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24/7+86 18859254943
欢迎访问成都阳光熹禾电气有限公司

3BSE018105R1 通信接口模块 华为扑面而来的机器视觉风潮

  数据显示,在人类获取的所有信息中,83%来源于眼睛,这就难怪眼睛被认为是“心灵的窗户”。
显而易见,视觉是人类观察世界和认知世界的最重要途径,我们藉此可以获取外界事物的大小、明暗、颜色、状态等信息,在不需要进行身体接触的情况下,就能够直接与周遭环境进行智能的交互。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将视觉能力赋予机器,帮助它们“看清”世界。作为实现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关键核心技术,机器视觉也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最快的分支之一。
不过,有些人却对机器视觉技术的进化速度不甚满意,华为机器视觉领域总裁段爱国就是其中之一。
以智慧之眼点亮世界
2019年2月,段爱国正式接手华为智能安防产品线——这就是今天华为机器视觉领域的前身。在员工们看来,新领导白白净净、待人温和,任谁也想不到,这一切竟然都是假象。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市场业务和产品方案的摸底之后,段爱国的霸道总裁形象开始显露无遗,他悍然向研发团队提出了一些听起来“胆大包天、令人发指”的要求,譬如在无电、无网、无光和无现场运维的四无状态下,摄像机还要正常工作。
段爱国坚持认为,智能安防行业的变革已经不可阻挡,而他只是略微推动了一下这个进程的前移。说来也怪,尽管他提出的很多要求在当时看起来太过于异想天开,但是在研发团队的技术攻关之下,最终居然逐一得以实现。
在5月25日杭州举办的华为HoloSens下一代摄像机暨2020年新品发布会上,段爱国和他的团队带来了六大新品,包括全新的下一代“四无”生态型摄像机以及超高密智能视频存储平台、AI超微光卡口摄像机、双光谱热成像摄像机、AI双模球型摄像机和5G摄像机等,以及精准覆盖重点场景的十大场景化解决方案。
本次发布会的主题是“创视纪|开启智能世界之眼”,与华为公司的愿景和使命浑然一体:“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用智慧之眼感知万物,点亮智能世界’是华为机器视觉的梦想,我们将不断把华为公司各个领域的黑科技引入进来,为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全息感知’和‘端边云’协同解决方案,成为机器视觉产业的领导者。”段爱国表示。
我们知道,国内安防市场上横亘着两大巨头,多年来也没有哪家企业能够拉近与它们的差距。然而段爱国却不讳言华为机器视觉的野心,他表示将在三年内赢得第二,五年内做到第一。“华为进入这个行业,就要给这个行业带来变化,带来惊喜!”
段爱国不仅不甘于平庸,甚至连平凡也不能接受。华为机器视觉致力于为世界开启智能世界之眼,成为万物感知入口和行业数字化的抓手。
打造万物感知的入口
我们知道,华为从来不是一家制造概念的公司,华为人也无法忍受创新停留在PPT。得益于华为机器视觉的产品发布会,第二天国内股市的机器视觉指数大涨超5%,多只概念股涨停,最猛涨幅超20%。这是巧合呢,还是巧合呢,还是巧合呢?
显然,这不是巧合!资本市场的走向,明确无误地表明了产业界对于创新的期盼。尤其是华为的入局,使得安防产业洗牌的可能性大增,来自华为机器视觉的一系列产品与解决方案,也赋予客户和同行们更大的信心。
譬如我们上面说过的下一代“四无”生态型摄像机HoloSens SDC,这也是2020年的红点奖获奖作品。其水滴外罩般的设计突破了传统的设计规则,完全没有老旧产品给人的那种“你不要过来啊.jpg”的既视感,令人不由得心生亲切。
既有外在,更有内涵:VideoX 子母机自组网+光储一体化模块,”无网”、”无电”,部署更灵活;SuperColor+,从全彩到全彩视频,”无光”下昼夜同视;”无现场运维”设计,释放人力,减少运维成本。”生态仓”设计突破感知边界,支持全类型传感器接口,灵活的生态互联,从视觉感知走向全息感知。
“四无”设计绝对不是华为机器视觉的心血来潮,它解决了传统摄像机易受环境约束的痼疾,还全面考虑到数字化转型时经常面临的信息零散、数据割裂等问题,与其他新品共同将华为机器视觉打造成为“万物感知入口”。
在今年的防疫抗疫中,人们对于人脸识别之后的摄像机等产品有了更多的认知。通过智能的摄像机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社区可以高效地对出入人员进行筛查,同时极大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这也让更多方面开始审视智能安防的价值与意义。
疫情是今年的“黑天鹅”,它将边缘侧的数据存储需求真实地摆在我们面前。据段爱国介绍,疫情之后,很多部门将数据的保存期从30天提升到90天,一个中等规模城市的存储量可以达到360PB之多。
而在段爱国此前的“逼迫”之下,华为机器视觉研发出的超高密智能视频存储平台HoloSens IVS3800S120也在本次发布会上正式亮相,这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应时而生”吧?
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
众所周知,今年3月华为智能安防更名为华为机器视觉。从字面上来看,华为似乎是不羁于安防这一垂直领域,而实际上是因为华为认为机器视觉将会被更大程度上释放出来,下沉到更多市场寻求新的机会,更新方向、扩大范围,成为千行百业的数字抓手。
“新基建”的出现,正是时代赋予华为机器视觉的大好机遇。
“在我看来,新基建的核心就是将传统的技术,转换成为一个智能化、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新基建将会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带来极大的促进,而作为万物感知的入口,我认为华为机器视觉已经准备好了。”段爱国表示。
华为机器视觉与行业智能应用的融合,不仅填补了过去可能难以弥合的缝隙,而且涌现出大量的产业机会,为开发者、合作伙伴以及不同的产业领域,均赢得了广阔的创新发展与想象空间。
譬如我们在前文提到过,华为机器视觉基于六大新产品,发布了针对不同行业需求的十大场景化解决方案,解构和重塑了机器视觉在产业领域的价值。
具体的场景包括了全息社区、全息路口、高速大联网、智慧水利、智慧网点、普教联网、智慧电力、智慧油田、智慧制造、智慧园区,涵盖了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从安防到民生,再到千行百业,华为机器视觉充分诠释了”行业数字化抓手”的自身定位。
华为机器视觉要做的,就是与“新基建”充分激荡,利用自身在5G、云计算、AI、边缘计算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各种黑科技,实现对各个领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颠覆与创新更多的行业。
当然,华为机器视觉也不是要一骑绝尘,独享感知世界的大蓝海。段爱国表示,华为将会与更多的产业伙伴携手,共同深掘“新基建”下的产业机会,还世界一个奇迹。
本次发布会上,段爱国专门演示了华为机器视觉下一代摄像机的“生态仓”设计,这一设计可以支持全类型的传感器接口,合作伙伴们可以将他们的标准产品灵活方便地插入进来,就像是以前的DIY装机一样,从而达成相应的应用,真正实现了整个生态的有机互联。
新风暴,一触即发!

3BSE018105R1

IC693APU302 双轴定位模块 长虹布局“工业互联网” 产线综合效率提升60%

当前,“新基建”因政府报告而成为全新的焦点,“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的战略方向更引发了业内人士的积极探讨。而对于技术有所了解的人相信已经可以察觉,若想真正兑现“新基建”在新时代的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领域不容忽视,那就是“工业互联网”,它将是有机整合各类先进技术并催生更大产业势能的有力抓手,它的完善程度、应用布局、下沉与投放都将与“新基建”密切相关。
长虹,作为积极推动“中国制造”转型成为“中国智造”的践行者之一,不仅对于“新基建”的各个领域早有前瞻,更是在“工业互联网”这一领域,提前布局,并有一定应用成果。
高瞻远瞩的发展眼光,积极推动“5G+工业互联网”落地应用
众所周知,5G技术可以说是“新基建”中的“基建”,因为其具备“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高可靠”的技术变现方式,将可有效为信息通信技术相关的基础设施提供更高效、更多维、更稳定的联通联结能力。而具备同等重要地位的“工业互联网”则可以说是未来生产中实现高质量创新、多元化应用、全方位智能的关键所在。当制造业在依托工业互联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流程运作、研发设计、生产规划、需求对接、资源配置、产业整合时,其效率将会大幅提升,而成本则将会有所降低,这对于各个行业来说,都至关重要。同时,“新基建”中的很多领域都涉及高精尖技术,这也迫使未来的工业生产必将迈入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的新阶段。
对此,在今年初,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从加快新基建等6个方面出台了20项具体举措,其中重点强调了改造升级工业互联网内外网络、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核心能力、建设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内容,5G是关键支撑。
而围绕“5G+工业互联网”这两个重要的主题,长虹在今年1月便投产国内首条“5G+工业互联网”生产线,可以说是“新基建”的先行者。
据悉,该生产线通过研发、采购、计划、制造、销售、物流、售后等环节在内的核心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计划、工艺、采购、物料与成品、制造生产全流程与底层工业设备控制系统集成。可有效延展长虹独创的多阶段混联离散型生产模式,运用生产信息化系统、智能设备集成、虚拟仿真等技术,使原材料物流传输线、多层穿梭车、地面AGV等硬件及其系统良好运行,提升了多批次、小批量订单的制造能力,最终实现个性化定制与大规模生产的兼容运行。通过以上技术的投入,定制产品交货期目前已经缩短至24天,今年会进一步缩短至21天。
经过总体评估,应用了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等多项技术的“5G+工业互联网”智能电视大规模定制生产线可以节约20%到30%劳动力,同时效率提升60%以上,已经是目前亚洲最先进的智能电视大规模定制生产线。
厚积薄发的实力,行业先行者的敏锐
而之所以长虹在时代发展中面对各类技术关隘及时代需要都能如此从容的应对,并提前做好布局和安排,也绝非只归功于它多年的经验积累。其中更多的,还有长虹自身在发展中坚持以“技术为导向”“以创新谋未来”的宏观发展愿景与实践方式。
我们若以这次在“新基建”以及国家“工业互联网”的相关布局为案例就可以了解到,长虹早在90年代就开始着手信息化系统建设,陆续实施了十几套不同的系统,全面支撑企业的运营管理;2013年,为适应互联网、智能化时代的发展要求,长虹就提出了以“智能化、网络化、协同化”为重点的“新三坐标”智能战略,积极推动智能化转型;2018年起,长虹响应国家号召,探索工业互联网发展道路,致力通过互联网打通整个产品从研发、采购、生产制造、运输物流、销售、售后等全生命周期,减少公司内部信息孤岛,让信息能够互联互通,解决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可以说从内部到外部,从自身的积极转型到对上下游的积极引导,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探索与积累,长虹不仅做的“早”而且做的“细”,这不仅让自己和周边的供应体系都提前进入了工业互联的时刻,更通过新技术的打磨与更迭让自己提前适应了新发展、新思路下的科学发展体系,为今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锚定未来,率先布局,快速推进,进而显现产业引领的能力,“新基建”的长虹速度,非同一般。而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高瞻远瞩更是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作为国家制造业技术领域引领者的不凡眼光。而当技术照进生活,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期待更多的精彩,更没有理由不去期待长虹接下来的又一路新程。

IC693APU302

IC693CMM302 通信模块 东营港•霍尼韦尔“智慧、安全、创新”新技术新产品专场发布会

作为全国举足轻重的石化生产基地,山东东营聚焦技术创新。霍尼韦尔与山东东营的合作始于2018年,山东东营港霍尼韦尔UOP协同创新中心在11月正式签约。2019年,山东省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实施 “东营港▪霍尼韦尔UOP协同创新中心三年发展规划” 。双方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技术交流和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入合作,进一步推动创新能力的发展,助力当地炼化产业转型升级。
当下,全国加快复工复产,促经济平稳发展。化工行业的复工之路启动较早,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要提效率、保安全,另一方面要推智能、促创新。作为双方合作的延续,霍尼韦尔联合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举办“智慧、安全、创新”新技术产品专场发布会,旨在提升化工企业的安全及能效,把握增长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霍尼韦尔此次为高效、安全复产及长远发展带来最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
1.   Experion®安全及生产管理信息化平台(Experion® Safettice™)
Experion Safettice智能化解决方案致力于企业安全风险及生产过程的全方位监控与全流程跟踪。依托最新的云技术及移动技术, Safettice打破企业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相关系
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及业务流程的传递与处理,全面整合生产、安全、安防、设备、人员与信息等系统。基于更全面的态势感知,Safettice产生的协同效应,不仅能够实现以安全保生产、以生产促安全的闭环管控,而且将帮助企业改进决策的制定,对问题或机会做出更快、更好的响应,从而不断地提升运营效率,保障生产和人员的安全,从而应对未来的挑战。
2.   霍尼韦尔远程运营解决方案
霍尼韦尔运营卓越中心结合异常状况管理联盟(ASM Consortium)20余年的研究成果,凭借自身在过程工业领域的深厚底蕴,开发了一款全面而模块化的远程运营解决方案(Remote Operations),可提供整套技术和咨询服务,涵盖了远程协作、优化和操作等一系列过程,助力客户安全高效地运营远程生产场地,最终实现安全、高效的远程生产运营。
这种变革性的远程解决方案分为控制型远程运营(ROC)和支持型远程运营(ROS),包括强大的组织变革和业务流程管理元素,通过创建一个协作基础架构,可帮助企业真正了解每个运营地点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基准测试和记录一致的工作流程,然后在整个公司范围内实施和维护最佳实践,从而在生产、生产力和回收率方面做出了显着改进。
3.   ENTIS库存管理系统
强大、易用、模块化的ENTIS系统,广泛适用于各种转运及散装码头,可提供精确而安全的库存数据,避免超载现象和促进泄漏检测,从而实现防灾减灾并有效保护人员和环境安全。该系统是霍尼韦尔在油罐计量和库存管理方面五十余年丰富经验的结晶,在全球保有量已超过2,000套,是业内值得信赖的创新解决方案之一。
ENTIS系统依托成熟的Experion®自动化平台,引入最新的油罐管理和储存交接技术,能有效减少库存的不确定性,提高效率并降低风险。操作简单直观,有利于操作员掌控产品损耗并专注于安全性。
部署ENTIS系统还能享受Experion平台带来的安全性和生产力等方面的诸多优势,包括在罐区和码头集成霍尼韦尔视频监控和火气探测系统;符合ASM联盟指南的功能强大的直观操作界面;以及使用霍尼韦尔先进的HMIWeb Display Builder组态软件定制显示界面的能力。
4.   Enraf 954伺服液位计
霍尼韦尔Enraf是现代罐表系统的领跑者,于1950年代推出了第一代伺服液位计,是第一种用于大罐计量的自动液位计量设备。Enraf 伺服液位计通过了OIML R85 2008认证,完全符合贸易交接应用要求。
在确保行业一系列最佳罐表计量技术的基础上,霍尼韦尔Enraf推出了全新一代伺服液位计954 SmartServo FlexLine。954智能伺服液位计是集更加可靠、更多功能和超高精度的自动储罐计量液位计,可用于测量各种储罐中的不同介质。它结合了原有的、可靠的技术原理和最新的软、硬件技术,大幅提高了智能化水平。
全新一代 954 伺服液位计设计创新、功能全面、应用灵活,可满足最严格现场安装和使用要求。

IC693CMM302

51305896-200 NIM 电源模块 华北工控携手海光推出MATX嵌入式工业主板

当下国际供应链断裂和信息安全风险加剧,正倒逼国内CPU加快自主可控MATX-6983步伐。立足于这样的大背景下,华北工控携手海光成功打造了一款嵌入式工业主板——MATX-6983,可面向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等行业领域提供更安全、高效、专业、灵活的计算机硬件支持。
01、海光国产“芯”强力加持
华北工控MATX-6983工业主板(主板尺寸:244mmx 244mm)是基于海光3100系列处理器成功打造,支持海光C86 : 3188、3185、3138、3135、3131E、3180等多种型号, 具有强大的自主性、原创性优势。
CPU是计算机的大脑和心脏。海光CPU芯片是X86架构,在超算市场具有绝对领先的技术与市场优势。特别是3100系列处理器,在全能性、逻辑控制、计算速度等技术方面再升级,且具备完全自主化生产能力。
华北工控此次携手海光首次打造嵌入式工业主板,产品架构优秀、执行效率高、内核性能强大,有望受益于国产化趋势,市场看好。
02、高稳定性和高性能计算能力

华北工控 MATX-6983 嵌入式工业主板
华北工控MATX-6983工业主板支持双通道4条DDR4 UDIMM内存插槽,支持ECC功能,UDIMM内存插槽单个最大支持128 GB,整板最大支持512GB,板载SM768显卡,支持2xVGA和1xHDMI显示接口。
产品搭载高速处理器,兼容性良好,内存容量显著提高,支持快速算法,支持高频率数据存储、传输与处理。整板设计改善,功耗大大降低,可以使计算机系统在工作时更加安全稳定。
03、高扩展性及丰富的功能接口设计

华北工控 MATX-6983 嵌入式工业主板
华北工控MATX-6983工业主板有丰富的接口设计,支持2xVGA和1xHDMI显示接口;可提供4x SATA3.0,4x USB3.0,5x USB2.0,2x LAN,8x GPIO;可扩展10x COM:6x 9线RS-232,其中2x个RS-232/422/485可选,4个3线RS-232······
产品扩展性强,支持多种输入输出方式,丰富的功能接口设计可满足多种外设接入需求,可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服务器、工作站等专业市场领域,为客户提供领先的硬件解决方案。
————————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与信息科技的蓬勃发展,国产CPU正从可用向好用转变,自主可控前景可期。华北工控携手海光积极布局国产“芯”品市场,可为客户提供高度弹性且定制化的产品及服务。

51305896-200 NIM

51306673-100 EPNI 处理器模块 “无人工厂”快速落地,华北工控加速工业机器人计算机硬件市场部署

立足于5G新基建爆发的时代背景下,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发展,“无人工厂”在千行百业覆盖落地,进一步催化了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市场高涨。
工业机器人是“无人工厂”实现生产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制造企业智能化升级的关键点。它基于人工智能、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执行工作,在工业生产中能代替人工自主完成某些频繁、重复且危险的长时间作业,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适应性,可有效提高作业效率和生产标准,现已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
汽车制造行业
以焊接机器人为例,它基于计算机硬件的快速算法和自动控制技术等,可完成运行轨迹自调整和零部件的精准焊接。
电子电气行业
视觉机器人在电子行业的应用较为普遍。特别是手机生产领域,它利用智能识别、机器视觉等技术,可实现产品的瑕疵检测与组装加工。
食品行业
包装机器人在食品行业中应用广泛,它结构简单,依靠主控计算机系统可完成抓取、搬运、装卸和堆垛等多项作业活动,具有低功耗、高可靠、高效率等特点。
······
华北工控认为,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机器换人”的操作模式将在制造行业加速普及。在这个过程中,为了确保工业机器人的高效稳定运行,相关制造商必须选择高品质、高性能的计算机硬件担当其技术载体。
华北工控,是国内行业专用计算机领导者,智能机器人的上游硬件知名制造商之一,基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大力推进智能机器人的产品创新,现已拥有系列高品质嵌入式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产品的控制系统之中。

华北工控可面向工业机器人领域提供多样化的计算机板卡方案。产品采用英特尔、海思、恩智浦、瑞芯微等低功耗、高性能处理器,板载高速内存,All In One设计,接口丰富,版型紧凑,可灵活搭配各种功能模块底板,具有高扩展全能型应用特性,可满足工业机器人在智能识别、自动控制等多方面的应用需求。
华北工控有可满足工业机器人多场景应用的无风扇嵌入式准系统。产品无风扇设计,抗震、防尘、抗干扰,可适应各种工业作业场景;严格按照工业级标准打造,具有低功耗、高可靠等特性,支持设备7*24小时不间断运行;支持多种信号输入,可连接各种外部设备,以便进行数据传输、备份和深入处理,强大的兼容性和扩展性等可满足工业机器人的多场景、智能化应用扩展。
中国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智能制造建设加速、“无人工厂”的大范围落地等,都预示着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前景巨大。华北工控紧跟时代发展趋势,还将推出更多领先的工业机器人行业专用嵌入式计算机产品方案。

51306673-100 EPNI

51401583-100 EPNI 收集接口模块 图尔克IP67 IO-Link技术和安全I/O理念如何实现安全的模块化?

凭借其IP67防护等级的分布式安全理念,图尔克为该荷兰设备制造商提供了优化支持。IO-Link与混合安全I/O 模块的组合,节省了大量的接线工作,因为整个安全架构可以安装在控制柜外部。
传感器与执行器的电压之间彻底的电隔离,可以实现在带IO-Link接口的I/O集线器上,从而对执行器进行安全关断。并可以为AWL显示和评估数据的Lyla操作面板,提供重要的诊断数据。该项目证明了模块化设备可以灵活的进行工作,并且能缩短交付和调试时间。

TBIL I/O集线器将焊接帽切割机的信号发送至IO-Link主站(在后台实现此功能)
任何使用在线配置来设计厨房的人,都会感受到模块化的优势。这些独立的模块包括侧面板、底板、后面板以及抽屉等。最后,还可以选择不同风格的前面板、把手设计以及相应的操作台。
DIY厨房的例子,清晰显示了在没有标准化时,来谈模块化是不可想象的。只有在对间隙、尺寸、钻孔以及水管或天然气管路的连接进行规定时,才能实现模块化生产的好处:广泛的型号、更高的灵活性、更快的交付时间以及更合理的价格。
Matthijs Varwijk正是利用这种观点,说服潜在客户和客户接受模块化机器理念。Varwijk是一位研发项目经理, 负责位于哈尔德韦克的荷兰机器制造商AWL-Techniek的模块化战略。AWL在全球共有5个分支机构和超过750名员工,并凭借其在汽车行业的自动化焊接和连接线而闻名。主要的汽车制造商、供应商还有其他许多客户都在生产线中使用他们的设备。
2017年,Varwijk的一个跨学科团队针对AWL的机器产品组合实施了模块化理念,并逐步定义了M-Line的标准。首先,这需要在公司内部进行一定的说服工作。尤其是在从常规到模块化生产布局的过渡阶段,模块化优势还未凸显出来。首先需要定义标准,而这通常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

M-Line的不同模块可以组合使用,构成完整的生产线
模块化带来灵活性并节省成本
AWL设立的首个标准则是一系列产品的名称:MLine既代表模块化产品系列,又代表包含各个模块的生产线。每个模块的外壳是矩形钢制框架,该框架经过设计以便安装在符合ISO标准的容器内。这可以为运输和调试设备节省时间和成本。由于模块化设备可以使用合适的叉车在厂房内进行重新布置,因此客户也可在未来轻松对系统进行扩展或转换。

Lyla操作面板系统可采集和评估不同机器的数据,从而监测机器的运行和性能
模块化需要标准
除了基本框架外,AWL还定义了建造M-Line的3个核心模块类型:一个是操作模块,方便用户插入组件和启动进程;一个是分析模块,包括转台和其他处理工件的装置;一个是加工模块,可以配合焊接机器人或机床等对工件进行加工。
目标:清空控制柜
图尔克的多协议以太网IO模块为AWL提供了帮助,不论客户偏好使用Profinet还是Ethernet/IP控制器都可以在每个M-Line模块上使用相同的IO模块。Kooij表示:“我们想要有尽可能多的标准化组件,以及在很大程度上的标准化控制柜。理想情况下,我们希望未来控制柜中只有PLC和电源。虽然还未达成该目标,但AWL模块控制柜内现在已经腾出很多空间。图尔克IP67混合型安全I/O模块在此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同时提供了普通信号和安全信号。
采用可扩展安全技术的IP67 IO-Link安全I/O
AWL对图尔克的模块化IP67 IO-Link安全解决方案印象深刻:该解决方案的核心是TBPN混合安全I/O模块。TBPN带内置的安全控制器,可通过Profinet上的PROFIsafe与PLC通信。该模块包含4个安全I/O、2个常规数字I/O和2个IO-Link端口。TBSB安全关断箱与其中一个安全I/O连接,可以在严重情况下安全断开执行器电压V2。
由于所有模块的电源都通过安全关断箱来提供,这确保了在紧急停机等情况下不会为任何执行器提供电源,且机器的任何部件都不会移动。而传感器则通过V1供电,则保持连通状态。这样,控制器可以一直监测设备的状态。焊帽切割机的传感器和执行器与I/O集线器进行连接,并与图尔克的TBEN-L-8IOL IO-Link主站通信。
该IP67主站模块提供4个符合Class A标准的IO-Link端口以及4个符合Class B标准的IO-Link端口,从而将传感器电压 (V1) 与执行器的电压 (V2) 隔离开。因此,电源的断开同样通过IO-Link来实现。AWL已经在美国的类似项目上使用了图尔克的TBIP模块。该模块与TBPN的硬件类似,但是使用EtherNet/IP和CIP-Safety通信。

模块的整个安全技术通过TBPN(左下)运行。
IO-Link master(中下)通过安全箱( 中) 供电,从而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关闭Class B端口上的所有执行器
传感器/执行器电压的电隔离
其他制造商也声称有能隔离V1和V2的模块。然而,经过仔细鉴定便可以发现其所谓的“隔离”并不彻底,例如V1和V2会共用负极。”硬件工程师vanKooij解释道。若发生短路,是不被允许的。而这一简单的隔离故障就足以使整个安全解决方案失去作用,原因之一就是无法确保彻底的电气隔离。

清空控制柜:借助分布式I/O理念,模块化机器的控制柜腾出了大量空间
IO-Link加快标准化
使用IP67的安全产品和I/O集线器的解决方案为AWL节省了很多接线工作。作为IO-Link设备,集线器使用IO-Link协议将执行器和传感器的数字信号传输至IO-Link主站,然后IO-Link主站通过以太网进一步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对于van Kooij和Varwijk来说,另一个原因是双向接口加快了M-Line的标准化。通过三线制电缆的信号传输消除了对特殊屏蔽电缆和专用电缆的需要。IO-Link还确保了更高的机器可用性:Lyla操作面板系统是M-Line的一部分,它可采集IO-LINK诊断数据和评估不同机器的数据,从而监测机器的运行和性能。
理想的全球自动化合作伙伴
AWL为一家德国汽车制造商及其供应商,建造了新一代M-Line机器。除了IP67理念外,该荷兰公司还看重图尔克是一家全球化的自动化合作伙伴,能够在美国、墨西哥、中国和欧洲为其汽车项目提供同样的解决方案。“我们需要同样能满足我们全球化需要的合作伙伴,图尔克正是我们的理想选择。”Matthi jsVarwijk总结道。
“我们需要同样能满足我们要求的全球化合作伙伴,图尔克正是我们的理想选择。”
—–Matthijs Varwijk | AWL-Techniek
模块化带来灵活性并节省成本
控制器层级的模块化尚未开展。截至目前,每个控制项目仍需从零开始,只有基本模块可以重复使用。无论如何,模块化项目远未结束。M-Line受到AWL客户的广泛认可,他们认为这些机器的可扩展能力是一项重大优势。未来若需要增加输出点位,可以使用模块化方案灵活解决这一问题。这与厨房用具类似:需要改变时,只需将厨房用具取出,然后添加一些新模块即可。
分布式安全断电
分布式安全断电理念指的是,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不单独关闭各个执行器的电源,而是关闭整个执行器组的电源。这可消除对昂贵的安全输出设备的需要,因为每个执行器组仅需一路安全输出。为了不对传感器和执行器组都断电,I/O组件将传感器电源 (V1) 和执行器电源 (V2) 隔离。因此,可以安全断开执行器电压。与常规安全技术一样,传感器通过V1供电,在发生紧急情况后仍可以继续发送信号。现在,利用图尔克防护等级达IP65的TBSB分布式安全关断箱,可以首次在控制柜外的现场实施该理念。

51401583-100 EPNI

MP-DNCF02-200 数字输入输出模块 尺寸优化的康佳特SMARC2.1载板

中国上海,2020年5月29日——嵌入式计算技术的领先供应商—德国康佳特,推出全新conga SMC1/SMARC-x86 3.5英寸载板。该尺寸优化的3.5英寸SMARC2.1载板,可搭配康佳特所有SMARC计算机模块使用,能直接应用并现成部署在中小型系列产品。该载板是为了使3.5英寸单板模块化而设计,专为基于第五代英特尔凌动®, 赛扬®和未来低功耗x86架构处理器的适用性进行优化。其针对SMARC2.1处理器模块的插槽提供了处理器的扩展性,使OEM解决方案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长期性。由于层数较少,3.5英寸载板的PCB设计与完全定制的设计相比,复杂度较低,成本较低。载板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快速实现定制,确保了高效率的定制设计:在每年约500片左右的小批量项目,可用相对简单并成本效益高的方式快速增加或减少特定的接口,以获取最佳上市时程。对于超高效的大批量项目,融合康佳科技的模块/载板组合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选择。SMARC模块客户甚至可以免费获得载板原理图协助设计自己的载板。

德国康佳特的产品总监Martin Danzer解释道: “计算机模块能引导整个嵌入式、工业和物联网(IoT)计算世界进入模块化。这款尺寸优化的3.5英寸SMARC2.1载板只是我们设计路线的一个起点,助力嵌入式计算模块化。与我们在各个领域的载板设计合作伙伴一起,康佳特可以为任何标准的嵌入式规格尺寸提供巨大的优势,有可能颠覆市场上既有的嵌入式主板和单板,以及CompactPCI Serial、PXI或VME/VPX等模块化边缘服务器和后端系统的厂商。
全新conga-SMC1/SMARC-x86载版在音频编解码和USB-C实现方面表现出色,专门针对英特尔凌动处理器进行了优化。此外,它也针对MIPI摄像头进行了进一步优化,现可直接连结MIPI摄像头,无需任何额外的硬件。得益于两个MIPI-CSI 2.0连接器,甚至可以开发出提供三维视觉的系统,因此也可用于自主车辆的态势感知。结合处理器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的集成支持,这个商用现成的(COTS)平台提供了开发智能视觉系统所需的一切。搭配全面预编译二进制的软件支持使该平台更加完善。
详细规格
该款conga-SMC1/SMARC-x86 SMARC 2.1载板,采用3.5英寸的全新尺寸优化设计,可扩展到整个英特尔Apollo Lake处理器系列,从英特尔凌动® (E3950、E3940和E3930)到赛扬® (N3350)和奔腾® (N4200)处理器。conga-SMC1/SMARC-x86的尺寸仅为146 x 102 mm,提供了2组Gbe网络、5x USB和USB集线器支持,以及可用于外接硬盘或SSD的SATA 3接口。在定制化扩展方面,该板卡提供了一个miniPCIe插槽,以及一个M.2 Type E 2230插槽,支持I2S、PCIe和USB,还有一个M.2 Type B2242/2280插槽,支持2x PCIe和1x USB。此外,还提供了一个集成的MicroSim插槽,用于物联网连接,旁边还有4x UART、2x CAN、8x GPIO、I2C和SPI等特定的嵌入式接口。显示器可以通过HDMI、LVDS/eDP/DP和MIPI-DSI连接。该板子还提供两个MIPI-CSI输入,用于连接摄像头。可通过音频插孔实现I2S声音。该板卡支持完整的Windows和RTS管理程序。对于开源社区,康佳特还提供了预编译二进制的软件,包括适当配置的启动加载器、适当编译的Linux、Yocto和Android映像,以及所有所需的驱动程序,康佳特客户可以在GitHub上找到这些驱动程序。
该载板支持以下几种SMARC计算机模块配置:
关于康佳特
德国康佳特科技,英特尔智能系统联盟 Associate 成员,总公司位于德国Deggendorf,是一家快速发展的技术公司,专注于嵌入式计算机产品。高性能计算机模块可广泛使用于工业自动化,医疗技术,运输,电信和许多其他垂直领域的应用和设备。康佳特是计算机模块的领导厂商,服务的客户从新创公司到全球国际大公司。自2004成立以来, 康佳特已成为全球认可和值得信赖的嵌入式计算机模块解决方案的专家和合作伙伴。目前康佳特在美国,台湾,日本,澳大利亚,捷克和中国设有分公司

MP-DNCF02-200

51403519-160 K4LCN-16 转速传感器模块 施耐德电气深耕中国,与电力行业共成长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电力工业大步前进,快速发展,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落后到先进的巨大跨越,并成为全球的电力强国,昂首跻身世界电力工业先进前列。作为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的专家,施耐德电气有幸参与并见证了整个伟大历程,与合作伙伴和广大用户一起,推动了中国电力工业的转型升级。
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对能源电力提出了新要求: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

作为企业,应该如何兼顾立足当下、对冲疫情影响的现实需求和面向未来、推动行业数字化创新发展的长远考量?施耐德电气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深耕中国,促进电网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清洁低碳之路
施耐德电气正跟电网合作伙伴一起,积极投身新基建、疫情后经济发展和蓝天保卫战的浪潮之中,共同推动高效可持续发展:
5G、数据中心等数字中国新基建具有高载能的特点,对能源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基建”浪潮面前,中国的电网公司将迎来更大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和挑战,施耐德电气基于物联网的EcoStruxure架构的电网解决方案,通过在互联互通的产品、边缘控制,以及应用、分析与服务这三个层面采用先进数字化技术,实现IT与OT融合,助力电网企业解决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中的“痛点”,更加精准、有力地抓住“新基建”的机遇,解决随之而来的挑战。同时,EcoStruxure电网解决方案也能帮助电网公司提质增效,提高电网安全可靠性和运营效率,从而助力电网公司贯彻落实降低用电成本政策,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践行“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施耐德电气中压业务也扩大了在中国的投资。4月29日,施耐德电气与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厦门市湖里区签订《施耐德电气增扩产能项目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施耐德电气将向当地新增投资,用于本地研发和打造先进生产线,生产新一代数字化绿色电气产品。同时,施耐德电气(厦门)开关设备有限公司将在未来3-5年提升研发力度,陆续投产多条先进生产线,生产制造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数字化电气产品。这体现了施耐德电气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及其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新项目将有助于增强施耐德电气的数字化引领者地位,还将带动厦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和经济发展。
无六氟化硫技术,有助于建设清洁低碳能源体系,从而打好蓝天保卫战。施耐德电气的第八代中压开关产品,即全新无六氟化硫技术和中压一次柜GM AirSeT,以及将于今年下半年推出的二次柜RM AirSeT和SM AirSeT。该系列产品延续了施耐德电气卓越的产品质量,高度保障供配电的安全可靠,并革命性地将干燥空气绝缘和并联真空开断技术结合起来,既找到了六氟化硫的替代品——干燥空气,解决其绿色困扰,又保持了六氟化硫开关设备原有的操作方式和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的特点。此外,施耐德电气的无六氟化硫中压开关设备还可搭载众多数字化技术,为用户解锁数据价值,让用户尽享数字化之利,激发更大能效潜力。
坚守初心:施耐德电气八代中压开关,促进中国电力工业的转型升级
一直以来,中国是施耐德电气重要的战略市场。作为施耐德电气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业务部门之一,施耐德电气中压业务与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至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上海,公司为当时上海的地标性建筑中国银行总部大楼提供了油开关。1987年伴随天津的首家合资工厂成立,施耐德电气从最初将行业领先的中压产品引入中国,发展成为如今拥有领先的本土研发能力,精悍的技术,创新的业务模式,及专业服务团队的中压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并凭借着长时间的行业深耕和实践积累,以及在数字化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技术成果,促进中国电力工业的转型升级。
在保障输配电安全的中压产品上,施耐德电气顺应中国市场和客户需求,不断创新技术和产品。中压开关产品已经经历了八代的进化: 从第一代产品满足基本配电及变压器保护需求,经历第二代产品之模块化雏形、第三代产品采用油浸式开关满足大容量开断、第四代产品使得空气绝缘设备重回到轨道、第五代产品通过固体绝缘减少外界干扰、第六代产品同时也是二次配电的标志性产品RM6环网柜满足多场景需求、第七代产品经过10年研发、拥有60项专利技术的PremSet开关柜,适应高海拔的挑战,再到第八代产品采用无六氟化硫技术的环保、完善的配电解决方案,即今年年初推出的全新无六氟化硫技术和中压一次柜GM AirSeT,以及下半年即将推出的二次柜RM AirSeT和SM AirSeT,施耐德电气一直密切关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电网转型的深层次需求,为电网客户提供创新的配电解决方案,助力合作伙伴的提质增效,引领电网行业的转型升级,并推动中国的高质量发展。
这八代产品也是施耐德电气不断突破自我,与客户共同创造价值,全力支持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凭借领先的中低压配电及工业自动化产品,施耐德电气参与了众多中国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为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岭澳核电站等重大工程提供设备和服务;也曾为多个重大的国内和国际活动提供全面技术支持和保供电服务,包括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G20杭州峰会、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等;也大量运用在中国经济建设中,推动中国的高效可持续发展。此次疫情中,施耐德电气中压的环网柜、UPS不间断电源等产品紧急援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电力保障。
通过多年持续创新和不断深化本土化,施耐德电气跟中国电力工业共同成长,发展壮大。未来,施耐德电气将长期植根中国,进一步加强在华投资与合作力度,与中国电力工业一起共赢发展,共同推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关于施耐德电气
在施耐德电气,我们相信,获取能源并利用数字技术是人们的基本权力,我们赋能所有人对能源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并确保每一个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尽享Life Is On。
我们提供能源与自动化数字解决方案,以实现高效和可持续。我们将世界领先的能源技术、自动化技术、软件及服务融合于整体解决方案之中,服务于家居、楼宇、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工业市场。
我们致力于打造有意义、包容和赋能的企业价值观,并承诺让这个开放的,全球化的,创新的生态圈释放无限可能。
https://www.se.com/cn
施耐德电气有限公司
作为全球500强企业,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专家施耐德电气在公司近18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开拓进取,积极创新。自1987年在天津成立第一家合资厂,施耐德电气中国根植中国二十余载;从最初的中低压配电及工业自动化行业领先者,发展成能够为能源与基础设施、工业、数据中心与网络、楼宇和住宅五大市场的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能效解决方案,并帮助他们提高能效高达30%。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施耐德电气融入中国的步伐也日益加快。施耐德电气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全面参与了众多中国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为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岭澳核电站等重大工程提供设备和服务。近年来,在能效管理领域的不断深耕让施耐德电气在越来越多重大的国内和国际性活动中崭露头角。2008年,施耐德电气为北京奥运会43个场馆和辅助设施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并获得奥组委与北京供电局高度认可。2009年10月,施耐德电气为中国六十周年华诞庆典提供了出色的电力保障。2010上海世博会上,施耐德电气为4个展馆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并为23个世博会场馆提供了解决方案与服务。

51403519-160 K4LCN-16

51403645-100 SBHM 驱动模块 西门子进一步扩展 ODB 数据交换格式,在数字化双胞胎中添加电子制造信息流

西门子近日宣布对其行业领先的 ODB++™ 语言智能单一数据结构进行扩展,该数据结构可利用针对整个数字线程的开放式数据格式的统一电子制造解决方案,将 PCB 设计转移到制造、组装和测试中。西门子数据交换格式在全球拥有 50000 多家 ODB++ 用户,现更名为 ODB++Design、ODB++Process、ODB++Manufacturing,并全部归于 ODB++ 之下。其中最新的数据交换格式 ODB++Process(以前称为 OPM)有助于在不同机器、软件供应商和独立流程之间实现过程工程信息的开放式交换,从而帮助加快新产品导入 (NPI) 并实现“首次即成功”的制造,目前还没有其他标准机构或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该功能的数据交换格式。
该数据交换解决方案不仅免费,并且已经得到市场验证,能够帮助用户轻松地将机器程序从一种机器类型转移到另一种机器类型,例如来自不同供应商的目标机器或位于不同平台上的机器。ODB++Process 格式提供了过程工程信息的开放式交换,可以将其转换为能在任何生产机器或工作站上立即使用的数据。
高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Koh Young Technology) 首席销售官 JD Shin 先生表示:“借助像 ODB++Process 这样的单一组装格式文件输出,可以在整个生产线上通过 vShapes 标准化设备封装库,帮助我们将检查设备和贴片机等机器之间的程序差异最小化。改进的编程方法可减少人为错误和差异,并显著缩短 NPI 编程周期。而且,ODB++Process与机器无关,可以在不同生产线之间轻松地转移生产组装数据和工艺要求,甚至能够在世界各地的工厂之间进行转移。”
在支持完整产品设计数据表述的 ODB++Design 和归一机器车间数据的 ODB++Manufacturing(以前称为 OML)基础之上,ODB++Process 现在让电子产品的开放式从设计到制造的数字线程形成完整闭环。每一个智能数据交换模块都是中性且开放的,支持所有 SMT 机器供应商(放置、检查、测试和焊接)和所有 EDA 软件提供商。借助完整的电子制造流程(产品、工艺和性能)数字化双胞胎,客户可以充满信心且高效地实现自己最新的智能工厂或工业 4.0 计划。
这些数据交换格式解决方案提供了完整的电子制造信息流数字化双胞胎:
– ODB++Design:完整的产品设计数据表述,由设计工具创建,用于制造、加工、测试和装配分析 (DFx) 的设计,是电子装配和加工的设计数据的单一载体。
– ODB++Process:用于准备设计数据并将其转换为可在任何生产机器或工作站上使用的格式。
– ODB++Manufacturing:所有车间事件的规范,在机器之间以及机器与智能工业 4.0 软件解决方案之间都是双向的。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 Valor 部门总经理 Dan Hoz 表示:“西门子是 IPC 的活跃成员,我们将继续投资于自己的数据交换格式,以确保为全球社区提供出色的质量和资源。我们对多领域数字化解决方案的专注将持续为客户提供关键优势,帮助他们以极小的风险和更快的盈利时间来生产创新产品。”
ODB++ 系列格式由社区通过开放式、包容性的合作计划免费提供支持,无会员费。
西门子最新的数据交换格式 ODB++Process 有助于在不同机器、软件供应商和独立流程之间实现过程工程信息的开放式交换,从而加快新产品导入 (NPI) 并实现“首次即成功”的制造。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致力于推动数字化企业转型,实现满足未来需求的工程、制造和电子设计。西门子 Xcelerator 解决方案组合可帮助各类规模的企业创建并充分利用数字化双胞胎,为机构带来全新的洞察、机遇和自动化水平,促进创新。

51403645-100 SBHM

YPP110A-3ASD573001A1 磁励控制器 施耐德电气:高等级的智能配电是时代刚需

中国北京,2020年6月3日—— 如果你问,2020年什么特别火?我会答:“新基建”!“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这也是其“新”之所向。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基建”,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在各大产业发展中的部署。而电力作为最高效的能源形式,从源头输出,通过配电网络及系统,几乎贯彻于每一个生产、生活场景,以此不断培育每一个场景的勃勃生机。
数字化与电气化的结合,将会呈现一个更加可持续的世界。而承接电力生产与消费的主骨架——配电系统,也披上了数字化“战甲”,化身支撑能源世界安全、可靠、高效、可持续运行的数字底座,并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助力各方打通解决系统高耗低效的“最后一公里”。
近日,全球能源管理与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的专家施耐德电气召开了智能配电云端峰会,邀请众多专家与伙伴一同探索“新基建”下的智能配电行业赋能之旅。会中,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能效管理低压业务中国区负责人李瑞强调:“在能源世界正趋于更加数字化、低碳化、分散化、电气化的当下,智能配电系统是传统基建数字化转型、‘新基建’加速部署的必要条件。因此,更高等级数字化智能配电解决方案及服务,应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并全力配合由时代发展演变的新需求,以满足不同行业、场景的转型需要。”

的确,当前无论是对于大型及关键电力场所,中小规模场所,还是分散型场所,打造安全可靠的电力系统,保障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并更大程度的节能增效成为挑战。同时,如何利用数字化,打开配电系统海量数据的“黑匣子”,充分利用数据价值,提升系统及设备管理效率,从而形成预防性与预测性兼具的监管模式,也是各领域关注的重点。
对此,施耐德电气智能配电及电能管理业务总经理徐栋介绍道:“作为智能配电领域的专家,施耐德电气顺应时势,基于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结合控制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与服务等,从预制化智能配电设备到智能配电边缘系统,呈现‘全连接,全感知,全覆盖’,实现主动性高效维护,保障配电运行更加安全、可靠,高效,全方位改善配电系统。同时,结合可定制的数字化服务,从资本性支出到运营支出的全生命周期,为客户带来更完整的数字化体验。”
他特别指出,施耐德电气拥有多顺应客户需求而打造的数字化软件及应用,如PME/PSO 9.0电能管理软件及POI Plus 站控专家,更贴合用户日常工作轨迹及设施管理场景需求,使用户无论在配电现场,还是在远程后台,让资产随时随地尽在掌握,打造精细化管理新高度;施耐德千里眼™资产顾问EcoStruxure Asset Advisor,EcoStruxure Power Advisor电力顾问等一系列专家级顾问应用,将数据化为智慧和行动,从关键电力到分散站点,以数字化工具打破传统模式中建设投入(Capex)与运营投入(Opex)的区隔,激发行业应用再创新。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能效管理低压业务中国区负责人李瑞
最后,李瑞表示:“时代发展通常会带来变化与新需求。而施耐德电气始终以客户需求变化为导向,明道优术,逐步将数字化业务常规化,数字化服务定制化,并在不断优化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通过EcoXpert合作伙伴计划、EcoStruxure Power创新实验室与工程应用大学,建立更强大的‘朋友圈’,携手合作伙伴赋能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持续稳固能源世界的数字底座。”
关于施耐德电气
在施耐德电气,我们相信,获取能源并利用数字技术是人们的基本权力,我们赋能所有人对能源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并确保每一个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尽享Life Is On。
我们提供能源与自动化数字解决方案,以实现高效和可持续。我们将世界领先的能源技术、自动化技术、软件及服务融合于整体 解决方案之中,服务于家居、楼宇、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工业市场。
我们致力于打造有意义、包容和赋能的企业价值观,并承诺让这个开放的,全球化的,创新的生态圈释放无限可能。
www.se.com/cn
施耐德电气有限公司
作为全球500强企业,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专家施耐德电气在公司近18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开拓进取,积极创新。自1987年在天津成立第一家合资厂,施耐德电气中国根植中国二十余载;从最初的中低压配电及工业自动化行业领先者,发展成能够为能源与基础设施、工业、数据中心与网络、楼宇和住宅五大市场的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能效解决方案,并帮助他们提高能效高达30%。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施耐德电气融入中国的步伐也日益加快。施耐德电气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全面参与了众多中国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为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岭澳核电站等重大工程提供设备和服务。近年来,在能效管理领域的不断深耕让施耐德电气在越来越多重大的国内和国际性活动中崭露头角。2008年,施耐德电气为北京奥运会43个场馆和辅助设施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并获得奥组委与北京供电局高度认可。2009年10月,施耐德电气为中国六十周年华诞庆典提供了出色的电力保障。2010上海世博会上,施耐德电气为4个展馆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并为23个世博会场馆提供了解决方案与服务。

YPP110A-3ASD573001A1

搜索产品

Back to Top
Product has been added to your c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