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24/7+86 18859254943
联系我们 24/7+86 18859254943

770.90.10 57421 57421 控制器模块 高速精准的包装体验 FANUC亮相2015 ProPak包装展

第21届中国国际加工包装展(ProPak China)将于2015年7月15-1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当前,机器人技术在制造类企业的包装环节中已被广泛采用,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产量需求,每台机器人都必须具备较高的速率,这也成为企业对机器人的基本要求。

本次包装展,FANUC三款拳头机器人将集体登场并带来高速整列、装盒及装箱的演示;码垛机器人M-410iB则会演绎编织袋的高速拆码垛。高速、精准的包装作业,FANUC机器人邀您来现场体验!
FANUC展位号:N5馆-5C02
对于小零件的整列和搬运,拳头机器人M-1iA是不二之选。在“眼药水整列”展示中,两台机器人共享Visual Tracking(视觉跟踪功能)数据,实现机器人对产品的跟踪抓取整列;最大负载0.5kg,运动速度达4000mm/s的M-1iA/0.5S可应对每分钟200次的整列节拍。

图1:拳头机器人M-1iA高速整列
运用于食品医药行业的高速装盒作业则轮到大一号的拳头机器人M-2iA上场。两台M-2iA/3SL台机器人共用一个视觉相机及编码器数据,实现工件的高速装盒。M-2iA/3SL最大负载3KG,最大运动速度可达10000mm/s。配备最新的iRPick Tool功能,使用者能够方便地进行视觉跟踪功能的调试。

图2:拳头机器人M-2iA高速装盒
在“高速装箱”展示中,拳头机器人M-3iA/6S使用Visual tracking功能从上料输送线上将产品抓取装箱,最大负载6KG,运动直径1350mm,最大运动速度10000mm/s的M-3iA/6S使用复合手爪,一次抓取3个产品,可达到110包/分钟的装箱效率。

图3:拳头机器人M-2iA高速装箱
在码垛环节中,高速码垛机器人M-410iB/140H搭载夹抱式手爪,进行编织袋的高速搬运,机器人最大负载140kg,并搭载最尖端的伺服技术,实现了各轴的高速以及卓越的加减速性能,在400mm -2000mm -400mm的运动轨迹下,可以达到1900次/小时的搬运效率。

图4: 高速码垛机器人M-410iB码垛作业
7月15日—17日,FANUC与您相约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N5馆-5C02展台

770.90.10 57421 57421

05704-A-0145 四通道控制模块 邦纳即将盛装亮相ProPak China 2015

2015年7月15-17日,第21届中国国际加工、包装及印刷科技展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
来自美国的传感、检测、自动化技术专家——邦纳,应邀将盛装出席此次盛会。邦纳将携多款包装行业明星产品参展,产品覆盖从灵活可靠的传感、检测端,到安全、睿智的控制端。邦纳借此次展会之际为客户展示创新的研发能力以及在包装行业强大的整体解决方案。
测量检测类产品
Q3X & Q4X激光传感器——解决困难的基于距离检测的应用,包括黑色塑料上的黑色泡沫,金属前的黑色橡胶,多色包装材料及各种颜色的目标物。

多色反光包装检测

超高速色标检测
安全类产品
安全光幕——提供可靠,稳定,坚固的安全设施。
安全控制器——提供线路连接和设备维护的安全接口。

安全保护
视觉类产品
第二代iVu Gen 2系列图像传感器——工业级一体式读码器,带触摸屏设置,操作更直观,特别适合低光度环境下的条码和2维码读取,节省高昂的劳动力成本。

二维码读取
Presense PLUS P4 OMN系列图像传感器——为一体式图像传感器,包含全部通用功能,可以非常容易地集成到目前的生产系统中以提供高级别的产品质量、纠错或确认。

日期码检测
EVP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可以实现灵活多变的多种组合以适应来自客户的不同检测需求,及满足多工位检测的需求。非常适合于电子、汽车、制药、包装等行业的应用。

包装完整性检测
要想领略邦纳丰富、齐全的产品线,灵活创新的解决方案,那就记下我们的展位号: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N5馆5A15展位,欢迎阁下届时莅临展台参观交流!
展会信息
时间:2015年7月15-17日
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上海市龙阳路2345号)
邦纳展台:N5馆5A15展位

05704-A-0145

57401 可控输入输出模块 施耐德电气与中国建材集团达成合作 李克强总理和瓦尔斯总理共同见证签约过程

2015年7月8日——近日,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法国总理瓦尔斯的共同见证下,全球能效管理专家和自动化领域领军企业施耐德电气与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集团”)在法国图卢兹签署协议,正式结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在水泥、玻璃、新能源、新型房屋等领域紧密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发国内外市场,联合打造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的中法制造平台。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志平与施耐德电气集团执行副总裁、法国区总裁吕克·雷蒙共同签署协议
建材行业一直是国民经济重大支柱产业,是国家基础建设的重要支撑。“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为中国建材行业转型升级、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开辟了广阔前景。在此次合作中,施耐德电气将整合其在能效管理和智能制造方面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与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建材生产企业共同打造全面的能源管理系统,以降低能耗,优化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双方将重点加强第三方市场工程总包及太阳能光伏业务拓展等方面的深入合作。此外,合作双方将凭借在各自领域的技术优势进行联合研发,以推动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碳咨询等在中国建材集团的创新应用和运营提升。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志平表示,中国建材集团与施耐德电气的合作高度契合此次李克强总理出访法国之“推动两国产能合作,促进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的主要议题,他也高度评价了施耐德电气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认为将其与中国建材集团丰富的工程与市场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将对双方业务的快速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赵国华表示:“施耐德电气将凭借自身在基础设施、电力、能源、工业、建筑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与中国建材集团强强联手打造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的中法制造平台。同时,施耐德电气也将凭借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的业务布局和服务网络,助力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提高绿色竞争力。”
作为李克强总理访问法国期间“中法经贸合作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此次战略合作有力地促进了中法两国在高新技术及节能环保领域的创新合作,将对中法技术交流、经贸往来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材集团,英文简称CNBM)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03年成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监督管理的中央企业。中国建材集团以“善用资源、服务建设”为核心理念,是集科研、制造、流通为一体的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建材集团坚持市场化道路,大力推进水泥、玻璃的联合重组、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走了一条资本运营、联合重组、管理整合和集成创新的发展道路,10多年来以超过40%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成为充分竞争领域快速成长的央企典范。目前集团资产总额超过4100亿元,员工总数超过18万名,直接管理的全资、控股企业17家,控股上市公司6家,其中海外上市公司2家。http://www.cnbm.com.cn/
关于施耐德电气
全球能效管理专家施耐德电气为100多个国家的能效及基础设施、工业、数据中心及网络、楼宇和住宅市场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其中在能效与基础设施、工业过程控制、楼宇自动化,数据中心与网络等市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住宅应用领域也拥有强大的市场能力。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经济以及环保的能效,施耐德电气2014年的销售额为250亿欧元,集团拥有超过170,000名员工。施耐德电气助您――善用其效,尽享其能!www.schneider-electric.com

57401

57552-4 电机模块 凌云运动捕捉技术专题研讨会香港举办

北京凌云携手美国NaturalPoint公司将于香港中文大学王统元堂举办运动捕捉技术专题研讨会,为您全面剖析OptiTack运动捕捉成像产品,详解全身捕捉系统、表情捕捉系统、基于运动捕捉技术的无人机运动跟踪系统等成熟的解决方案,同时还会为您分享国际最新应用案例,欢迎您的莅临!

OptiTrack运动捕捉系列是美国Natural Point公司生产的高性价比运动捕捉系统,它采用红外影像追踪技术来对人体和目标物的三维运动进行分析和重建。目前最为成熟的两个应用:

OptiTrack全身运动/面部捕捉系统:对演员全身或者面部的关键点的动作进行跟踪,利用关键点的轨迹驱动虚拟动画角色的运动,是一套适用于影视动画制作、康复训练和力学分析等应用的高精度光学系统。

OptiTrack运动跟踪系统:可以实现实时跟踪高速运动物体(无人机、机器人、投影设备等)的六自由度的轨迹,并支持数据实时和离线处理,定位精度高达0.1mm,是一套适用于机器人/机械臂运动跟踪、仿真交互设备定位等应用的高精度光学系统。
图片3

图片3
研讨会议程:
时间:2015年7月17日  下午14:00
地点:香港中文大香港中文大學何善衡工程學大樓5樓-王統元堂
演讲议题:
时间 主题 主讲人
14:00-14:15 公司介绍+NP介绍 凌云公司产品经理:李鹏飞
14:15-14:45 运动捕捉产品介绍 美国NP公司技术总监:Case
14:45-15:15 国际最新应用介绍(含无人机应用) 美国NP公司技术总监:Case
15:20-15:35 茶歇 鹏飞
15:35-16:05 客户讲解应用案例 香港科技大学-30分钟 沈老师
16:05-16:35 运动捕捉系统现场实操演示及讲解 美国NP公司技术总监:Case
时间
主题
主讲人
14:00-14:15
公司介绍+NP介绍
凌云公司产品经理:李鹏飞
14:15-14:45
运动捕捉产品介绍
美国NP公司技术总监:Case
14:45-15:15
国际最新应用介绍(含无人机应用)
美国NP公司技术总监:Case
15:20-15:35
茶歇
鹏飞
15:35-16:05
客户讲解应用案例 香港科技大学-30分钟
沈老师
16:05-16:35
运动捕捉系统现场实操演示及讲解
美国NP公司技术总监:Case
报名电话:010-52349624/13811316395 邮箱:junxi@lusterinc.com

57552-4

149992-01 继电器模块 莱姆电子锐意创新 PCIM展上尽显技术优势

中国上海,2015年7月–日前,为期三天的PCIM Asia 2015上海国际电力元件、可再生能源管理展览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圆满落幕。作为全球电量传感器领域的市场先导者莱姆电子以创新的产品和专业的技术亮相展会,展示了其作为全球电量传感器领域市场先导者的实力,以及电力电子技术为能源利用带来不断突破的能力与决心。

莱姆电子展区技术支持人员正在讲解莱姆展品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电力电子技术在太阳能、风能、智能电网、新能源装备等先进制造业等重要领域都将发挥重要用。作为电流测量和控制的工具,电流传感器是电网控制朝着更大的适应性和精准度发展的核心。在今年的展会上,莱姆电子呈现给大家的是为新能源领域量身打造的电量传感器应用解决方案。在展会期间,LEM电子还将推出其全新的解决方案——高精度宽温度范围的新IT xx5系列,拥有更宽的温度范围和更高的精准度,大大扩展了其在高精度电源、医疗设备、校准装置、精密的高稳定性逆变器、电量分析仪和计量等领域的应用范围。

莱姆电子(中国)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张永刚先生为“青年工程师奖”获奖者颁奖
莱姆电子专注于电量测量领域40余年,长久以来专注为客户提供创新的技术和高质量的电量测量解决方案。作为一贯以支持创新、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的莱姆电子,此次还特别为同期举行的PCIM亚洲电力电子会议“青年工程师奖”提供了奖项赞助,莱姆电子(中国)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张永刚先生亲自上台为“青年工程师奖”获奖者颁奖。“在当今的电力电子领域,如何更好地节能和提高能量控制,已成为大家广泛讨论的话题。PCIM Asia为来自电力电子产品及其驱动技术和变电质量应用界的专业人士搭建了沟通和展示的平台。莱姆有机会与新能源领域企业面对面的交流,介绍最新的服务与设计资源,探索中国新能源发展趋势。未来,莱姆电子将一如既往关注中国市场的发展,为用户提供更高的产品附加值和更加优质的服务。”莱姆电子(中国)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张永刚表示。
关于LEM
莱姆作为电量传感器领域的市场先导者,为客户提供创新的技术和高质量的电量测量解决方案。其核心产品为电流电压传感器,可广泛应用于驱动与焊接、可再生能源与电源、铁路与轨道交通、高精度、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等业务领域。莱姆的战略在于发挥其核心业务固有优势的同时,开发新的应用领域并在新的市场中寻求发展机遇。莱姆作为一家中等规模的全球化公司,在北京(中国)、日内瓦(瑞士)、町田(日本)、索菲亚(保加利亚)设有生产中心,各地的销售办事处能够为全球客户提供周到的服务。莱姆(LEM)集团于1986年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股市代码:LEHN)。莱姆电子(中国)有限公司是莱姆电子在中国的全资公司,在各地区设有销售办事处,为中国客户提供全球化的无缝服务。更多信息请访问莱姆中国官方网站www.lem.com.cn。

149992-01

F8628 驱动运动模块 严苛环境下的最佳保障

  火花闪耀、机器轰鸣。在声音嘈杂的钢铁冶炼生产车间内,重达数百吨的行车缓缓移动,将一个个装满铁水的高炉从上一个工位移动到下一个工位。
  这是某大型钢铁集团生产车间内每天都会出现的场景。新近改造的大型行车设备上配备了瑞士堡盟集团最为先进的重载编码器HMG11和HOG10,使得管控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到行车的位置信息及驱动系统运转速度信息,有效地保证了设备的运行安全。
  钢厂行车设备是钢铁冶炼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高空作业机械设备。其应用广泛,如移动钢铁生产车间内盛满铁水的高炉到相应的工位上,热送板坯的及时下线,轧钢板坯的上下料,加热炉的上料及配合完成炉区的各种检修吊运工作等。

炼钢厂行车行进中
  在钢铁冶炼的生产过程中,基于管理及安全的要求,每一架行车都必须按照指令安全、精准、高效地运行。这就要求操作人员对驱动系统的运行非常的了解。编码器正是与驱动系统连接在一起的自动化产品,通过不间断的检测,将相应的信息数据传给上层系统。
  堡盟运动控制产品经理张云霄介绍说,编码器产品的选择十分的重要。由于钢铁冶炼工厂内环境十分恶劣,存在机械振动、高温、多粉尘、腐蚀性气体、油污等,并经常会出现行车行走制动频繁、打滑等现象,性能不够完善的编码器测量出的数据结果常常会出现误差。
  在最新改造的大型行车设备上,堡盟重载绝对编码器HMG11以及重载增量编码器HOG10成为了最佳安全保障。
  在位置测量方面,HMG11有着同类产品无可比拟的优势。除了最大可达250N的轴向负载及可达400N的径向负载外,由于使用了堡盟特有的microGEN技术(一种非接触式的技术,不使用齿轮及电池),应用时几乎不会发生任何机械磨损,运转速度更高,故障率更低,产品寿命也更长。
  同时,经久考验的锥孔设计,可180°旋转的接线盒,多圈可达15的分辨率,多种总线的集成方式,坚固的紧凑型传感器外壳设计,都是客户倾向于选择HMG11的重要原因。

堡盟绝对值编码器HMG11
  “而HOG10则更多地是承担着检测驱动电机速度的任务,这主要是为了保障行车的安全。”张云霄解释说,行车是在并行的两条轨道上前进和后退,相比其他的机械设备,行车在两边轨道上的行走速度必须要保持一致。一旦发生速率不相等的状况,巨大的行车设备就可能因为惯性而发生撕裂,不仅会对机械设备本身造成损害,还可能引起重大的安全事故。
  张云霄介绍说,HOG10可谓是堡盟在重载编码器领域技术能力的极致体现,几乎无可比拟的轴向负载450N及径向负载600N能力,再加上可达550米的TTL输出,2.8KV的绝缘能力,使其应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几乎所有的运动控制,都可完全的胜任。
  在产品寿命方面,HOG10采用了混合型轴承设计,这使得其可以轻松地覆盖到用户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

堡盟重载增量编码器HOG10
  由于承担的责任重大,对于编码器来说,始终能够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满足如钢厂这样恶劣环境要求的产品其实并不多。
  张云霄经理介绍说,钢铁冶炼的加工车间情况较为复杂多变,多振动、高温、多尘,甚至还可能会出现一些腐蚀性的物质。
  而无论是HMG11还是HOG10,防尘防水性能等级都达到了IP67,且在设计时就根据重载环境下的普遍要求设计了强大的抗冲击振动性能,使其完全符合重载环境下的使用需求。产品采用铝制或不锈钢外壳,其坚固耐用的机械装置,可靠的电子元件,简单的安装,保证了编码器在最恶劣的应用条件下也能够可靠地不间断工作,由此极大程度地避免了因故障导致的工作中断以及由此带来的高昂闲置成本。
  以高温承受能力为例,根据多种应用实验,即便是在高达85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下,HMG11依然能够正常地工作,稳定地将采集到的数据输送出去。这一点十分地重要,炼钢厂生产车间内常常保持在高温状态,HMG11强大的耐高温能力足以保障产品的正常使用。
而HOG10则拥有更为强大的功能,除了可高达100摄氏度的耐温能力外,其还可设置报警功能,一旦超过预设的振动强度及温度,编码器就会反馈报警信号给用户,可谓物超所值。
  “作为在行车设备上长期使用的一种产品,能够更长时间地保证精度无疑为我们的编码器产品增加了更多的分值。”张云霄介绍说,市场上能够应用在钢铁冶炼工厂这样严苛环境使用的编码器产品并不多,只有有限的几个十分有实力的厂商才能够提供。但堡盟的产品在其中的优势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明显。经韩国某钢厂、上海某钢厂和武汉某钢厂等全球多个国家大型钢铁厂的实际应用验证,堡盟产品在使用多年后测量精度依然十分准确,产品几乎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其实,这已经不是堡盟产品首次应用在钢铁冶炼行业了。作为多年的合作伙伴,堡盟的编码器产品在该大型钢铁企业的多台生产设备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用于生产的冷轧生产线、热轧生产线,到负责物流搬运的各种行走车辆,堡盟的编码器产品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这个中国巨型钢厂的生产。
  “在重载编码器方面,堡盟多年的精耕细作使得我们在行业内优势更加明显。产品就是最为直接的反映。恰如应用在某钢铁企业大型天车上的HMG11、HOG10编码器,它满足了用户各种对苛刻环境的要求,能够精准而又稳定地提供信号的反馈。堡盟重载编码器已经呈现出了‘舍我其谁’的实际地位。”张云霄如是说。

F8628

FBM201 P0914SQ 模件接线端子 西门子在襄阳设立办事处,贴近本地客户助力鄂北工业发展

2015年7月13日,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襄阳办事处在襄阳万达皇冠假日酒店正式挂牌成立。这也是今年以来继浙江嘉兴、福建泉州和山东德州等地,西门子为工业相关业务的发展而增设的第四个办事处。襄阳办事处将主要面向西门子数字化工厂集团以及过程工业与驱动集团在湖北北部地区的业务,业务范围将覆盖襄阳、十堰、随州等湖北北部区域,近距离深入地为本地客户服务,从而为鄂北地区的工业发展带来强大推动力。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工业销售副总裁兼华中大区总经理农克强主持了襄阳办事处的成立仪式,襄阳市副市长王忠运,襄阳五二五泵业有限公司、大力电工襄阳股份有限公司、襄阳万洲电气集团等襄阳工业龙头企业的主要领导出席见证。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西门子在华中地区的重要市场之一。西门子于1995年设立了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武汉办事处,2003年9月,武汉办事处升级为分公司,2004年设立了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宜昌办事处。西门子与湖北的合作已逾百年,早在1903年至1913年间,西门子在武汉市修建了发电厂,同时在汉阳帮助中国建立了近代的汉阳铁厂。时至今日,西门子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湖北地区的业务遍及汽车、钢铁、设备制造、环保、交通以及纺织等行业。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西门子中国网站:www.siemens.com.cn。
敬请关注西门子中国官方微博http://weibo.com/siemens和西门子媒体微信公众账号“西闻联播”(微信号xiwenlianbo)。
关于西门子在中国:
西门子股份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技术企业,创立于1847年,业务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专注于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作为世界最大的高效能源和资源节约型技术供应商之一,西门子在海上风机建设、联合循环发电涡轮机、输电解决方案、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工业自动化、驱动和软件解决方案,以及医疗成像设备和实验室诊断等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西门子自1872年进入中国,140余年来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对中国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2014财年(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西门子在中国的总营收达到64.4亿欧元,拥有超过32000名员工。西门子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社会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竭诚与中国携手合作,共同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FBM201 P0914SQ

FBM206 P0916CQ 模拟量扩展模块 清华大学机器人控制与驱动联合实验室筹建工作正式启动

2015年7月2日,“清华大学机器人控制与驱动联合实验室”筹建签约仪式在清华大学电机系隆重举行。清华大学电机系、北京易能立方科技有限公司、德国倍福自动化有限公司、清能德创电气技术(北京)有限公司,EtherCAT技术协会(ETG)的相关负责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清华大学机器人控制与驱动联合实验室”由清华大学电机系与北京易能立方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倡议发起,并联合德国倍福自动化有限公司、清能德创电气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机器人制造商等多家企业共同创建的开放式的跨学校、研究院所、企业、非盈利组织的机器人技术实验室和业务合作平台。实验室的宗旨是通过科研、技术协作等方式,提高国产工业机器人的性能。签约仪式的举行标志着实验室的筹建工作正式启动。
在签约仪式上,清华大学电机系的肖曦教授介绍了清华电机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和在电气工程各学科领域的教学和科研上的硕硕成果。对于对本实验室,肖老师希望能集中各家所长,发挥学院在科研,人才培养,企业在市场和应用技术的优势,做出一点成就。
倍福公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梁力强先生在签约仪式上致辞说,“我们很荣幸能与国内最有名的大学进行合作,针对中国市场研发应用层面的方案。相信德国倍福的开放性控制技术能为机器人的性能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
清能德创的董事长王健先生表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和持久的工作,实验室的启动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我们将在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领域里将开展更加广泛和深入的技术和业务合作。提升零部件内在质量和彼此的最佳适配,为机器人整机企业的定制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关于清华大学电机系: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简称电机系),成立于1932年秋,为清华大学最早建立的学科之一。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拥有一级学科“电气工程”下属的全部五个二级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五个二级学科均各自首批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前四个在1989年和2002年均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
该系在科研方面不仅重视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并且重视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展横向科技协作,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依托该系建有“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清华大学电力电子工程研究中心”。此外,该系还与多个国内外著名企业建立了联合研究所和联合研究中心。
关于北京易能立方科技有限公司:易能立方成立于2009年,专业从事高端自动化、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创新型服务的企业,其业务范围包括战略咨询与创新支持、决策顾问与智力投资、创业孵化与技术转移等。易能立方为科技自动化联盟的创始成员单位,曾经孵化多家科技型创新企业。
关于德国倍福公司:总部位于德国威尔市,是一家从事工业自动化产品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所生产的工业 PC、现场总线模块、驱动产品和 TwinCAT 自动化软件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相互兼容的控制系统,可为各个工控领域提供开放式自动化系统和完整的解决方案。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和努力,倍福已在世界各地设立 30 多家分支机构,加上全球的合作伙伴,业务遍及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倍福于 1997 年进入中国市场,2011 年销售额达 7 亿元,公司多次被中国自动化学会评为中国自动化产业十大年度企业。

FBM206 P0916CQ

FBM207 P0914TD 热电阻输入输出模块 中控:“双螺旋”企业创新的鼻祖

一批大学生,一间地下室,一片质疑声,一路艰辛,最终赢得一片天下。这就是中控集团萌芽的“双螺旋”结构的开始与结果,从此开创企业创新与生命的大门。
产品领航:初尝成功、进军高端、迈入世界顶级项目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正面临着自动化行业的寒冬,美国Honeywell、罗斯蒙特和日本横河等国外产品一统天下。
一批刚刚毕业的浙大学生,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浙大地下室里,在一片质疑声中,金建祥等老师和一批年轻人就这样起步。仅用不到1年的时间,他们啃下了DCS这块硬骨头,解决了国家两个“五年计划”都没有拿下的技术难题。
工业企业对控制系统要求极高,需要保证365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这也就意味着,企业的选择会非常谨慎,没有机会让你试一试。
“刚开始,客户不相信国内能做出同类的产品,我们产品价格只有国外产品的1/3,但许多项目需要三番五次做说服工作。”中控集团董事长金建祥说,其中的心酸,难以言表。
初尝成功
1993年底,中控的第一套DCS凭借系统的冗余技术在巨化锦纶厂顺利投入使用,售价40万元,仅相当于同样性能进口产品的1/3。1994年,淮南化工总厂邀请中控参加其联醇装置DCS改造项目的投标,一起参加投标的还有两家国外厂商:罗斯蒙特和西门子。这是中控第一次参加投标活动,也是其第一次与跨国巨头正面交锋;凭借价格优势,加之已有巨化集团的成功示范,以及让用户心动的控制方案,最终顺利夺标。
对中控而言,早期与巨化、淮化的成功合作,“意义非同寻常。这不仅使我们获得了宝贵的业绩,更增强了全体员工的信心。大家认识到,我们辛苦开发出来的DCS并非没有市场,搞‘国货’不见得就前途暗淡。”中控信息公司高级副总裁章全是这样认为的。
流程工业的综合自动化是中控集团的第一大主营业务。资料显示,流程工业产值占中国工业产值的60%以上。中控的理想就是,为这些工业企业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全面提升其产品质量、实现节能减排,提高生产能力、信息化水平及综合竞争力。
中控用“农村包围城市”来形容自己过去的发展路线。金建祥说:“一直以来,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更多是在满足中低端用户的需求,也就是所谓的‘农村’。在这个战略指引下公司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随着用户档次的不断提高,规模的不断扩大,“如果不能相应地提供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还是照着老路走下去,结果必然是公司走向失败。”
进军高端
2005年,中控正式吹响“进军高端”的号角。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此时中控与国外巨头的较量已经上升到“比产品性能、比服务水平、比品牌信誉”。
在经过几代DCS产品的研发、应用之后,2007年9月,中控历时3年开发的新一代产品ECS-700大规模联合控制系统正式推向市场。该产品不仅在产品性能、功能、可靠性上实现了重大提升和突破,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产品外观和机械结构的设计上,中控与德国菲尼克斯公司深入合作,专门就机械结构、卡件模具、散热等细节精雕细琢,“经过近两年的合作,成果非常显著,使中控的DCS面貌一新。”“这是我们进军高端市场的重要武器。”金建祥说。
也是在这一年,中控向高端的冲刺终于“有了质的突破”。中控成功中标中国石化武汉分公司500万吨炼油装置控制系统项目,这是国产DCS供应商第一次进入炼化主装置,标志着国产自动控制系统在重大工程的高端市场彻底打破了国际垄断。2009年,中石化武汉分公司500万吨炼油项目通过验收时,用户的评价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中控是少数几家没有让我们操心的供应商之一,反应速度快,服务很到位。”
此后中控在高端项目的进军中不断突破。2010年,中控中标中国石化北海分公司炼油异地改造石油化工项目,第一次进入全厂新建项目,并签订驻厂维保服务合同。2014年5月,由中控实施的“千万吨级大型炼油装置智能装备”专项顺利通过验收,千万吨级炼油装置用上了国产“大脑”。国产千万吨级大型炼油装置智能控制系统在长岭炼化的成功应用,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局面,提高了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综合能力。整个控制系统投资一次性节省近50%,达700万元,大大节约了投资。长岭炼化公司总经理李华说:“通过在千万吨级炼油联合装置智能控制系统上对依托本系统进行10套联合炼油装置实施PID优化整定项目,装置的自控率达到95%以上,大大提高了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并可年增经济效益1500万元;在常减压、催化等装置实施了先进优化控制可年增经济效益900万元,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迈入世界顶级煤炭深加工项目
同年,中控在化工行业的业务再次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签约中天合创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第一次迈入世界顶级煤炭深加工项目,它的建成还将创造诸多世界之最:最大的中控室操作间(2200平方米),最大的甲醇制烯烃MTO(2×180万吨/年)生产规模,最全的聚烯烃工艺包(中石化、埃克森美孚、英力士等),聚烯烃合计137万吨/年,I/O测点逾17万点,相当于7个千万吨级炼油厂的系统规模。因此,该项目一经批复,就得到了业内同仁的广泛关注。中控在该项目中开创了大型项目管理模式,即公司领导亲自担任项目总监,组织工程、商务、采购、售后服务等众多部门保证项目顺利开展,实施时紧密配合业主、EPC各建设单位,严格把关,以确保项目顺利投产,为今后实施世界级石化、化工项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目前,中控已成为中石化、中海油的主力供应商,其DCS在化工、炼油、石化、冶金、电力等多个行业已累计成功应用近万套,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其中国内化工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在国产控制系统中市场占有率高达50%以上,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这也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国产智能控制系统已经完全可以在大型炼油、化肥装置上实现可靠运行,可以直接替代进口大型控制系统,打破国外大型控制系统垄断的局面,迫使其价格大幅度下降,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充分保障了国民经济命脉产业的战略安全。
技术领航:超一流创新能力孵化太阳能、机器人和建筑节能产业
大凡基业长青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拥有超一流的持续创新能力和超强适应性的旺盛生命力。从1993年成立至今,“自主创新”就是贯穿在中控发展过程中的主线。屡创“第一”
中控坚持自主创新,创造了诸多“第一”:1993年在国内首先推出1∶1热冗余DCS;1994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无纸无笔的记录仪;1996年推出全国第一块现场总线圆卡,把模拟表升级成智能表,使我国仪表档次得到了很大提升;1998年第一个在中国大规模推广APC软件,把软件和行业结合起来,实现了先进控制和优化软件的产品化;1999年第一个把现场总线技术应用于隧道监控;2000年第一个把以太网应用到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2005年第一个领衔制订自动化领域国际标准EPA;2007年国产控制系统第一个进入大化工、大化肥装置,2009年进入千万吨大炼油装置,2010年进入中石化大化工装置……直至2014年,国内首个千万吨级炼油装置的控制系统用上“中国芯”……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明确的创新战略、自主的知识产权和品牌、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等,无不让中控人始终保持创新激情,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也是中控不断迈上新台阶的根本。凭着自身的核心技术优势,中控承担并出色完成了多项国家“863”项目和科技攻关重大研究课题,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9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得“标准”者得天下
回顾中控的创新之路,“国际标准”的制定是其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场总线技术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关键技术,有了它,在工业生产中只需通过一根通信电缆将各种生产设备和仪表连接在一起,便能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测量和控制。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现场总线技术以来,这一技术一直掌握在美国Honeywell、艾默生和德国西门子等著名跨国公司手中。跨国公司利用其制定的现场总线标准和专利技术,一直垄断着中国现场总线技术和产品市场,赚取了大量的超额利润。
商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得标准者得天下。”技术标准就像一种游戏规则。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的技术就成为标准,谁就能够有效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获得最大的利益和生存空间。而且,标准通常由一个专利群来支撑,一旦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企业就站在了整个行业的最上游。因此,标准的垄断相比市场的垄断是质的超越。
金建祥认为,标准的作用,就如同生产和研发过程中的“航标”。2005年底,由中控联合浙江大学、中科院和清华大学等研究机构主持制定的现场总线技术标准(EPA实时以太网技术标准),正式通过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审查,成为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获得的第一个国际标准。
金国藩院士曾如此评价中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PA实时以太网标准的制定及其进入国际标准行列,使我国自动化行业在某些领域初步具备与国际跨国集团平等对话的权利。”
中控先后与浙江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等单位密切合作,构建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网络,提高了创新能力,加速了成果的产业化。继2009年12月建成浙江省流程工业自动化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后,2010年3月又建成流程工业智能系统浙江省工程实验室。主要开展五方面的研究:一是工业通信网络技术与标准,二是智能仪器仪表技术,三是大规模、高可靠性控制系统技术,四是大型生产装置智能控制技术,五是节能减排与安全生产技术及工程应用。
中控提出“以标准技术带动产业进步,占据竞争制高点”的发展思路,围绕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持续提升产品可靠性和行业适用性,成功打破了进口产品在大炼油、大化肥、大型火电和核电装置等重大工程上的垄断,将技术标准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与应用优势,逐步具备了与国际跨国公司竞争的实力。
致力“智慧城市”,孵化太阳能、机器人和建筑节能产业
智慧城市领域,中控在流程工业自动化领域积累的自动化技

FBM207 P0914TD

3BHB003688R0101 总线接口模块 施耐德电气《未来工业:人才与工作发展趋势》数字化将创造新岗位

近日,全球能源管理与自动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专家施耐德电气发布了最新研究报告《未来工业:人才与工作发展趋势》。报告显示,近一半(45%)的工业企业认为,数字化将在未来三年内,为工业领域创造新兴的运营技术(OT)相关就业机会。

施耐德电气发布《未来工业:人才与工作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这项研究由施耐德电气主导、全球知名研究机构Omdia开展,调研范围涵盖了分布于中国、美国、西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丹麦和瑞典)、印度和东南亚(越南、泰国和菲律宾)的共407家工业企业,企业规模方面覆盖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
工业人才挑战当前,数字化成破题关键
报告显示,工业领域人才的技能危机正日益严峻,数字化正是解题之道。在调研中,有超过半数(52%)的受访企业认为,赢得人才已成为其主要挑战之一,但这一挑战并非无解。而七成受访企业认为,数字化有助于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研究还发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以人工智能(AI)、数字孪生为代表的先进技术,正在进一步融入工业领域。45%和47%的受访企业认为,为实现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工厂的人力需求将不断增长;同时,工厂现有的工作岗位职责也将会大幅扩展。
“数字化不仅能让工业企业提高生产力和效率,还能帮助其解决人才挑战。” 施耐德电气全球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数字化工厂负责人Ali Haj Fraj博士表示,“数字化能帮助工业企业有效地优化运营管理。如果员工能利用数字化技术,节约其用于管理工作的时间,就有可能发挥出更多潜力、让企业也能突破更多挑战,实现可持续的未来。”
今年11月,施耐德电气发布的《数字赋能 建设绿色智能工厂正当时——数字化赋能绿色智能制造高管洞察2023》同样显示,充分尊重员工体验及创造力的“以人为本”,和由数字化赋能的 “产业协同”是面向未来的绿色智能工厂的两大关键特征。该报告基于120家中国企业高管的深入调研,发现领军企业中开展数字化项目的企业比例高达93%,领先于追赶企业44个百分点。企业领导者已经意识到,在组织内形成数字化的企业文化、打造数字化组织,并且定义和提升员工的数字化能力,是绿色智能工厂建设实现可持续和规模化的关键。
应对数字化变革,协同生态是弥补技能不足的良方
数字化将为工业从业人员的工作带来巨大的变革,这一点已成共识。研究发现,73%的企业认为,数字化将在未来三年内大幅改变工作的性质;60%的企业认为,运营技术(OT)相关的角色将在未来三年发生中度或重大变化;31%的企业认为,数字化将大幅增强质量控制岗位的职能。
但如何应对数字化变革的趋势?人才的技能不足成为了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调查显示,49%的受访企业表示,其在机器人编程和集成方面缺乏相关技能;超过30%的受访企业表示缺乏数据处理、可视化和分析的能力,急需在未来三年内进行补充。
迈进数字化时代,应用场景和需求高度多元化,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独立满足所有需求,协同生态才是共赢之道。作为数字化转型的践行者与赋能者,施耐德电气在报告中建议,工业企业需要广泛协同生态伙伴,通过解决方案、培训等方式,共同面对技术能力不足的挑战、为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施耐德电气的成功经验也反映出了这一路径的可行性:施耐德电气协同产业链上下游生态伙伴开展联合创新,例如通过“绿色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管理”两大创赢计划,以及AI大施杯赛事,赋能中小企业、开发者等生态伙伴提高数字化创新能力。
Omdia工业物联网与可持续发展高级首席分析师Alex West表示:“随着工业劳动的性质不断变化,企业越来越需要对数字化进行投资,从而赋能员工、提高生产力和效率。如果企业不能紧跟数字化趋势,人才短缺问题将更加难以缓解,其创新也会受到深远的影响。”

3BHB003688R0101

Search for products

Back to Top
Product has been added to your c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