屡获殊荣的 UR20拥有相同的架构。UR30体积小巧,具备优越的提升力,并且其强劲的运动控制能力可确保完美搬运更大负载,从作业速度和负载重量等方面将协作机器人性能提升到全新高度。
UR30可应用于机器看护、物料搬运和大扭矩螺丝拧紧等多样化场景。在机器看护方面,大负载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能够支持协作机器人同时使用多个夹具。这意味着它可以在一次操作中取出成品零件并装载更多材料,从而缩短更换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率。
同时,UR30 还能有效支持大扭矩螺丝拧紧,能够处理更加大型和输出扭矩更大的工具。得益于稳定模式功能,UR30 能提供直线且一致的螺丝拧紧,这对汽车等行业大有裨益。
此外,UR30 的有效载荷为 30 公斤,非常适合各行各业的重型产品的物料搬运和码垛,其占地面积小,几乎适合所有工作场所,减轻了人力搬运重物的负担。它的重量仅为 63.5 公斤,可以在工作单元之间轻松移动。
优傲机器人全球总裁Kim Povlsen先生表示:“更大的有效载荷和更大的灵活性奠定了新时代自动化的基础。全球各行各业正在采用更加敏捷的制造方式和模块化生产,而实现这一点的关键之一就在于移动性,这款协作机器人在有效载荷提高的情况下仍能满足移动性。”
“随着工业的发展,UR30不仅能满足并能预见不断变化的行业需求,使企业能够有效适应和应对外部影响。在我们的持续创新下,UR30是优傲在自动化领域不断突破可能性的道路上又迈出的坚实一步。”

D685A1156U01

VME7740-841 处理器模块 赛昉专访:RISC-V上量第一枪!瞄准工业应用

据RISC-V International(RISC-V国际协会)官宣数据,2022年该架构芯片出货量突破100亿颗,这当中大半来自中国。华为、中兴、中国移动、阿里巴巴等各方均在布局。
RISC–V指令集架构主要发明者、SiFive共同创办人兼首席架构师Krste Asanović前段时间还预言,到2025年,RISC-V内核数将增至800亿颗。
今年8月的2023 RISC-V中国峰会上,倪光南院士也为其站台。代表企业赛昉科技总结并分享了业界对RISC-V未来发展的展望,即:26年进军汽车座舱,28年可商用核比肩另一架构,29年推出手机SoC,30年与Arm、X86实现三分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在峰会期间,深度数智向RISC-V国际协会交付第一台RISC-V笔记本电脑ROMA(主芯片采用赛昉科技JH-7110处理器), 便是RISC-V向更多领域扩展的里程碑事件。
当前,RISC-V已在物联网领域站稳脚跟,接下来的问题是:在对性能要求更高、生态要求更复杂的场景, RISC-V应用处理器的广泛应用,第一枪在哪打响?
代表企业赛昉科技给出的答案是:工业。
不在芯片圈内,很多人未必了解赛昉科技(StarFive)。这家公司于2018年成立,专注于以RISC-V创新为客户创造价值。成立以来,陆续交付了多款自研的RISC-V CPU IP产品——昉·天枢(Dubhe),以及首款量产的RISC-V 应用处理器——昉·惊鸿-7110(JH-7110),在RISC-V领域有不俗的技术实力和产品交付能力。
作为RISC-V代表企业,为什么赛昉第一枪瞄准工业?RISC-V产品在工业领域目前发展得怎么样了?前景又如何?对比X86及Arm,RISC-V底气何在?
带着上述问题,近日智次方・物联网智库独家专访赛昉科技资深销售总监周杰,获得详尽解答。
国内工业领域X86仍占大半
简而言之,RISC-V是一类芯片架构,与之对应的是X86以及同名公司刚刚IPO的Arm架构。其中X86背靠Wintel体系深度根植于工业为代表的传统行业,相对Arm架构,则占据了95%移动设备的芯片。与两者不同的是,RISC-V采用开源模式,大大降低了芯片开发的门槛,并且RISC-V模块化、可扩展的设计给予参与者极大的创新自由度,因而RISC-V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青睐。
目前,国内的工业领域芯片中,X86占比超过50%,对应了大半工业操作系统是Windows,这是早年Wintel体系捆绑的结果。工业平板及显控一体等设备中,Arm也在逐渐渗透。
因各类工业场景对芯片需求量很大,且工业场景对芯片制程及性能要求没有消费级高,该领域自然成为RISC-V芯片落地的首选。
时下,RISC-V芯片匹配系统主要是基于Linux的各种发行版,如Debian、Ubuntu、KylinOS、OpenEular等,安卓系统也在谷歌支持的进程中。
作为第一款工业试水产品,赛昉于2022年底量产了RISC-V应用处理器——JH-7110,采28nm工艺,搭载64位四核RISC-V CPU,稳定工作频率达到1.5GHz,在性能、功耗、功能等方面均有不俗表现。
目前,JH-7110主要应用场景有二。
其一是控制室设备,典型代表是工业计算机。
其二是边缘侧的网关、防火墙、控制设备,以及高性能PLC、多轴伺服、人机界面、视频编解码。
“工作频率要求在1GHz以上的工业应用场景, JH-7110 是目前为数不多可选的RISC-V架构工业级芯片。”
周杰略带自豪地评价其公司产品,并解释道:“JH-7110满足工业宽温要求,实现最佳的PPA(功耗、性能、面积)平衡,并且提供了工业场景所需的各种接口。JH-7110满足工业规格,并且已经实现量产,能稳定给客户供货。”
这当中,涉及良率、性能达标、是否满足工业环境要求、稳定性等等方面,用芯片业内的话说,“中间差了一个太平洋”。
芯片虽好,终归要落地,方能见真章。对此周杰披露了相关进展——
赛昉科技的首个工业相关项目是与港华能源、威努特共同合作,落地的工业防火墙。
这不仅是业界首款基于RISC-V芯片的工业防火墙,周杰还补充道,“也是RISC-V芯片在工业领域的首次落地探索,赛昉科技身处其中做了大量工作”。
一个工业防火墙项目背后价值几何?
周杰为我们拆解了该项目中,赛昉团队所做出的努力,具体如下:
首先在硬件方面,由于JH-7110是性能第一款达到相关场景要求的产品,各种硬件设计定制都需要从0到1完成。硬件完成后,还需符合工业测试标准。这当中包括高低温测试、静电/浪涌/脉冲测试、稳定性测试等…需要团队一次次走进现场测试并记录调试,以满足工业场景需要。
软件方面,赛昉团队又需要从0到1构建大量中间件,对于一般场景,芯片原厂只提供SDK和驱动,但由于合作方要求DPDK、Web、数据库、VPN等方面支持,赛昉需要逐一下场提供种种中间件。
上述繁杂工作意味着赛昉团队不只在做芯片原厂工作,而是直接将手伸到应用去。与之对应,由于发展多年,Arm中间件完整度高得多,因此无需下场。
等赛昉团队完成上述工作,合作方再基于中间件完成上层应用,这当中,包括白名单、过滤、自检测等功能,从而变成一款产品:TEG5904。
还不算完,等到产品拿到现场测试再导入量产,又是很长一段工作,周期达到半年。
那么上述付出值得么?周杰认为,这些工作对RISC-V在工业场景的生态建设大有裨益。
他说,工业防火墙项目之于外行看似不过工业数字化的一角,实际上,项目涉及的中间件可复用性很高。周杰为我们举例,诸如:web、数据库、DPPK、Openwrt、场景侧视频码流处理等等方面中间件均可复用。换而言之,看似一次工业防火墙项目落地,实则打通一大片RISC-V芯片落地可能性。
此外,由于不同工业领域的设备和板卡硬件接近,只是上面跑的应用软件不同,如储能、电力、轨交均差异不大。赛昉团队一次付出,所开创性价值随时间推移,将会显现出来。
工业防火墙项目之外,赛昉披露,他们已经与飞凌嵌入式、米尔科技等工业领域领头的方案商推出工业核心板方案,布局显控一体、运动控制、电机控制、工业网关、电力控制、EMS等领域。
明年工业收入大幅提升
为更快推广落地RISC-V产品,他们还有一个基于JH-7110的开发板产品昉・星光2(VisionFive 2),又构建且自行运营相关论坛RVspace,发布源代码及相关技术文章,鼓励更多开发者参与软件生态构建。
此举暗合了Arm架构树莓派的生态拓展方式,也满足了量小客户的需求。
对此,周杰无奈又略带自豪地解释,“JH-7110的硬件走的比软件快,我们作为芯片原厂不得不推出开发板产品。产业和社区的伙伴有了硬件载体(板卡),才能做更多的移植、开发和优化软件的工作。而这些基于JH-7110的软件资源,后续也将回馈和贡献到整个RISC-V生态中去”。

至于未来规划,赛昉将先基于JH-7110不断在各类工业场景尝试落地,根据情况再定制后续产品线。
面向碎片化的工业场景,将相似需求融合以规划下一代芯片。比如在边缘端,产品的GPU能力就不再需要,取而代之的,则是性能、实时性以及更全的接口,去掉冗余部分可进一步降低成本。
“现在工业收入占比还比较低,等待明年,预计会有大幅提升”,周杰表示。
目前赛昉科技的RISC-V产品在工业场景才推进不到9个月,在这个传统领域,他们要实现目标仍需一段时间。
但团队对此颇为乐观,周杰表示,已在各个场景开启推广落地,希望明年上半年开始进入爬坡。
写在最后
与周杰碰头,是在上海漕河泾一个茶馆,虽已入秋,空气里仍弥漫着湿热。
初次见面,这位芯片老兵一直戴着耳机开会,专注在具体一件件事情中,没有一点架子。结束采访后,周杰又接入了新工作,并无更多寒暄,满满当当日程意味着这一架构所代表的领域,正方兴未艾,处于生机勃勃地发展之中。
尽管诞生已有10余年,RISC-V之于非芯片行业的大众仍较陌生,但其潜力,正被越来越多人看到。这背后不只靠一两家公司,而是整个赛道一众从业者共同的努力。
赛昉的“昉”,是个多数人并不熟悉的汉字,它有两重意思,其一是起始,其二,是明亮。
冥冥之中,这个字似乎也暗示了RISC-V架构及其产业的过去,也预示了未来。

VME7740-841

Search for products

Back to Top
Product has been added to your c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