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24/7+86 18859254943
联系我们 24/7+86 18859254943

TSXCUSBMBP 通信适配器模块 模块式自动化:提速移动机器人的开发与调试

博世力士乐的机器人套件ROKIT和自动化套件ctrlX AUTOMATION可简化并加速自动导引车辆的开发和调试。(图片来源:博世力士乐)
在移动机器人自动化方面,博世力士乐正持续向模块化的软件和硬件解决方案探索。如此可使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在单个车辆的功能扩展、车队和设备集中管理等不同层级上拥有最大的自由度。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将必要的机器人和自动化组件进行灵活组合,从而受益于极小的集成工作量。
运输和物流是自动导引车辆和自主移动机器人最常见的两个应用领域,而这些领域目前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在此背景下,传统企业和初创公司在新概念产品的研究方面都投入巨大的热情。博世力士乐利用机器人套件ROKIT和自动化套件ctrlX AUTOMATION为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提供具有高度灵活性的模块化解决方案,使他们能够将各自的专业知识付诸实践并实现快速发展,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无需专业知识即可轻松实现自动化
模块化套件ROKIT由软件和硬件组件构成,为多种车辆架构的自主化提供便利。作为一种开放式系统解决方案,其模块可无缝集成到更高层级的控制系统中,并与成熟的工业PC、操作系统和激光雷达相兼容。定位软件ROKIT Locator可实时确定车辆位置并自动生成周围环境地图,而无需任何结构改动措施。
ROKIT产品的控制和联结可通过开放式用户接口(API)完成。图形用户界面aXessor现已成为ROKIT产品包的一个默认组件且功能完备。该中央管理界面具有直观的显示,是一种适用于快捷工程设计以及调试、操作和车辆维护的快速、透明的手段。所有这些均可在不具备任何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得以实现。激光定位软件ROKIT Locator可实时确定车辆位置并自动生成周围环境地图,而无需任何结构改动措施。使用工业以太网总线FailSafe over EtherCAT(FSoE)通信方式的安全功能可减少所需布线量,并确保移动机器人具备必要的安全性。
全部任务采用同一套控制系统
控制平台ctrlX CORE可将过去分布于PC、PLC和安全控件上的全部任务加以组合,从而减少开发人员所用组件数量,缩小必需的安装空间。同时,由于功能集成和现代通信接口的采用,所需布线量有所下降。自动化套件ctrlX AUTOMATION完全基于开放式标准,如EtherCAT、OPC UA、MQTT或VDA 5050。ctrlX Data Layer可确保在流程与安全功能之间进行快速无误的数据交换。所有安全信息交换均通过FSoE连接来实现。因此,制造商可以在工作量最小的前提下获得对应于PLd等级性能的功能安全性。博世力士乐的ctrlX SAFETY为此提供了必要的接口和模块。除标准功能外还可执行安全算术运算。
附加机械手等适用于AMR的机器人任务是通过集成运动控制来实现。额外连接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可对其他功能进行集成,例如卷帘自动开启或与其他外围单元进行通信。
通过中央设备管理进行更新
ctrlX CORE是以Linux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技术为基础。开发人员可从博世力士乐的众多应用程序中进行选择、利用第三方应用程序或创建自有应用程序。即使在交付之后,也可以快速、简便地进行更新或安装其他应用程序。为此目的,ctrlX AUTOMATION可通过ctrlX 设备门户对中央车队管理提供支持,从而实现对车队所有车辆的远程管理。
开发人员可将机器人套件ROKIT和自动化套件ctrlX AUTOMATION的各种组件逐步进行概念集成。工程工具与组件的一致模块性和开放性相结合,可大幅减少自动导引车辆系统和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开发工作量,从而加快面市速度。

TSXCUSBMBP

WES5162-9101 电源模块 新闻发布 | 通过扩展的自动化架构和新型数据通信高效实现数字化转型

基于 PC 的控制技术助力将 NOA
和 Ethernet-APL 集成到过程控制中
流程工业需要紧跟数字化转型趋势,但规模庞大的过程工程系统需要满足一些特殊要求。NAMUR 开放式架构(NOA)和新的 Ethernet-APL 通信技术可用于快速高效地实施合适的解决方案。有了倍福 NOA 边缘设备和 ELX6233 EtherCAT 端子模块,现在就可以通过现有的控制技术实现这一目标。
工业 4.0 和物联网等方案的基础是收集过程装置的所有运行数据,并将其提供给各种应用。分析工具会对这些数据进行评估,例如,可以及早识别现场设备的故障等。这些数据还可用于优化工作流程和提高生产效率。然而,在现有装置中实施物联网方案尤其具有挑战性,因为现有的自动化架构无法采集现场设备中的所需信息。

通过 NAMUR 开放式架构(NOA),可以在不改变现有控制技术的情况下实现流程工业数字化转型。
NAMUR 因此开发了 NAMUR 开放式架构(NOA)。该方案在不改变现有控制系统的情况下扩展自动化架构。因此,NOA 的核心任务是提供从现场层到更高层级应用的信息,以监测和优化过程装置(M+O)。挑战在于,现场设备的接口因制造商和类型的不同而各异。这里的重点是需要循环读出的参数,这些参数包含设备状态或过程质量信息。
01
针对 NOA 的边缘设备
倍福专门开发了一款 NOA 边缘设备,用于读取更高层级的 M+O 的附加运行数据。它由一台紧凑型嵌入式控制器、具有 HART 功能的 EtherCAT 端子模块以及相应的 TwinCAT 项目组成,可直接安装在装置中或控制室内。现场设备通过由信号隔离器的第二个通道与边缘设备连接。通过 HART 协议,可以向现场设备发送所需的命令,并读出附加数据。数据在边缘设备内转换、编译和结构化。然后在 OPC UA 服务器上填写存储的信息模型。该模型通常基于 PA-DIM,但也可以定制。
NOA 方案尤其在已有项目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现有过程装置需要通过改造或升级来适应未来需求:只需对装置进行监测和优化,而无需改变当前的过程控制方法,就能降低成本,提高产出。如果除了采集现有现场设备中的数据之外,还需要通过额外的传感器获取诊断数据,例如振动或温度测量数据,则适合使用可直接安装在现场设备上的防护等级高达 IP67 的 EP 系列 I/O 端子盒。一个模块可连接多个传感器,信号通过一根电缆集体传输给边缘设备。这种型号既能减少电缆布线的工作量,又能节省控制柜内的安装空间。

Ethernet-APL 现场设备可以通过结构紧凑、具有双通道通信接口的 ELX6233 端子模块集成到控制架构中。
NOA 方案还可为新建项目带来优势:在过程装置规划阶段就可以安装更多监测传感器,为监测和优化提供更多数据。Ethernet-APL 等新技术使这一目标更容易实现。Ethernet-APL 方案旨在基于以太网实现过程装置的整个通信过程:从现场级到上位控制系统。它不仅注重纯过程数据,而且更注重现场设备的状态信息。其传输速率比现场总线系统高,因此允许使用网络服务器进行参数设置或直接从现场设备下载数据表或证书。
但用户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有支持 APL 的现场设备,才能立即全面获取上述优势。然而,由于这项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市场上还没有大量这样的产品。现有的过程装置中也缺少空间再安装交换机等其它基础组件。如果要将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技术应用到现场层,还需要针对 IT 和 OT 安全制定新的功能和策略。
01
通过 EtherCAT 端子模块
无缝集成 Ethernet-APL
用户如何才能将 Ethernet-APL 集成到其过程装置中?并从其目前提供的众多优势中获益?一种解决方案是将新技术与 HART 协议等成熟标准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借助新的 APL 设备逐步实现现有的过程装置的数字化转型,消除完全转换的障碍。倍福因此将 Ethernet-APL 技术集成到端子模块中:ELX6233 EtherCAT 端子模块为 Ethernet-APL 提供了一个双通道通信接口。与传统的现场交换机方案相反,它为集成 APL 现场设备提供了另一种选择。模块化系统让用户能够在控制柜中安装所需数量的 Ethernet-APL 通道,从而节省宝贵的空间,并实现应用的灵活扩展。
ELX6233 的可扩展性为在小型测试装置和大型过程装置中集成 Ethernet-APL 现场设备提供了高效的解决方案。作为 EtherCAT 端子模块系统的一部分,ELX6233 可以与其它数字量和模拟量 I/O 结合使用,因此除了 Ethernet-APL 之外,还可以集成标准电气信号或通信协议。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尤其是与 CX 嵌入式控制器的直接连接还可带来一系列优势:例如,网关应用可以处理来自现场设备的数据,并在过滤完这些数据后进行进一步共享。
与倍福产品系列中的很多 EtherCAT 端子模块一样,ELX6233 也可以安装在防爆区 2 区,并允许连接防爆区 0 区的 Ethernet-APL 现场设备。接口符合 IEC 60079-47 标准,并遵循 SPAA 端口规范。
如上所述,Ethernet-APL 还会在 IT 和 OT 安全方面带来进一步挑战。与许多 PROFINET 架构不同,控制器直接位于 EtherCAT 端子模块中,而不是上位控制器中。由于各个端口和协议分离,其数据安全性也远远高于传统的交换式网络。此外,与其它现场总线相比,EtherCAT 可以让过程映像的数据大小变得更紧凑,因此能够显著缩短周期时间,提升设备性能。
Ethernet-APL 为用户带来了很多可能性。若要快速实施这项技术,就必须将其集成到已安装的设备中。ELX6233 EtherCAT 端子模块可为用户提供所需的灵活性、模块化设计、可扩展性以及安全性。
关于德国倍福
倍福(Beckhoff)是一家专注于自动化新技术的德资企业,创立于 1980 年,总部位于德国威尔市。作为全球自动化技术的驱动者,倍福定义了自动化领域的许多标准,是国际标准的制定者和推动者。公司所生产的工业 PC、现场总线模块、驱动产品和 TwinCAT 自动化软件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相互兼容的控制系统,可为各个工控领域提供开放式自动化系统和完整的解决方案。经过 40 年的发展和努力,倍福已在世界各地设立 30 多家分支机构,加上全球的合作伙伴,业务遍及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倍福于 1997 年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区总部落户于上海市北高新产业园区,现有员工 300 人,办事处遍及国内 30 座大中城市。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半导体、光伏太阳能、电子制造、金属加工、包装机械、印刷机械、塑料加工、轮胎加工、木材加工、玻璃机械、物流输送以及楼宇自动化等众多领域。
公司倾力推广的 EtherCAT 实时工业以太网于 2014 年成为中国国家推荐性标准,并已入编工信部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倍福一直注重在技术上寻求突破创新,在业内享有“创新引擎”的美誉。倍福基于 PC 的控制技术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它支持所有主流的工业通信协议,将 IT 技术、互联网和自动化技术完美融合在一起,为实现工业 4.0 和智能制造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更多新闻请浏览: https://www.beckhoff.com.cn

WES5162-9101

WES5302-150 数字量输入模块 活动报名 | 加速转型升级 成就卓越创新 —— 2023 Automation Update

11 月 8 日,倍福将在成都举办 “2023 Automation Update” 。我们将与大家分享 Beckhoff 最新推出的产品,包括新硬件产品、 TwinCAT 3 4026 新版本,采用无电缆技术的 XTS 磁驱柔性输送系统和 XPlanar 平面磁悬浮输送系统,以及倍福智慧工厂解决方案等信息。
时间:11 月 8 日 周三
地点:成都茂业 JW 万豪酒店 8 楼
倍福作为自动化新技术的领军企业和基于 PC 控制技术的先驱,充分利用主流 IT 技术的性能优势,将 PLC、运动控制、HMI、安全技术、机器人控制、视觉及测量技术集成到一个标准控制平台中,为用户提供可满足各种性能要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希望通过此次交流,向您展示我们最新的产品和技术,为您的业务提供灵感和助力,实现数字化产业升级。

报名邮箱:
x.wang@beckhoff.com.cn
或扫下方二维码即刻报名

关于德国倍福
倍福(Beckhoff)是一家专注于自动化新技术的德资企业,创立于 1980 年,总部位于德国威尔市。作为全球自动化技术的驱动者,倍福定义了自动化领域的许多标准,是国际标准的制定者和推动者。公司所生产的工业 PC、现场总线模块、驱动产品和 TwinCAT 自动化软件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相互兼容的控制系统,可为各个工控领域提供开放式自动化系统和完整的解决方案。经过 40 年的发展和努力,倍福已在世界各地设立 30 多家分支机构,加上全球的合作伙伴,业务遍及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倍福于 1997 年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区总部落户于上海市北高新产业园区,现有员工 300 人,办事处遍及国内 30 座大中城市。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半导体、光伏太阳能、电子制造、金属加工、包装机械、印刷机械、塑料加工、轮胎加工、木材加工、玻璃机械、物流输送以及楼宇自动化等众多领域。
公司倾力推广的 EtherCAT 实时工业以太网于 2014 年成为中国国家推荐性标准,并已入编工信部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倍福一直注重在技术上寻求突破创新,在业内享有“创新引擎”的美誉。倍福基于 PC 的控制技术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它支持所有主流的工业通信协议,将 IT 技术、互联网和自动化技术完美融合在一起,为实现工业 4.0 和智能制造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更多新闻请浏览: https://www.beckhoff.com.cn

WES5302-150

WR-D4008 模拟输入电子模块 风华四十载,焕新赴山海 ——写在Foxboro中国40载之际

人生四十已不惑。但对一家本身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国际自动化企业而言,40年的时间虽已值得回味,却也更值得期待。时值Foxboro(福克斯波罗)中国公司4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纪念多年来推动中国工业自动化的技术先驱,致敬多年来奋战于中国自动化一线的中外专家工程师们。
缘起:落子中国
与大多数国际品牌脍炙人口的创业故事一样,Foxboro公司的百年历史起源于1908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福克斯伯勒发生的一起合伙创业。但有点区别的是,从后来Foxboro一系列的品牌里程碑事件中,不难发现,自从1920年代创造出第一款Model 10 Stabilog比例加复位控制器以来,Foxboro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紧紧围绕着工业控制自动化的主线业务不断创新突破。例如1950年代发布全尺寸图形面板仪表并成功发布首款磁流量计,1970年代推出当时第一款分布式控制系统SPEC 200,尤其是在1987年推出了时至今日仍然赫赫有名的全球开放式DCS系统——I/A Series system,包括围绕这一平台不断创新的一系列过程传感器、Tricon安全技术、MESH控制网络、APC先进过程控制等技术,几乎一手铸就了Foxboro后面几十年在全球过程自动化领域的强势地位。凭借这种硬核技术支撑,Foxboro始终保持着自身在全球生产制造行业和基础设施行业领域中,作为领先的控制系统、软件、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地位。
Foxboro落子中国,既有1980年代中美关系积极向好的大背景,也有中国当年通过大力投资建设石化、化工、油气等流程项目,积极引进全球高科技的机遇,当然同样也离不开双方公司高层的高瞻远瞩。

1982年4月12日中美双方在京签订合资协议
1983年4月13日是一个值得被铭记的日子,由美国Foxboro公司与上海仪电控股 (集团) 公司共同投资的上海福克斯波罗有限公司在上海漕宝路161号正式剪彩。时至今日,相信很多行业前辈提起这条路都还耳熟能详,堪称那些年来中国仪表行业的“朝圣地”,它见证了中国自动化仪器仪表行业的变迁,也揭开了Foxboro中国业务生根发芽至枝繁叶茂40年之序幕。
传承:创新前行
作为一家专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全球技术专家,Foxboro中国的发展历程,可谓在一代又一代的技术平台创新中不断进行着传承与本地化发展。从早期的SPEC 200、SPEC 200 Micro、SPECTRUM分布式控制系统,到I/A Series 控制系统的横空出世,老Foxboro人曾有过一句豪言壮语:“只有你想不到的控制方案,没有我们实现不了的控制策略。”再到1990年被英维思(Invensys)收购后推出基于MESH网络的I/A MESH控制系统,以及2014年被施耐德电气收购后推出并传承至今的EcoStruxureTM Foxboro DCS过程自动化系统,一条始终致力于DCS技术创新的主线脉络异常清晰——即始终贴合客户需求和技术趋势,完成从硬件到软件、从模拟量到数字量、从封闭到开放、从控制到优化、从自动化到数字化的一次次华丽转身——这也让Foxboro品牌得以始终传承,并不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客户。
40年来,Foxboro中国业务已遍及中国化工、炼油、石化、发电、钢铁、水泥、玻璃、制药、食品和海上石油平台等主要流程行业。尤其是中国的第一批电厂以及第一批石油炼化工厂的常减压、催化、加氢、延迟焦化等主要炼油装置的应用,都是从最早的模拟量DCS系统SPEC 200应用开始,不断跟随Foxboro的平台进行创新升级,成为Foxboro的忠实拥趸而直至今天。
40年来Foxboro中国始终选择的是一条与客户共同成长的道路。很多电厂和石化厂都是从SPEC 200开始就成为Foxboro的忠实用户。例如常熟电厂,就堪称Foxboro产品应用的“集大成者”。从第一代SPEC 200开始尝到了通过降低抄表工作强度并实现电厂仪表集中展示带来的高效益,到后来用I/A Series系统对4套20万机组全部进行了升级换代,得益于Foxboro所有产品均支持向下兼容,可尽量保护原有投资,通过这一有计划的持续升级过程,常熟电厂轻松完成了向数字电厂的转型。在巨化热电厂,随着新技术的迭代、老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Foxboro与其共同挖掘了热电行业无人值守的理念,提高热电厂运行效率和操作效率。

1984年4月30日美国总统里根访问公司 在装配车间焊接线路板
Foxboro自落子中国以来,也受到了政府与社会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诸多荣誉。其间不乏包括1984年里根总统访问公司、1987年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参观公司,上海市多任市长书记的访问,以及从部长到国家总理的亲切关怀视察。

1987年9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参观公司并题词
1991年12月,Foxboro中国公司取得了一个历史性的突破——成为中国首个获得ISO 9001国际质量合格证书的企业,为缩短我国仪表行业乃至工业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做出了标杆性贡献。在随后的几年里,来Foxboro工厂参观交流的企业络绎不绝,同时工厂质量体系方面的专家也陆续到全国企业进行交流分享。这些经验帮助了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为他们以后走出中国、打开全球市场奠定了基础。

1991年12月21日ISO9001国际质量 合格证书颁证仪式
新篇:奔赴山海
40年过去,于2014年被施耐德电气收购之后的Foxboro中国,在全面数字化、绿色化的浪潮下,无论是技术的更迭还是本地化的业务进取,都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2014年,施耐德电气宣布推出新一代EcoStruxure Foxboro DCS过程自动化系统,对以可靠性和面向未来工业架构而著称的Foxboro I/A Series 控制系统进行了扩展,并融合了世界一流的Triconex安全技术,可为企业客户提供一个基于组件对象的工程环境。整个系统由新型的高速控制器、现场设备管理工具、维护响应中心、企业历史数据库、多层冗余及网络安全性强化系统构成,能对世界上众多庞大、复杂的流程设施进行控制和保护。
简单来说,施耐德电气通过EcoStruxure Foxboro DCS过程自动化系统的推出,融合了控制技术强大的I/A Series系统和AVEVA系列数字化软件的优势,从而能够更加完整地给用户提供一站式的平台服务。在方案层面,这一系统几乎覆盖了从现场仪表,到控制系统、安全系统,再到上位的优化,最后到数字化工厂设计与运维的完整体系。在应用层面,这一系统可以完全适应不同的流程行业和不同的装置应用场景,从自动化到数字化再到绿色化,让流程行业从现在到未来皆有了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支撑。

风华四十载,焕新赴山海。40年前,Foxboro凭借无与伦比的勇气与眼光投身中国市场,而后这4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Foxboro中外工程师专家更加勤耕不辍、创新前行,到如今在数字化时代施耐德电气赋予这一品牌全新的力量。Foxboro的中国故事,也许才刚刚开始。

WR-D4008

3BDH000741R1 电压测量模块 5G+工控新实践 施耐德电气携上海联通获第六届“绽放杯”标杆赛金奖

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 年中国 5G 发展大会在上海举行,会上举办了第六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的颁奖仪式。“5G深度融合工控创新实践,加速施耐德工厂数智化演进”项目,历经初筛审查以及复赛、决赛等层层遴选,从273个参赛项目脱颖而出,成功斩获标杆赛金奖。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颠覆着整个工业,全球工业正在加速数字化转型,积极探寻适合自身的发展新机遇。本次的5G发展大会也正是在当前发展格局下,相关企业积极推动自身数字化转型的缩影。本次参与奖项评选的队伍均为2022年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总决赛的各奖项获得者。旨在跟进原项目的应用效果,进一步促进5G融合应用跨行业、跨领域、规模化复制应用落地。
今年,施耐德电气与上海联通携手在2022年工作的基础上,大力推动5G工业应用的规模化发展。该项目旨在满足施耐德电气工厂降本增效、柔性制造、绿色低碳等需求,双方合作团队首创外企多点跨域固移融合5G专网和5G工业控制网络的深度融合,结合上海施耐德低压终端电器有限公司创新实践,打造了一套模块化、平台化的5G应用建设体系。从5G+PLC柔性制造,到5G+天眼辅助管理,再到5G+数字孪生智能决策,助力实现施耐德电气供应链数智化升级。通过该项目推动PLC利用率提升到85%,带来单条产线每年120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针对5G赋能行业领域发展的话题,施耐德电气中国供应链绩效及数字化副总裁顾俊在主论坛上的5G技术产业发展对话中表示,需要从制造业的需求和特点入手推进5G网络侧和终端侧的同步演进,还需要扶持小特新的5G工业原生产品生态和企业,推动5G网络方案提供商在工业诉求方面的反应速度和投入力度,加速多网融合助力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

施耐德电气中国供应链绩效及数字化副总裁顾俊参加5G技术产业发展对话
会上,施耐德电气工业自动化边缘控制和边缘计算总架构师王强军进行了“施耐德电气5G+PLC商用启航”的内容分享。5G+PLC是“5G+工业互联网”应用的创新升级,必将为产业高速发展注入全新动能。王强军表示,5G技术与工业相结合发展至今,在生产外围辅助环节已经有了大量的场景应用,如今应该向生产控制等核心环节应用做进一步深化拓展。而如何让5G与生产核心网、运营核心网更深度的融合,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话题,业界实践缺乏。施耐德电气在过去两年,汇总了在无锡工厂、上海工厂、北京工厂以及几家供应商在5G+PLC应用中取得的实践成果,将成功经验与技术总结成白皮书进行分享,希望可以赋能业界更多的制造型企业,以新型工控技术为突破为企业带来生产力与效率的快速提升,进而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速迈向未来工业。

施耐德电气工业自动化边缘控制和边缘计算总架构师王强军发表演讲
在今年工博会期间,施耐德电气与中国联通、中国信通院共同发布了《5G+PLC深度融合解决方案》白皮书,以期通过对研究思路、前沿技术、产业成果及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深入浅出的系统性解读,推动5G+PLC在工业核心控制领域的创新融合及落地应用,从而为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提供强劲引擎,为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3BDH000741R1

5X00273G01 紧凑型触点输入模块 从智能表面到开源生态,艾迈斯欧司朗重塑智能座舱价值标杆

功能日趋丰富的智能座舱功能受益于用户感知更强,正成为汽车企业竞争差异化的主要切入口。亿欧智库预计2025年中国乘用车前装智能座舱的市场渗透率将快速攀升至35%,市场规模也将大幅增长至1060亿元。智能表面通过集成照明、传感等电子部件,兼具装饰性与功能性,已成为智能座舱人车交互的核心承载,也是目前最受追捧的智能座舱应用之一,更是未来汽车价值提升的关键点之一。
近日,在第11届EEVIA年度中国硬科技媒体论坛暨产业链研创趋势展望研讨会上,艾迈斯欧司朗大中华区及亚太区汽车应用技术总监白燕恭,从智能表面的应用与挑战切入,深入分享创新光学与传感技术如何重塑人车交互方式,进一步为汽车内外新兴应用带来新的增长和促进。

图1:艾迈斯欧司朗大中华区及亚太区汽车应用技术总监白燕恭分享《创新性光学和传感技术如何提升未来汽车价值》
智能表面:未来汽车交互新范式
智能表面作为一项创新技术,最直观的理解是以隐藏式电子按键取代机械式按键,具备三大突出优势:首先,传统实体按键的成本较高,而智能表面可以实现多种按键,并且具备灵活自定义的功能,还可以通过OTA升级来更新按键设置。其次,随着汽车内饰设计的简洁化趋势,隐藏式电子按键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内饰设计风格统一的要求。最后,智能表面还有助于实现汽车的轻量化设计。尤其是对于电动汽车而言,轻量化意味着更长续航,从而减少里程焦虑。
汽车架构正从传统的分布式架构,向集中式、中央式架构演进,而智能表面应用的局部集中度也随之提高。中控作为典型的车内智能表面应用,集成了各种控制功能。比如,中控采用像素化LED,根据不同操作、配合不同应用条件,显示不同的颜色或进行像素化控制,提供更加丰富的可视化人机交互信息。同时,中控还集成了触控和压力传感检测装置,实现了各种按键、滑动条和旋钮等多种控制功能,大大提升了用户操作的便利性和有效性。此外,中控还具备根据环境光亮度进行背光亮度智能调节的功能。这可以避免在点亮时过于刺眼或昏暗不清,提供更加舒适自然的视觉体验。

图2:艾迈斯欧司朗汽车内饰-中控光学及传感应用
白燕恭指出,智能表面应用的实现并非易事。集中式设计趋势下,未来汽车各种功能将集中在不同的域中,智能表面应用要将传感器、控制功能、软件和算法等集成在一起,并确保它们之间的协调和流畅配合,可谓挑战重重。以亮度调节功能为例。人们已经习惯智能手机上几乎瞬间响应的亮度调节,因为它配备了本地光传感器。而汽车上通常只配置一个中央亮度传感器,需要先从不同位置向中央域请求获取亮度数值后再进行调节,因此会存在一些延迟,无法瞬时响应。
如何解决这些智能表面应用实现中的挑战?白燕恭以艾迈斯欧司朗新推出的智能RGB LED新品OSIRE® E3731i,以及自研并开源的通信协议OSP为例,通过氛围灯应用的实例,展示了艾迈斯欧司朗以创新光学和传感科技使智能表面更加智能、高效、可靠的独特思路。
智能LED:动态照明革新之路
在车内智能表面应用中,氛围灯可算是异军突起,除了传统的车顶内饰灯、中控台、脚踏之外,还被应用于汽车logo、门把手、迎宾灯等多处。得益于上游光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氛围灯不仅能够调节亮度和颜色,还能通过独特的呼吸效果和音乐律动效果等方式,成为人机情感互动的媒介。这一创新不仅提升了用户的驾乘舒适感,更加强了他们对汽车品牌的认同感,受到了车企的热烈追捧。
氛围灯目前的应用趋势可以总结为如下五点:

图3:艾迈斯欧司朗汽车内饰-氛围灯应用趋势
为响应以上趋势需求,艾迈斯欧司朗推出智能RGB LED新品OSIRE® E3731i。此款智能LED内置驱动和支持OSP的串行总线接口,将以往大量LED构成的照明系统需要多个MCU和驱动器加以控制的情况,简化为仅需一条OSP总线即可通过菊花链串联高达1000个节点(即1000颗LED)且只需一个MCU控制,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集成度和设计开发效率。
OSIRE® E3731i的出色性能不仅止于此,它还内置了温度传感器和片上存储器,并在出厂时已预置所需的色点、亮度、各种条件下的补偿信息等。客户在使用时只需读取相应参数,即可轻松地实现全生命周期终端校准,确保系统各LED呈现高度光学一致性和均匀性,也极大简化了以往繁琐的使用、校准过程。
白燕恭表示,基于艾迈斯欧司朗的OSIRE® E3731i,车内氛围灯的应用将更加便捷、高效,满足消费者对驾乘体验不断提升的需求,同时也为汽车动态照明领域的技术创新树立了新的典范。
OSP生态:不止于眼前的智能表面
在智能表面应用中,除了照明之外,传感器的集成也是一大挑战。借鉴了OSP总线的实现经验,艾迈斯欧司朗在现有基础上开发了一款OSP转换器,考虑到车内大部分传感器采用I2C接口,可通过此OSP转换器,将I2C协议数据直接转换为OSP协议,从而使传感器需求能够灵活地集成到智能表面系统中。
这种集成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显著的优势。白燕恭以一款含有300颗灯珠的灯板设计为例进一步介绍到,OEM要求根据环境光亮度调节灯板亮度,传统做法是在灯板外侧设置MCU,或者通过中央域控请求亮度信息,或者将光传感器接入到MCU上。而借助于艾迈斯欧司朗开源的OSP总线和OSP转换器,设计工程师可轻松将OSP总线上的任意灯珠节点替换为OSP转换器,并将传感器通过OSP转换器接入系统。这使得系统设计可以更加灵活地满足OEM设计需求的多样化。

图4:艾迈斯欧司朗开源OSP生态
可以说,基于OSP总线,系统集成将变得更加高效和简洁。通过统一的接口和协议,不同的设备和功能被完美地集成到一个系统中,大大简化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同时,它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使得设备的增减变得灵活自如。此外,开源的OSP总线提升了系统的性能,实现了设备间的高速通信和协同工作。
艾迈斯欧司朗以创新性光学和传感技术为核心,推出了智能RGB LED、OSP总线和OSP转换器,为智能表面应用带来了更为便捷、灵活的集成方案。这一创新不仅彰显了艾迈斯欧司朗在照明和传感领域的领先地位,更将通过OSP概念和生态的发展,革新未来汽车价值提升点。白燕恭总结到,照明和传感的结合,将为汽车带来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交互体验,提升汽车的科技感、舒适性和安全性,为未来汽车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5X00273G01

140SAI94000S 控制模块备件 从智能表面到开源生态,艾迈斯欧司朗重塑智能座舱价值标杆

PULS普尔世始终坚持创新并处于电源技术的前沿。近期,PULS普尔世在新兴市场又取得了重大突破——针对自动引导车辆(AGV)及移动机器人的无线充电技术,这不仅为PULS普尔世的业务拓展打开了一扇重要的大门,也为我们的许多客户带来了新的业务前景。
2023年10月1日,PULS普尔世完成了对 Wiferion 及其无线充电业务和技术的收购,宣布为其成立新的业务部门——PULS Wireless(普尔世无线业务部门),并在德国弗莱堡设立运营团队。
该新型无线充电技术将提供前所未有的车队效率,并且无需维护、可靠且灵活。它将成为任何自动化生产的组成部分,帮助公司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日常成本。
Wiferion技术的加入是对PULS普尔世现有的广泛产品组合的补充完善,至此,PULS普尔世能够通过FIEPOS(Field Power Supply:分布式现场电源)和感应充电系统来推进制造行业和内部物流行业市场的革新,并更好地为这些市场提供前瞻性的解决方案。

PULS Wireless 管理团队
“作为行业的先驱,Wiferion成功开发了感应充电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工业电动汽车的性能,如自动引导车辆 (AGV)、自动移动机器人和叉车等,从而获得了领先的市场地位。凭借PULS的补充助力,我们希望使该系统成为全球市场标准,并将进行大量投资,”PULS GmbH的董事总经理兼所有者Bernhard Erdl先生表示。
“PULS拥有超过100名行业顶尖开发人员,并且拥有遍布全球的生产和销售地点,能够将我们的充电技术和可扩展性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Wiferion前首席战略官Julian Seume热情洋溢地表示。收购完成后,他与Matthieu Ebert共同组成了PULS Wireless业务部门的管理团队。“特别是在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支持方面,我们现在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Wiferion 为自动引导车辆(AGVs)、自主移动机器人(AMRs)和工业叉车(FFZs)提供行业领先的移动无线电力解决方案。
Wiferion产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集成帮助用户消除不必要的设备停机时间,以及减少有线充电带来的高昂的购置及维护成本。用户的系统利用率和车队效率可持续提高32%。物流、工业和汽车行业的众多公司都依赖于Wiferion的技术。Wiferion已在30多个国家成功售出超过8000个etaLINK系统。
普尔世 为工业应用开发和制造电源及辅助设备。公司由Bernhard Erdl先生于1980年在慕尼黑创立,目前全球拥有员工约1700人。所有PULS普尔世产品均由其位于捷克共和国·霍穆托夫、中国·苏州和德国·德雷巴赫的自有工厂生产制造。PULS普尔世电源以高转换效率、紧凑设计、耐用性和可靠性为市场树立标杆,用户则能从其卓越的品质所带来的低能耗、更宽敞的机柜内空间以及更高的系统可用性中受益匪浅。

140SAI94000S

200-570-000-014 电机模块 碳纤维电机转子厂商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转速超越特斯拉

据悉,碳纤维电机转子厂商「墨森科技」于近日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原子创投独投。本轮融资将用于扩大研发生产。
墨森科技成立于2018年,主攻碳纤维构件的正向研发,现已具备碳纤维高速永磁电机转子及其碳纤维构件的设计、仿真、研制、生产和测试能力。墨森科技的两大核心产品包括碳纤维高速转子和碳纤维电刷。
碳纤维是一种无机高分子材料,含碳量通常超过90%,其宏观物理特征呈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以粘胶、沥青、酚醛、聚乙烯醇、聚氯乙烯,特别以是聚丙烯腈纤维作为原丝,在空气中300℃以下预氧化,然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经高温碳化,再经表面处理等工序制成。碳纤维常作为增强材料与树脂、金属、陶瓷等制成性能复合材料。

其实,碳纤维缠绕转子这种工艺长期以来一直用于高速旋转机械,如涡轮和压缩机等。通常,此类电机是表贴式永磁电机,如下图所示。青色的弧形物是永磁体,位于转子铁芯的表面。为了阻止磁铁高速飞走,整个转子被包裹在一个薄壁圆柱体(图中为黑色)内,该圆柱体护套的材料可以有很多选择。比如使用钛合金护套,但由于钛合金是金属,会产生额外的高频涡流造成损耗;碳纤维复合材料比起钛合金具有更高的强度重量比。
墨森科技是国内首家碳纤维高速永磁电机转子结构正向研发供应商,创始团队早在2017年率先启动研发工作,公司突破了关键技术——超高张紧强度下的无损缠绕,具备从碳纤维材料、结构设计、电磁设计、成型装配工艺、装备制造及检验检测在内的等全方位技术能力。
在客户方面,目前,墨森科技的碳纤维转子产品已获格力装备、江特电机、中电21所等企业批量采购,并与超过20家主机厂及Tier1供应商密切配合,合作开展新能源车高速永磁电机碳纤维转子的研发,已完成多轮设计仿真计算、供样及测试,并获多个定点。
墨森科技创始人郭金海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师承我国碳纤维领域顶级专家、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全国人大代表吕春祥研究员,从事国产碳纤维制备技术和评价体系研究多年,加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后,负责各类航天器碳纤维制品工艺技术研究,深度参与我国探月工程、空间站、火星探测计划等重大工程。
经过十余年积累,郭博士对碳纤维这一工业界的黑色黄金的制造以及在“力热电磁”等领域的应用技术有着独到的认知和把握。2017年,郭博士作为技术专家参与国内首台兆瓦级碳纤维高速转子的研制工作,成功发掘碳纤维高速转子高强度、高效率、轻量化等优势在电驱动及能源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570-000-014

810-370141-001 通信模块 红狮控制FlexEdge®智能边缘自动化平台整体获得ABS认证

工业领域访问、连接和数据可视化创新技术的领先制造商红狮控制公司,今日宣布其FlexEdge® 智能边缘自动化平台整体获得美国船级社(ABS)认证。这意味着FlexEdge作为船舶和远洋应用的理想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广泛适用于包括船舶用水管理和海上石油平台在内的各种应用。

150多年来,ABS分类服务一直处于船舶和远洋安全领域的前沿,同时致力于最先进的技术研究。ABS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专注于将先进技术和数字解决方案以安全可用的方式推广应用到船舶和远洋资产中。ABS认证简化了对这些应用中所使用设备和部件的验收流程。
随着全球各行业的设施和远程资产的运营方式向数字化驱动转型,通过实时数据访问、可视化和远程访问来提升性能变得愈发重要。红狮控制的FlexEdge®智能边缘自动化平台作为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能帮助工业企业实现自动化目标并释放数据的潜力。
获得ABS认证后,各行业用户可以更加确信具备安全性和高性能的FlexEdge®平台能够满足船舶和远洋应用的安全要求。红狮控制公司产品经理Courtney Peel表示,“ABS认证是由历史悠久的权威认证机构发布的可靠标准,深受广大领先制造商的认可。FlexEdge严格按照最高安全标准设计,可满足对坚固耐用型工业应用的要求。我们很高兴能够获得ABS认证,确保广大客户能够放心地将FlexEdge部署到船舶和远洋应用中。作为一家公司,当知晓我们的平台能帮助客户更快地达成合规要求,我们与有荣焉。”

810-370141-001

5453-277 电源板控制 横河电机和FPT软件建立全球合作伙伴关系,推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横河电机株式会社,作为工业自动化与测试测量解决方案供应商,和全球技术与IT服务供应商FPT软件有限公司(“FPT软件”)共同宣布,双方达成一项全球供应商框架协议,以开发和部署数字化转型(DX)服务,加强工业领域的运营技术(OT)与信息技术(IT)的融合。该合作伙伴关系将有助于加速横河电机DX应用和服务组合的增长,同时帮助FPT软件扩大其市场覆盖范围。该协议已生效,覆盖全球。

横河电机和FPT软件建立全球合作伙伴关系
根据该协议,横河电机和FPT软件将在数字化转型战略的规划和执行方面进行合作,并将利用积累的知识和技能来探索和开发新的市场机会。此次合作的基础是两家公司自 2022 年以来在提供内部和外部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和服务方面的成功合作。
具体而言,FPT软件将通过在应用开发、系统维护、基础设施部署、基础设施运营和提供软件即服务等领域提供支持,加强横河电机的IT能力。横河电机将利用其坚实的OT专业知识和经验基础,支持FPT软件将其技术应用于现场,同时不断增强自己的数字化转型相关解决方案和服务。因此,两家公司的客户将能够体验到更广泛的增强、差异化、结合OT和IT的数字化转型服务。
FPT软件首席执行官Pham Minh Tuan评论说:“工业环境中的技术应用始终是FPT软件的优先事项之一。我们的目标是促进客户的敏捷性、效率和创新,使他们能够保持竞争力,并缩短产品上市时间。与横河电机的合作将使双方能够融合IT和OT专业知识,彻底改变工业领域,并促进FPT软件在日本和全球市场的增长。”
横河电机高级副总裁兼数字战略总部和数字解决方案总部DX平台中心负责人Yukihiro Funyu表示:“通过此次合作,我们将利用FPT软件的尖端数字技术进一步加速内部数字化转型,并推动自身向数字化企业转型。通过转型,我们将强化向正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客户提供建议的能力,并通过提供结合两家公司的IT和OT的服务,在全球范围内支持客户的数字化转型。

5453-277

Search for products

Back to Top
Product has been added to your c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