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24/7+86 18859254943
联系我们 24/7+86 18859254943

REL551 1MRK002480-AE 模拟量输入模块 Anybus获得IEC 62443-4-1工业网络安全标准ML3认证

2月15日,工业网络通信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HMS Networks宣布,旗下Anybus品牌已成功获得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2443-4-1:安全产品开发生命周期要求(一项工业网络安全标准)的3级成熟度(ML3)认证。

IEC 62443-4-1 认证已成为整个 Anybus 运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图为参与该过程的主要人员。
从左至右依次为项目经理 Björn Mattson、技术主管 Joakim Wiberg、开发流程经理 Erik Asp 和 Control Centric 高级副总裁 Bartek S. Candell。
该认证由全球知名的测试服务提供商 TÜV Rheinland 独立审核,标志着 Anybus 致力于网络安全实践获得成功。
3级成熟度(ML3)代表了 Anybus 网络安全实践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展示了他们更高的成熟度和复杂性。它证明了 Anybus 在运营和产品中整合网络安全措施的能力,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工业自动化领域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的地位。Anybus 证明了其产品开发和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在两个新产品的完整开发过程中符合严格标准,因而获得了该证书。
Control Centric 高级副总裁 Bartek Candell 对这一重大成就评论道: “在当今相互关联的行业中,网络的每个组件都必须针对网络安全威胁进行加强。在 Anybus,我们坚定不移地致力于提供最好、最安全的产品,帮助我们的客户保护其关键基础设施。获得 IEC 62443-4-1 成熟度 3 级认证,证明了我们对网络安全的执着追求和认真态度。这标志着我们致力于满足关键任务工业需求提供尖端解决方案的过程又迈进了一步。”

REL551 1MRK002480-AE

MR-S11-200-Z37 全数字逆变器 施耐德电气丁晓红:以信心铸未来工业,共赴山花烂漫时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经受住料峭寒风考验的中国工业,迎来了舒活筋骨、抖擞精神的一个新回合。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4年保持全球第一;与此同时,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3%,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幅。且行且看,吹面不寒的产业春风已不再遥远。
更重要的是,一些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已经悄悄地在回暖的产业土壤上生根发芽。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不约而同地提出,2024年将锚定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聚焦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强劲新动能。可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已经为新一轮转型升级拉开帷幕。
在这个“信心比金子更珍贵”的关键时刻,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我们正在做些什么?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丁晓红
作为拥有188年历史积淀的跨国企业,施耐德电气不仅对中国当前的产业新变革充满信心,更期待将我们的知识与能力,转化成提振全行业信心的力量之源。未来工业对“创新”的呼唤,正是施耐德电气鼎力支持中国工业转型最为精准、切实的发力点。
前沿技术的应用,为企业铺就创新路径
前沿技术在自动化的应用,无疑是未来工业创新的关键核心。
今天,数字孪生、人工智能(AI)、5G等前沿创新技术已经成为了打造工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通过搭载前沿技术的软件应用可以为企业铺就创新途径,有效提升工业管理及企业数据的透明度,实现效率、成本和可持续性的持续优化。
依托以软件为中心的自动化架构,这些前沿技术得以帮助企业孕育出完整、全面、透明的数字化分身,为企业打开运营发展的“全知视角”,极大提升了生产运营效率,也强化了供应链的韧性和可靠性,不仅大大提升了生存能力,还为企业提供了“系统性”赋能。例如,以数字孪生为基础的工业元宇宙,能够创建物理实体的数字虚拟双胞胎,再基于数据来模拟、验证、预测、控制物理实体全生命周期的运行。该技术可应用于虚拟工厂与产线建设、产品设计、制造工艺优化、机器设备管理和运营管理等多个场景,从而帮助企业打造绿色智能工厂。
以软件为中心的自动化系统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灵活性。越来越多的设备开始以软件为中心,在提高性能的同时支持远程操作和服务。目前,施耐德电气就正在通过EcoStruxure平台与架构上的强大的创新软件组合,以及旗下AVEVA工业软件的应用与解决方案,为用户构建工业数字孪生,实现全生命周期的高效运营,并帮助企业探索从设计、建造、到运营与维护全生命周期的优化潜力,不断提升生产力与效率,使工业自动化领域“软硬兼施”的价值得以充分展现。
AI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让机器像人类一样具备智能思维,处理复杂的生产过程和决策。借力AI技术,企业可深入挖掘大数据价值,从质量与产量预测、预测性维护以及人机协作等维度实现高度智能的工业自动化,进而提高生产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为制造业注入更多创新动力。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在工业制造的各个环节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以AI技术在人机协同方面的应用为例,制造业经常需要处理大量复杂的非结构化数据,实时数据流和与上下文数据源的集成对于及时有效地响应事件至关重要。通过人机协同,生成式AI技术,尤其是大语言模型可以重新定义操作人员与系统和文件的交互方式,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具体体现在,大语言模型可以为PLC等工业控制系统生成代码;可以为工业自动化系统创建自然语言接口,操作员只需要使用人类语言,就可以与这些系统进行交互;在大型工业项目中,还可以借助大语言模型对各方需求和资料进行快速梳理,加快整个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开发进程。
再以质量控制为例,AI技术可以与视觉识别系统、传感器等技术相结合实现对产品的智能检测和质量控制。一个现实的例子是,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构建的基于AI技术的工业视觉质量检测解决方案,已经在施耐德电气中国15家工厂上线,实现了零漏检率。
此外,5G是驱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工业互联网是5G规模化应用的主阵地。随着5G不断扎根工业领域,5G网络开始向与工厂控制层面的OT网络深度融合方向拓展,以提高生产过程的柔性和透明性——通过5G在工厂的全覆盖,最终助力制造业提质、降本、增效。如今,5G技术在不断演进中融合边缘计算,为绿色智能制造工厂带来高带宽、低时延,以及时延确定性的能力,可支持柔性生产场景下OT网络通信的无线化诉求,能使各类工业生产设备进行扁平化通信,使未来云、边、端更加扁平化,现场设备也更加智能化,从而更好地利用云端和边缘端的算力,使得产线的开放性更高,成本更低,用户的选择也更多。作为5G工业应用的积极践行者,施耐德电气期待将自身的成功经验分享给更多工业企业,与业界共同推动产业数字化进程,共享数字技术带来的红利。
以开放打破壁垒,孕育更广阔的创新机遇
在前沿技术不断为创新做好铺垫的今天,自动化系统的开放性,成为了打破壁垒、孕育更多创新机会的必要前提。
在新时代的需求面前,此前缺乏兼容性和互操作性的专有自动化系统、单一厂商软硬件深度捆绑的传统模式已经疲态尽显,甚至成为了阻碍企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桎梏。要想进一步解锁创新的可能性,势必要打破原有的技术融合壁垒,让前沿技术在全环节、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得到充分的整合和利用,从而真正实现IT与OT的深度融合。
今天的制造业日益呼唤高柔性、高韧性的生产运营模式,对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软硬件整合的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系统的互联互通意味着大数据实时、顺畅的流通和调用,可保障企业对自身状态全面、精准的感知能力,以及应对需求变化的敏捷反应;灵活强大的软件能力和高性能硬件基础的深度整合,则确保了整个生产系统的柔性和可塑性,让产品换型、混线生产以及工艺流程的快速调整成为可能。
因此,施耐德电气一直致力于在各个层面,为开放的自动化世界打造基石,并不遗余力地提倡“开放自动化”这一贯穿未来工业各个环节的重要理念。这一理念,在施耐德电气开创的以软件为中心的全新工业自动化系统——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一平台打破了原有系统限制,采用了开放的“即插即用”自动化软件组件方式,并在过去数年间持续更新,以逐步丰富其功能和行业库。同时,以软件为中心的自动化,也使得软件无需再与硬件高度绑定,让OT与IT系统实现经济高效、简单的互操作性变得更加容易,从而带来创造力和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
这,正是施耐德电气畅想的以开放自动化打破创新壁垒、提振业界信心的动人图景。
创新意在长远,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
工业领域的创新,本质上服务于企业的长足发展和持续改善。我们看到,气候变化已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严重不利影响,并不断向经济社会系统蔓延渗透。工业是全球碳排放最大的领域,3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于工业,其中直接碳排放量占6%,间接碳排放量占24%。对于今天的工业伙伴而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正变得越来越迫切,其重要性也在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中愈加凸显。工业领域的创新不仅仅要着眼于当下的经营目标,还需要为未来的可持续挑战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
事实上,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组织机构提升敏捷性和创新性的路径,在这一过程中,工业软件、自动化系统和能源管理缺一不可。借助工业软件,可以实现工艺流程的优化和能源效率的提升;而在自动化系统的助力下,优化流程、能源和资源利用都将有的放矢;能源的精准管理、优化和脱碳,则将创造可观的生态效益。实践证明,通过能源与自动化的融合,将工艺性能和电能消耗进行整合管理,企业的资本支出将减少20%、碳足迹减少7%~12%,同时盈利能力增加3%。
最后,企业不仅要自身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要与整个供应链生态系统协作。据测算,供应链的平均碳排放水平是企业直接排放的5倍以上,不容忽视。我们需要依托先进的创新技术共同挖掘减碳机会,让我们的供应链更可持续、更具韧性,加速推进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以信心铸未来,共赴山花烂漫时
展望前路,发展新质生产力、迈向未来工业的大潮已然势不可当。在这条意义非凡的新赛道上,施耐德电气已经迈出了一个个扎实的脚印,为描绘中国未来工业蓝图布下稳健开局。
更重要的,是由信心和机遇凝聚出的全行业共识。在这一层面,施耐德电气希望真正以创新为驱动,通过前沿技术、开放生态,更好地为整个工业的可持续未来进行赋能。为此,我们将坚持以软件为中心的开放自动化理念和一系列前沿技术,携手全行业的用户和合作伙伴,一同浇灌培育未来工业似锦繁花的片片沃土。
让我们共同奔赴,携手共创,早日拥抱互惠共赢、百业俱兴的山花烂漫之时。
施耐德电气有限公司
作为全球500强企业,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专家施耐德电气在公司近18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开拓进取,积极创新。自1987年在天津成立第一家合资厂,施耐德电气中国根植中国二十余载;从最初的中低压配电及工业自动化行业领先者,发展成能够为能源与基础设施、工业、数据中心与网络、楼宇和住宅五大市场的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能效解决方案,并帮助他们提高能效高达30%。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施耐德电气融入中国的步伐也日益加快。施耐德电气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全面参与了众多中国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为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岭澳核电站等重大工程提供设备和服务。近年来,在能效管理领域的不断深耕让施耐德电气在越来越多重大的国内和国际性活动中崭露头角。2008年,施耐德电气为北京奥运会43个场馆和辅助设施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并获得奥组委与北京供电局高度认可。2009年10月,施耐德电气为中国六十周年华诞庆典提供了出色的电力保障。2010上海世博会上,施耐德电气为4个展馆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并为23个世博会场馆提供了解决方案与服务。

MR-S11-200-Z37

PW501 自动化控制模块 行业首秀 美的光伏即将亮相2024第十九届中国(济南)国际太阳能利用大会

备受瞩目的2024第十九届中国(济南)国际太阳能利用大会(简称:太阳能展)即将于2月29日至3月2日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在这场新能源行业的年度盛会上,来自海内外的采购商将齐聚山东济南,与各大相关参展商进行业务交流。美的集团光伏业务也将以“光生万物 智慧未来”为主题,首次亮相行业展会(展位号:2号馆BT12),展示其在光伏板块的创新布局和多项前沿解决方案。
此外,美的光伏也将在展会现场举办产品发布活动,并将邀请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晓斌、中关村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孙宗佩等行业专家莅临交流,与美的光伏及到场的采购商共同探讨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机遇。

美的光伏即将亮相2024第十九届中国(济南)国际太阳能利用大会
背靠美的集团,美的光伏自成立以来,即凭借其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市场敏锐度,迅速在户用、工商业、集中汇流、储能以及智慧能源管理等多个领域展开布局。此次参展,美的光伏将对外展示其户用光伏解决方案、工商业绿色零碳园区解决方案以及智慧能源集中汇流解决方案,全面展示其在新能源领域的综合实力。
其中,美的光伏户用光伏解决方案以其高效、环保、易安装等特点,已经在全国多地得到广泛应用,并在市场实践中获得广泛好评。而工商业绿色零碳园区解决方案,则通过融合产业园区光电建筑一体化BIPV、BAPV、光伏停车棚等发电设施,打造绿色电力生产、存储及能源分配的分布式绿电系统,为产业园区提供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并优化公共景观。
此外,美的光伏还将在展会上带来智慧能源集中汇流解决方案,该方案以项目公司模式统一备案、安装、并网,统一规划、集中管理,适用于乡村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场景,以绿色智慧能源助力乡村振兴。

当下,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迫切,新能源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美的光伏的加入无疑将为整个行业注入新的活力。美的光伏也将结合品牌优势,立足行业,积极拥抱变化,成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领域产品提供商,与全球新能源同仁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2月29日-3月2日,美的光伏即将亮相第十九届中国(济南)国际太阳能利用大会2号馆BT12展位,期待与您见面!。

PW501

MVME2434 端子模块 欧姆龙将在全球裁员2000人 约为员工总数的7%

集微网消息,日本电子产品制造商欧姆龙2月26日表示,该公司将在国内外裁员2000人,因为其在中国的工厂自动化设备业务陷入困境,导致该公司自2002年以来首次大规模裁员。
2023年3月欧姆龙的综合员工总数约为28000人,2000人的离职将意味着劳动力减少约7%。
欧姆龙将从四月到五月在日本提供员工自愿离职或提前退休计划。其目标是与截至2024年3月的年度预测相比,在截至2026年3月的年度减少固定成本300亿日元(2亿美元)。这一目标将通过到2025年9月进行国内外结构性改革来实现。
该公司还致力于削减销售、一般和管理费用,目标是在中期将这些费用与销售额的比例从截至2024年3月的年度的32.7%降至30%以下。

早在2002年,欧姆龙就对约1460名员工推出了自愿离职计划。
欧姆龙截至3月份的年度综合净利润预计将下降98%至15亿日元。由于控制设备业务(包括主要在中国的工厂自动化)下滑,该制造商于2月5日第二次下调了今年的盈利预测。

关于公司的结构性改革计划,欧姆龙总裁辻永顺太(Junta Tsujinaga)在2月26日的在线分析师说明会上表示:“我们将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欧姆龙认为其突然的下滑是因为过度专注于中国的半导体和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公司正在加紧寻找美国和欧洲的客户。在努力清理过剩库存的同时,公司将探索包括食品、日用品和医疗产品在内的行业的需求。
该公司还旨在夺回被中国工厂自动化设备制造商占领的市场。欧姆龙认为,它在供应链中断期间失去了市场份额,并正在通过重新思考产品开发来卷土重来。

MVME2434

M128-010 双端口通信模块 央媒专访:优质国产工业仿真软件是“用”出来的

工业仿真软件是在计算机环境中模拟真实工业生产流程,让企业在实际生产前,能预见产品性能、生产效率以及潜在问题的软件。相关统计显示,在产品研发的早期阶段,工业仿真软件对最终产品的成本和质量有着15—35倍的杠杆效应。
“通过仿真分析与数值优化设计,工业仿真软件可显著缩短工业产品研发周期,提升产品性能指标,降低研发成本和风险。”深圳十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十沣)总经理张日葵近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过去,工业仿真软件长期被国外软件巨头垄断,国内企业在使用上常常面临高昂的授权费用和技术壁垒。时下,国产工业仿真软件正悄然崛起。据国际数据公司预测,中国核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201.4亿元增长到2026年的515.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20.7%。
虽然国产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但这一行业也面临着技术积累不足等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问题,促进国产工业仿真软件行业高质量发展?
华为云工业仿真云服务产品总监袁勇认为,打造持续创新的工业仿真软件生态,需要在技术架构、协作模式等多个维度进行全方位攻坚。“要联合行业伙伴企业,聚集优秀的专家团队,以全新的研发模式,研发出新一代工业仿真软件,改写全球工业仿真软件格局。”袁勇说。
工业仿真软件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工业仿真软件涉及数学、物理、高性能计算、计算几何与图形学等诸多学科。要想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企业必须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实力。”张日葵说,“工业仿真软件都是‘用’出来的,只能一步步地沉淀积累,没有捷径可走。”
正如张日葵所言,“用”出来的国产工业仿真软件在助力客户发展的同时,也在以更符合中国制造的经验反哺自身。这是国产工业仿真软件行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以十沣为例,根据中国制造业的特点,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发布流体、结构、传热、声学、电磁等通用多物理场仿真技术及行业应用软件15款,并打造出适用于多样化场景的工业数字孪生解决方案和仿真云平台。通过收集用户反馈,十沣得以对软件进行进一步改进,提升软件性能。
除了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良性的市场竞争也是推动国产工业仿真软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记者梳理发现,时下和十沣一样的中国仿真工业软件企业并不缺乏。上海索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九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青翼工业软件有限公司等在工业仿真软件领域均有布局,且各自都有不同的侧重点。这些企业共同推动着国产工业仿真软件行业进步。
在政策层面,近年来,我国有关工业仿真软件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为这一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助力。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党组书记张林此前曾说,面对国家重大需求,2024年深圳将组织实施工业软件攻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也提出,要提升工业软件等关键软件供给能力。
“对于国产工业仿真软件企业而言,必须从一开始就选好赛道,开发出易用、精准、专业且功能全面的工业仿真软件。”张日葵坦言。“相信我们可以做好自己的工业仿真软件。”十沣副总经理周文韬认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拥有海量工程应用场景,国产工业仿真软件发展前景广阔。

M128-010

CC-TAIX01 模拟量输入输出 Ares Management成立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公司

美国洛杉矶Ares Management Corporation(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ARES)近日宣布成立 Automated Industrial Robotics Inc.(“AIR”或“公司”),这是一家新成立的工业自动化公司,旨在利用不断增长的全球需求用于制造自动化解决方案。Ares 私募股权基金(“Ares”)已投入大量股权资本来支持 AIR 的收购和有机增长战略。

AIR 专注于收购并促进差异化工业自动化公司的发展,这些公司服务于不同的终端市场,拥有悠久的运营历史和终身管理团队。AIR 立足于安全、透明和追求卓越客户体验的文化,寻求利用互补的团队和技术来提供创新的、具有成本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全球企业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需求。AIR 将寻求通过对未来技术的战略投资来实现增长,追求卓越的自动化。
Ares 与分别担任 AIR 执行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的 Brian Klos 和 Darragh de Stonndún 共同创立了 AIR。Klos 先生最近担任 Ares Private Equity Group 的合伙人,拥有超过 17 年的跨行业并购、组织发展和战略咨询经验,包括工业技术和自动化。de Stonndún 先生是一位工业自动化行业资深人士,拥有 20 多年的领导和运营经验,包括管理 ATS Automation 的全球大客户以及联合创始人 BBS Automation。
来自我们合作伙伴的消息
随着AIR 的推出,公司收购了两家基础公司:Totally Automated Systems(“TA Systems”)和 Modular Automation(“Modular”)。TA Systems 总部位于密歇根州底特律,在为汽车、家用电器和其他行业设计和制造完全集成和独立的装配机方面拥有超过 45 年的历史。Modular 总部位于爱尔兰香农,已运营近近 10 年。40 年来,是医疗技术行业领先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这两家公司带来了强大的文化和技术联盟以及深厚的行业垂直知识和经验。
Klos 先生和 de Stonndún 先生表示:“我们很高兴与 Ares 合作,将 AIR 推向全球市场。工业自动化是一个高速增长的行业,受益于许多长期的有利因素,我们相信 AIR 处于有利位置,可以通过战略收购和有机增长打造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全球平台。通过对 TA Systems 和 Modular 的初始投资,我们正在建立一个关系驱动的团队,拥有跨行业的蓝筹客户群。通过整合,我们将分享各自的优势,不断提高效率,推动技术创新,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行业领先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Ares 私募股权集团联席主管 Matt Cwiertnia 表示:“我坚信,AIR 在 Ares 的支持下,拥有独特的机会,可以在高度分散的工业自动化行业中打造规模化企业。Brian 和 Darragh 共同带来了收购、整合和运营业务方面的丰富经验,我们很高兴与他们合作,帮助公司实现长期增长。”
TA Systems 首席执行官 Ted Brown 表示:“TA Systems 很高兴加入 AIR,这标志着我们在技术和行业垂直领域的增长和多元化之旅的关键时刻。作为 AIR 的一部分,我们仍然致力于为所有客户提供卓越的价值和服务,并为自动化技术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Modular 首席执行官 Vivian Farrell 表示:“这对 Modular 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使我们能够为全球医疗技术客户扩大创新解决方案和先进自动化能力的范围。展望未来,我们的团队充满活力,继续践行我们的共同价值观,为无论在何处运营的客户提供服务。”

CC-TAIX01

CC-MCAR02 开关量电源模块 ABB和MAN联合打造DFE+推进解决方案,经DNV研究证实可为LNG船实现节能增效

近日,挪威船级社(DNV)量化评估了ABB与MAN Energy Solutions公司联合开发的新型双燃料Electric+(DFE+)解决方案为液化天然气(LNG)船东所带来的优势。该解决方案由MAN公司的四冲程49/60DF双燃料发动机和ABB Dynamic AC动态交流电网与控制系统组成,旨在解决LNG船舶独有的能效问题。

ABB双燃料电力推进系统
DNV海事咨询在评估后认为,双燃料DFE+概念“哪怕与目前市面上最高效的传统双燃料LNG船舶推进设计相比,也是一种颇具竞争力且更高能效的替代方案”。由于对船舱空间的需求更小,“保守估计”至少可提升5%的货物装载量。DNV还提到,根据船舶运输量的增加,通过结合其他优化性能的步骤,DFE+概念可实现节能达6-7.5%。
自2023年1月1日起,国际海事组织(IMO)要求船东利用能效数据工具报告能效设计指数(EEDI)、运营船舶能效指数(EEXI)和运营碳强度指数(CII)。这些工具规定了船舶的能效基准,使船东了解如何采取必要行动以实现国际海事组织(IMO)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作为MAN公司四冲程产品组合的最新产品,MAN 49/60DF发动机专为LNG船进行了优化。同时,该发动机与ABB的Dybnamic AC动态交流系统高度兼容,可将传统交流和变频的优点有机结合,确保发动机高速运行,大幅降低总油耗量。

ABB双燃料电力推进系统
“为满足监管需求,LNG船东面临诸多具体挑战,因为LNG船舶目前使用的推进解决方案在能效提升方面很难有所突破,” DNV的科学顾问George Dimopoulos教授表示,“ABB与MAN的推进理念旨在为LNG船舶提供一种高效的方案,不仅可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监管要求,同时还可以降低燃料成本。”
“ 目前LNG船舶全球订单超过200艘,随着碳排放相关法规的日趋严苛,船东需要采用新技术来满足这一特定类型船舶的需求,”ABB 船舶与港口业务战略市场开发负责人Rune Lysebo表示,“DNV也证实了ABB和MAN Energy Solutions开发的全新解决方案可帮助液化天然气船舶提升能效,这说明为此类型船舶探索新一代技术适逢其时。”
DFE+可与储能解决方案同时安装及使用,作为旋转备用电源运行,或与ABB的Azipod®电力推进系统结合使用。随着技术更趋成熟,ABB和MAN亦会持续合作,探索整合燃料电池的可能性。

CC-MCAR02

JZNC-XIU01B 控制继电器 Endress+Hauser:创新测量技术,服务全行业应用

企业必须持续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工艺流程,才能保持竞争力和创新力。不同的行业会面临不同的挑战,要求千差万别。2024年1月31日,Endress+Hauser举行了题为“创新测量技术,服务全行业应用”的数字技术新闻发布会。
Endress+Hauser基于行业特定需求战略调整市场销售策略,引入创新工艺流程,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考虑不同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特殊要求。活动期间,专家们介绍了应对客户应用挑战的产品实例,并解释了哪些方法可确保将特定行业的需求纳入产品组合。
Endress+Hauser德国市场总监Philipp Garbers作主题演讲,强调以行业为导向会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Endress+Hauser流量的超声流量计市场部经理及资深产品专家Thomas Jahn展示Proline Prosonic Flow W 400和P 500超声流量计。
Endress+Hauser温度+系统产品的系统产品全球经理Patrick Engstler介绍iTEMP TMT36和iTEMP TMT86温度变送器的亮点优势。
Endress+Hauser液体分析的产品经理Johannes Kienle介绍Memosens 2.0数字消毒剂传感器产品组合。最后,Endress+Hauser全球生命科学行业经理Klaus Köhler介绍拉曼分析仪在生物发酵应用中的创新应用。

JZNC-XIU01B

850040060P 网络通信模块 罗克韦尔自动化携手1PointFive 签署直接空气捕获碳去除信用协议

近日,工业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之一罗克韦尔自动化 (NYSE: ROK) 与 1PointFive 签署协议,从 1PointFive 在德克萨斯州正在建造的直接空气捕获 (DAC) 生产基地购买二氧化碳去除 (CDR) 信用额。
秉持充分发挥人类的想像力与科技的潜力,为人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让世界更加互联、更具生产力和可持续性的宗旨,120 多年来,罗克韦尔始终致力于通过先进技术和领域专长提高工业流程效率,其中包含对稀缺资源的充分利用。公司的整体战略不仅有助于推动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能够帮助客户和社区变得更加可持续和公平。其中,罗克韦尔坚持环境管理并探索加速净零转型的路径,正是推动此次合作的重要原因。
“很高兴在迈向碳排放净零目标的道路上与 1PointFive 合作。罗克韦尔计划于 2030 年实现碳中和。”罗克韦尔自动化可持续发展副总裁 Tom O’Reilly 表示,“通过数据驱动型解决方案,我们每天都帮助数以万计的全球客户提升产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一家服务全球的制造业企业,我们和 1PointFive 一样,希望能为这个世界带来积极影响。”
一旦投入运营,1PointFive 的 DAC 生产基地 STRATOS 能直接从环境空气提取二氧化碳,解决汽车和飞机旅行等分散排放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而这类废气往往很难处理。
从 1PointFive 获得 CDR 信用额与罗克韦尔的目标一致——通过支持 DAC 等技术,助力打造实用、透明和持久的碳去除解决方案,从而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我们很高兴能够支持罗克韦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展示如何用 DAC 信用额解决交通工具的排放问题。”1PointFive 总裁兼总经理 Michael Avery 说道,“协议强调了 DAC 处理排放的能力,特别是那些难以脱碳的来源,并为其他企业提供参考范例,引导企业推进自身的气候目标。”

850040060P

PROFIBUS DP-V1 ABCC-DPV1 数字量输入模块 安森美推出第七代IGBT智能功率模块, 助力降低供暖和制冷能耗

智能电源和智能感知技术的领先企业安森美(onsemi,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代号:ON),宣布推出采用了新的场截止第 7 代 (FS7)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 技术的1200V SPM31 智能功率模块 (IPM)。与市场上其他领先的解决方案相比, SPM31 IPM 能效更高、尺寸更小、功率密度更高,因而总体系统成本更低。由于这些IPM集成了优化的IGBT,实现了更高效率,因此非常适合三相变频驱动应用,如热泵、商用暖通空调(HVAC)系统以及工业泵和风扇。

据估计,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约有26%来自于运行中的住宅和商业建筑,其中供暖、制冷和建筑物供电等间接排放量约占18% 。世界各国政府正致力履行其能源和气候承诺,更节能、更低碳的解决方案也随之日趋重要。
SPM31 IPM 通过调节三相电机供电的频率和电压来控制热泵和空调系统中变频压缩机和风扇的功率流,以实现出色效率。例如,安森美采用 FS7 技术的 25A SPM31 与上一代产品相比,功率损耗降低达 10%,功率密度提高达 9%。在电气化趋势和更高的能效要求下,这些模块助力制造商大幅改进供暖和制冷系统设计,同时提高能效。安森美的 SPM31 IPM 系列产品采用FS7技术,具备更佳的性能,实现高能效和更低能耗,进一步减少了全球的有害排放。
这些高度集成的模块含栅极驱动 IC、多种模块内置保护功能及FS7 IGBT,实现优异的热性能,且支持15A至35A的宽广电流范围。SPM31 FS7 IGBT IPM的功率密度超高,是节省贴装空间、提高性能预期、同时缩短开发时间的理想解决方案。此外,SPM31 IPM 还具有以下优势:

PROFIBUS DP-V1 ABCC-DPV1

搜索产品

Back to Top
Product has been added to your c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