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24/7+86 18859254943
联系我们 24/7+86 18859254943

CC-IP0101 网关模块 新品速览 | 凭借 Micro800 控制器和配套自动化软件的增强特性,罗克韦尔自动化有效简化机器设计

使用罗克韦尔自动化的 Allen-Bradley Micro820 控制器(固件版本 14)以及 Micro850 2080-L50E 和 Micro870 2080-L70E 控制器(固件版本 22),制造商能够提高独立机器的调试效率。想要支持控制器的增强功能和改进特性,请搭配新版 Connected Components Workbench 软件(V22 版本)及以上版本使用。

上述控制器提升了控制器与人机界面 (HMI) 和监测控制与数据采集 (SCADA) 应用之间的以太网通信能力,加快了数据刷新速率,强化了系统连接性和性能。通过改进运行模式下针对 EtherNet/IP 设备的 1 类隐式报文连接检查功能,用户能够更好地获知重要设备可能发生的连接丢失问题。
Micro870 2080-L70E 控制器提供全新的可编程控制器通信命令 (PCCC) 功能,允许用户像使用 MicroLogix 控制器一样,通过Micro870控制器进行通信。Connected Components Workbench 软件(V22 版本)支持 MicroLogix 遗留地址映射和 PCCC 指令集,确保用户降低转换风险,并且在从 MicroLogix 控制器升级至 Micro800 控制器的过程中,能够保留原有通信方式。
作为控制器增强特性的补充,Connected Components Workbench 软件(V22 版本)提供一系列新功能,有助于加快项目开发和系统配置速度。位级注释和夏令时功能提升了流程效率,打造更顺畅、更直观的设计体验。
全新的控制器和软件增强特性优先考虑用户体验,可大幅推动自动化开发效率和灵活性的提升,有助于制造商简化工作流程、优化生产力,并满足微型控制器领域不断演变的需求和挑战。

CC-IP0101

AO810 控制器模块 开年见喜!英威腾光伏荣获2023“光能杯”最具影响力光伏逆变器企业

近日,由索比光伏网主办的2023年度“光能杯”跨年分享会暨第十一届“光能杯”光伏行业颁奖盛典在苏州圆满落幕。英威腾光伏凭借雄厚的研发实力、出色的产品与服务、卓越的品牌影响力,荣获“光能杯”最具影响力光伏逆变器企业。

“光能杯”是光伏行业最具权威、最受瞩目的评选活动之一,每年都有数百家光伏企业报名参与角逐,企业综合实力、核心产品质量/体量、品牌影响力指数是其核心评选依据。英威腾光伏连续两年获评“光能杯”最具影响力光伏逆变器企业,充分体现了公司在光伏领域的专业实力和强劲的品牌影响力。

最具影响力光伏逆变器企业颁奖现场
强大的企业孕育优秀的产品,优秀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造就有影响力的品牌。作为光伏逆变器专业研发制造商,英威腾光伏依托英威腾的研发平台资源及22年的技术积累,大力推动光伏、储能的创新应用与融合布局,拥有完善的并网逆变器、储能逆变器、储能电池、智能充电桩、离网逆变器产品矩阵,以及户用、工商业、光储充等全场景光储解决方案。产品先后通过CQC、TÜV、ITS等多家全球权威机构的认证与测试,在全球市场得到批量应用,收获了国内外客户的一致好评。

此次获奖是英威腾光伏2024年收获的首个行业荣誉,英威腾光伏将带着这份荣誉,继续深耕光伏行业,为中国乃至全球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AO810

G123-825-001 输入输出模块 「SynSense时识科技」战略收购瑞士iniVation,推进全球工业与消费市场国际化商业进程

36氪获悉,近日,类脑感知及计算头部公司SynSense时识科技(以下简称“时识科技”)正式宣布战略收购瑞士类脑视觉传感器公司iniVation AG。本次收购后,两家公司将优势互补、业务协同,发力全球工业和消费市场。
模仿人类大脑是AI的好方向吗?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从人工智能的技术沿革路线来看,一个确定性的事实是,人类从未停止过对人脑及对其运行机制的模仿与探索,类脑智能这一新兴研究顺势诞生。
顾名思义,类脑智能是以计算建模为手段,受脑神经机制和认知行为机制启发,并通过软、硬件协同实现的机器智能。通过模仿人类大脑的运作方式,类脑智能技术能够让计算机软、硬件实现信息的高效处理。相比传统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其具有低功耗、低延迟的特点,在增强多模态感知及提升AI计算效率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类脑智能也是“十四五”规划纲中提出的未来产业之一。近年来,政策端对类脑智能相关产业频频发力。2024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推动下一代移动通信、卫星互联网、量子信息等技术产业化应用,加快量子、光子等计算技术创新突破,加速类脑智能、群体智能、大模型等深度赋能,加速培育智能产业。

企业供图
SynSense时识科技(原名aiCTX)2017年创立于瑞士苏黎世,是全球类脑智能与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类脑智能的研究与开发。公司2020年将总部迁移至中国,团队遍布全球,在苏黎世、宁波、上海、成都等地均设立了⾼级研发中⼼及联合实验室。
技术路线方面,时识科技横跨感知与计算两界,以苏黎世大学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20+年的研发经验和技术积累为基石,聚焦边缘计算应用场景,为客户提供超低功耗、超低延时的全栈式解决方案与服务。
截至目前,时识科技的产品矩阵包括“感算一体”动态视觉智能SoC Speck™系列、动态视觉专用处理器DYNAP™-CNN系列、低维信号通用类脑处理器Xylo™系列等类脑芯片产品,及Rockpool、Sinabs、Samna、Tonic等软件工具。
其中,Speck™是全球首款动态视觉智能SoC,实现了基于异步逻辑范式的大规模脉冲卷积神经网络(sCNN)芯片架构,该款芯片最多可配置32万脉冲神经元,同时,内部集成了动态视觉传感器(DVS),为芯片本身提供实时高效的动态视觉输入。在应用方面,Speck™支持各类动态视觉IoT视觉场景,如手势控制、人体识别、人脸检测、高速避障、物体追踪等。
具体到应用场景上,时识科技负责人表示,公司开发的芯⽚可⼴泛适配工业安防、智能玩具、智能家居、智慧康养、智能驾舱、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等应⽤场景。

时识科技旗下Speck™
时识科技本次战略收购的iniVation AG则是一家全球类脑视觉传感器技术的原创企业,由类脑视觉领域的发明者Tobi Delbruck教授创立。iniVation类脑视觉系统即“事件相机”,其技术源于生物启发,模拟人类视网膜,在微秒级时间分辨率下传输像素级的变化看,与传统机器视觉系统相比,具有低延迟、低数据量、高动态范围和低功耗等显著优势。
36氪了解到,时识科技在2023年3月连续完成两轮融资,分别为近千万美元Pre-B+轮融资和数千万元战略融资。
本次收购完成后,时识科技将结合iniVation AG的技术优势,为工业安防、眼动追踪、消费电子、航空航天和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客户提供更多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扩张的目标,从而形成产业规模效应,进一步提升时识科技的盈利能力。
针对本次战略收购,SynSense时识科技创始人兼CEO乔宁先生表示:“本次收购是类脑感知及计算技术领域的一次重要合纵连横。时识科技自成立以来,一直引领着技术创新的浪潮,同时紧密关注市场需求,是中国在这一领域内较早成立且技术实力具备竞争力的公司之一。iniVation是全球领先的类脑视觉传感器技术原创企业,在类脑视觉传感器领域深耕多年。本次并购将使时识科技成为全球首家完整拥有类脑传感和类脑计算技术的公司,iniVation的加入也将极大提升SynSense时识科技在类脑视觉传感器领域的创新能力,全方位满足市场对传感器、处理器等产品的多元化需求,为客户带来更具创新性和前瞻性的解决方案,推动类脑智能技术赋能各行各业。”
iniVation现任CEO Kynan Eng博士表示:“iniVation是全球类脑视觉传感领域成立最早的企业之一,目前已为数百家企业及合作伙伴提供服务,帮助多家研究所及企业提质创新,与国外多家企有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很高兴加入SynSense时识科技,携手实现边缘传感与计算革命的共同目标。”

G123-825-001

05701-A-0512 数字通信模块 尼得科机床推出新开发的紧凑型&强力万向铣头

– 用“轻薄短小化”支持宽领域的产品加工 –
◆ 尺寸缩小为以往产品的80%,实现了小型化,且保持了业内高水平的高速加工。
◆ 从铸件的重切削到模具的高精度加工的加工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和省人化。
尼得科集团旗下的尼得科机床株式会社(总裁:二井谷春彦;总部:滋贺县栗东市)开发出了MVR系列五面龙门铣床配件之一的“新型万向铣头(以下简称“UH”)”,在保持了以往产品的高输出功率、高速主轴的同时,将尺寸缩小为以往产品的约80%*1,实现了行业高水平的小型化。
UH的小型化,提高了工具与加工件之间的接近度,在理想的加工条件下实现了加工面的成色和高效加工,充分发挥了“轻薄短小”的特点,为模具等的制造做出了较大贡献。
该UH将在2月2日(周五)举办的公司内部展会“大型设备内部展会(地点:滋贺县栗东市)”上正式开始销售。

此次新开发的UH结构更加紧凑,以增加工具与加工件之间的接近度和可动范围,同时加长了安装工具的倾斜轴的突出部分,提高了与加工件之间的接近度,实现了短小工具的使用。并且,在需要使用长工具的加工过程中,主轴的刚性提高可实现从粗加工到细加工的各种加工操作。此外,旋转直径和干涉范围的改进使UH可接近壁面至220㎜,减少了与工件之间的干涉范围,实现了小型、薄形和深角部的精细加工。
为了提高效率,将主轴转速提高到20~6,000min-1,主轴输出功率提高到15kW/420min-1,主轴最大扭矩提高到341N・m的同时,通过各轴分度时间的高速化来缩短非加工时间,通过提高配件的刚性来缩短加工时间等,旨在提高生产率。此外,该UH还可以在高输出功率时,每度分度一次,从而提高加工的灵活性,并可以处理从铸件的重切削到模具高精度精加工的各种工件。
该UH适用的机型是本公司生产的MVR系列和MVR・Hx系列的五面龙门铣床,对于已经交付的用户,也可以通过改装的方式进行安装。
尼得科机床株式会社将继续提供包括机床设备、配件及外围设备在内的各类产品及整套解决方案,以助力解决制造现场在自动化和省人化等方面存在的课题。
*1:本公司万向铣头产品的体积对比

05701-A-0512

PR642300R-010 控制系统模块 亚马逊部署超过750,000+ 台机器人,工业创新基金投资生成式AI

亚马逊工业创新基金有了新趋势。新负责人表示进一步支持生成式 AI,他们甚至投资了一家未公开的生成式 AI 初创公司,称该公司的技术可能会对机器人技术产生重大影响。
2013 年,亚马逊只有 1000 台机器人。十年过去了,今天的亚马逊已经部署了超过 750,000+ 个机器人来解锁 AI 机会。他们正在测试各种先进的机器人技术,不仅关乎效率,更是在重塑人类和机器的协作方式。
2022 年,亚马逊设立一项 10 亿美元的工业创新基金,该风险投资计划旨在通过直接投资支持新兴科技公司。基金第一笔投资流向了五家初创公司,包括 Agility Robotics ,该公司正在制造双足行走机器人;BionicHIVE 是一家开发自主机器人的公司,该机器人可以适应现有的仓库基础设施;Mantis Robotics 正在开发触觉机器人手臂。
亚马逊创新基金起步缓慢,第一年仅向初创企业投资了 1.1  亿美元。自  2023  年春季以来,随着对计算机视觉公司 Flymingo( 2023 年 3 月)、Veo Robotics (2023 年 4 月)、工业无线自动化初创公司 CoreTigo( 2023年 6 月)、 Rightbot(2023 年 12 月)和 Instock( 2023 年 12 月)的投资,这一步伐似乎有所加快。亚马逊不断将这笔钱投入到近十几家美国和以色列初创公司,并专注于物流、供应链和客户服务方面。
其中,Veo 是一家位于马萨诸塞州的机器人安全解决方案商,旨在帮助人类和机器人在工作空间中共存。Veo 的旗舰产品 FreeMove 是一款全面的 3D 防护解决方案, 使人类能够与 FANUC、Yaskawa Motoman、ABB、Kawasaki 和 Kuka 的全系列工业机器人密切合作—— 如果人距离机器人的距离超过系统的保护间隔距离 ( PSD ),FreeMove 就会向机器人发出停止信号。一旦人走出 PSD 并且违规行为被清除,系统就会允许机器人安全地重新启动。

Veo 是一家位于马萨诸塞州的机器人安全软件解决方案商
非结构化的卡车和集装箱装载的多种多样且不可预测,一直是卸载自动化难题。在这方面也集中了许多实力强劲的机器人公司,比如波士顿动力、 Mujin 等。2023 年 12 月,亚马逊工业基金投资了 Rightbot ,这是一家开发基于吸力的机器人的初创公司。他们的机器人可以在卸载卡车、拖车和集装箱船等货物场景下,利用传送带、一个配备吸盘的机械臂和一个具有计算机视觉的摄像头——尤其是在仓库环境“数千”小时镜头上训练的算法——捡起包裹并将它们放在手臂够得着的地方。

Rightbot正在开发一种自动卸载集装箱的系统
除了 Rightbot ,亚马逊工业基金还在去年年底领投了新型履行机器人 Instock 种子轮融资,这是一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卡洛斯的初创公司,专注客户履行机器人。他们设计了一种机器人存储和检索系统,可提供高效的库存管理,其独特之处在于可以轻松改装到现有环境中,在各种建筑类型中实现即插即用的自动化。

一个倒置的 Instock AMR 从另一个 AMR 中抓取一个垃圾箱
Franziska Bossart 最近加入亚马逊,负责领导亚马逊工业创新基金。这位新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基金最近投资了一家未公开的生成式 AI 初创公司,该公司的技术可能会对机器人技术产生重大影响。
虽然亚马逊对于 AI 的采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 Bossart 认为,在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应用生成式 AI 有巨大潜力。机器学习是 AI 的一种形式,计算机系统从数据中学习,而且已经应用于机器人技术中。Bossart 正在寻找使用生成式 AI 的初创公司,这种技术利用训练有素的模型来创建新的信息和数据,可应用于感知、操纵和控制以提高自动化程度。换句话说,可以使用生成式 AI 来帮助将机器人和自动化中的所有部分融合在一起,使其更强大。
她指出,这对于初创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机会。因为这些初创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获取大型数据集,而亚马逊拥有最大数据集之一。

Franziska Bossart, director, Industrial Innovation Fund at Amazon
该基金的势头强劲,尤其是在年底,Bossar 补充道。现在,无论是地理上还是主题上,范围都在扩大。她看到了欧洲和亚洲的潜力,并希望主要由早期公司组成的投资组合能够“稍微”转向对后期初创公司的投资。2024 年,基金会瞄准三个关键领域:AI、双足/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势头,并扩大到投资交通,包括自动驾驶和改善中途和最后一英里交付的技术。
除了生成式 AI,计算机视觉系统的进步也令人瞩目。以基金投资组合公司之一 Vimaan 取得的进展为例,该公司开发了 AI 解决方案来准确查看仓库库存。他们的技术可以帮助客户在几秒钟内捕获货物的尺寸和重量,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并加快交付货物的速度。
硬件的新方法也有很大的前景。Bossar 相信 2024 年双足机器人将取得有意义的进展,亚马逊也有兴趣进一步探索这一领域。
事实上,机器人技术长期以来一直是亚马逊感兴趣的关键领域,Bossart 表示,他们对开发人形机器人的公司特别感兴趣。去年 10 月,亚马逊开始在西雅图郊外的 BFI1 研发设施测试 Agility 的机器人系统 Digit。但 Bossar 表示,尽管亚马逊与 Agility 的关系仍在继续,但仍有空间和兴趣投资其他致力于该技术的公司。
她指出,移动操控前景广阔。亚马逊对双足机器人如何与人类协作以提高安全性特别感兴趣。该公司已经有证据表明机器人如何减少伤害。亚马逊收集的数据显示,2022 年,亚马逊机器人站点的可记录事故率和损失时间事故率分别比非机器人站点低 15% 和 18%。
Bossart 还看到了中途和最后一英里解决方案的前景。但这并不仅仅意味着投资开发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初创公司——尽管 Bossart 表示这也在名单上,她还在寻找致力于供应链各个环节技术的初创公司。例如,有助于更快卸载包裹的小型自动化工具。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技术将继续在亚马逊履行中心发挥日益增长的重要作用。人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运用到亚马逊网络中,包括在中途和最后一英里交付中。
参考链接
https://www.aboutamazon.com/news/operations/amazon-industrial-innovation-fund
https://techcrunch.com/2024/01/17/amazon-eyes-ai-autonomous-vehicles-and-asia-as-1b-innovation-fund-evolves/

PR642300R-010

230025-00 数字量输入卡件 海柔创新发布2023年成绩单:全年业绩增长超六成、运营项目数超1300个

2024年2月,海柔创新对外公布了2023年业绩总结:全年业绩增长66%,全球累计运营项目数达1300+,无锡和东莞两大智造基地的年产能达2万台,技术专利数量达1900+,生态合作伙伴数量突破300+,业务覆盖40多个国家及地区。此外,海柔创新以五大年度关键词,总结了产品创新、项目交付、伙伴合作、全球拓展、行业影响力五方面的成绩,彰显作为仓储物流机器人赛道头部品牌的创新力和生命力。
产品追求“极致创新”,存储密度创新高
2023年,海柔创新正式宣布全新定位:成为以箱式仓储机器人为核心的系统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并正式推出了系统产品HaiPick System 1、HaiPick System 2、HaiPick System 3、产仓一体化解决方案。HaiPick System 1 主要面向纸箱料箱混拣、多种料箱规格或有定制化需求的客户。HaiPick System 2 满足鞋服、零售、第三方物流、电商等客户大流量、异形件、整箱拣选、拆零拣选等业务场景的需求。HaiPick System 3 可满足有高流量、高存储密度、高柔性需求的拆零拣选业务场景。产仓一体化解决方案针对性面向制造业客户,完成原材料存储、半成品存储、成品仓储、工装治具仓储等拣选业务流程,实现物料的产线配送、产线间的物料流转及自动上下料。
值得一提的是,HaiPick System 3 融合了海柔独家自研的勾取式箱式仓储机器人(Automated Case-handling Mobile Robot,简称ACR)。勾取式ACR可实现料箱的背间距达到0、整体取放货效率最高可以提升30%,最高支持料箱五深位的部署。应用勾取式ACR,可让整体解决方案存储密度,比同等高度的VNA(Very Narrow Aisle)托盘立体库高出25%。

海柔在行业率先推出勾取式ACR机器人
“真挚服务”,让技术助力千行百业发展
海柔希望机器人技术能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技术底座。只有将技术跟各行业客户的业务场景深度融合,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 在汽车和制造业中,海柔创新陆续服务了上汽通用五菱、吉利汽车集团旗下的领克、极氪、美的空调、松下、豪威半导体、冠捷科技、木林森等;在鞋服和3PL行业,安踏、波司登、江南布衣、欣贺、京东物流 、马士基供应链、顺丰DHL、百世供应链等均选择了海柔创新进行仓储数智升级。

海柔创新ACR机器人服务上汽通用五菱
在零售电商(含跨境电商)领域,永辉超市、驰骋股份、谷仓海外仓、万邑通等均融入了海柔的设备为物流提效;大参林、中智大药房、上药康德乐等,在ACR机器人的助力下,药品、药械得以更高效地出库;在能源行业,秦山核电站与海柔合作数智化库房,创新供应链管理实践。
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开展深度的生态合作
海柔创新高度重视与合作伙伴的价值创造和市场共赢,目前海柔创新和SAP、曼哈特软件公司、富勒、通天晓、德马泰克、柯尔柏、胜斐迩、Logistex、MHS、BPS Global、Savoye等众多全球知名物流及供应链集成商达成战略合作。在渠道生态规模化增长的同时,海柔创新亦不忘为合作伙伴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从产品培训、交付培训、市场拓展、项目实施等,全方位助力生态合作伙伴成长。
2023年12月,海柔创新联合华为、边缘计算产业联盟、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共同起草《云端控制平台与物流自动导引车通用接口指南》,降低各行业使用AGV的门槛;海柔创新作为起草单位之一,参与《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无线通信设计规范》的参编工作,共同推动机器人行业内的5G通信规范。

海柔与一众参编单位共同发布《接口参考指南》
ACR“行稳至远”,踏足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3年,海柔创新加速全球化服务的步伐,业务覆盖北美、欧洲、日韩、东南亚等全球40多个国家及地区,为全球客户提供包括售前咨询、方案设计、项目实施、交付和售后服务等一站式的支持,让全球化蓝图和本地化支持相辅相成。

海柔创新ACR机器人服务澳洲零售巨头Harvey Norman
2023年8月,无锡智造基地开业投产,东莞和无锡两大智造基地合共年产能达2万台,成为服务全球客户的强大供应链后盾。
“高质产品”,屡获业内荣誉
2023年,海柔专利的“仓储系统、集货方法、装置、料箱移动装置及控制终端”荣获了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ACR机器人HaiPick A42T荣获美国供应链行业权威机构Material Handling Institute(物料搬运协会)颁发的最佳创新奖;勾取式ACR荣获钛媒体2023EDGE AWARDS 全球创新年度前沿科技产品–最佳技术突破奖。除了硬件,软件的竞争力同样重要。2023年海柔旗下的深圳市库宝软件有限公司也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获评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海柔产研团队的实力再获国家及有关部门的认可。
凭借领先的技术创新力和全球化拓展能力,海柔创新荣登福布斯中国创新力企业50强榜单、2023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以及「GlocalIN Top50 中国全球化企业之科技面孔」。作为年轻的创业者,海柔创新CEO 陈宇奇带领企业一步步稳扎稳打,获得36氪评选的“2023科创家”称号、以及《2023胡润U35中国创业先锋》荣誉。
2024,海柔创新将继续以日拱一卒的专业精神,结合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为千行百业提供面向未来的一站式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同时,海柔创新也将以更加开放、合作的态度,与行业伙伴们携手共进,引领全球仓储机

230025-00

TVB6002-1IMC 半导体模块 Quicktron快仓与北自所签署战略合作,强强联手打造世界一流智能物流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自所”)是国内物流自动化技术的先行者,自上世纪70年代起一直深耕智能仓储物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参与建设了中国第一个自动化立体仓库。旗下拥有智能物流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客户提供从规划设计、装备定制、控制和软件系统开发、安装调试、系统集成到客户培训的“交钥匙”一站式服务。

北自所与Quicktron快仓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之前以项目合作为主,北自所作为项目集成方,快仓则是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和交付方。近日,基于双方在项目合作中建立的互信,北自所与Quicktron快仓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共同推动移动机器人调度系统的创新与发展。
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内容,北自所将投入大量资源开发自有调度系统,并培养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专家与项目实施专家。Quicktron快仓作为移动机器人本体厂商和软件技术支持方,将协助北自所开发自有RCS并开放移动机器人上位机接口,为北自所提供方案和技术的全面支持。
此次双方升级合作模式后,项目实施成本将得到有效降低,并且能进一步提高赢单率,从而将双赢局面推向新的高峰。同时,双方能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移动机器人调度系统的创新与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加降本增效的服务。

TVB6002-1IMC

350053 超速保护模块 康普观点:5G室外无线连接的“绿芽”正在萌发

近来的全球经济放缓不可避免地阻碍了5G网络的投资和铺设。众所周知,5G网络的部署需要大量资金,其运行又需要消耗大量电力。在全球经济景气时,这些成本可以通过增加用户为获得高性能网络而额外支付的费用来收回。但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用户自己也面临着成本削减压力。
因此,关于移动网络运营商推迟5G网络建设以及缩减计划的报道不断。尽管如此,我并不想在这里赘述这些不利因素,因为我对5G未来一年的发展充满信心。
5G整体建设可能会被延缓,但不会偏离轨道
目前已经出现了两大变化(可能会在2024年加速):一是能够降低成本的5G基站简化措施,二是出现了利用5G网络独特能力的新的颠覆式商业用例。
这两个因素的叠加将可能会为这项技术带来新的活力和热情,预计至少在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内,该技术仍将是无线连接的基础。因此,我认为未来一年将证明5G可能会被延缓,但绝不会偏离轨道。
简化和降本
5G网络部署的最初阶段使用的是非独立组网(NSA),这些网络使用现有的LTE网络提供移动网络和发生信号,充分利用这种方法的优势加快铺设。但这也增加了基站设计的复杂性,而在无线网络领域,“复杂性”实际上只是“成本”的另一种说法。
因此,这种叠加的NSA网络架构不得不妥协,使得该技术未能达到首次发布时宣传的预期效果。未来要想真正实现网络架构的精简化,移动网络运营商就不能再依赖早期网络技术的设计。且由于行业内最近的一些创新,他们现在也不再需要如此。部分降低复杂性和成本的措施包括:
这些新出现的改进措施都直接针对5G部署成本方面的挑战,使移动网络运营商更容易启动、继续或加快铺设工作。
当然,如果市场不愿意承担采用新功能所带来的成本,那么即便是更加明智、适度的投资也会变得不合理。幸运的是,将在2024年出现的第二个关键因素也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
新5G商业用例——专网
5G有很多独特的性能特点,首先是其惊人的速度、巨大的容量和超低的时延。但在某些方面,5G的性能似乎已经超越了它需要满足的某些需求。比如,1 ms的时延虽然十分惊人,但真正需要它的应用目前还很少。高性能无疑推动了高需求应用的发展,但这些应用进入市场还需要一些时间。
话虽如此,目前出现的一些新的商业用例将5G视为首选乃至必不可少的技术平台,即便它们不需要达到1 ms的时延。企业、大型公共场所、旅游集散中心等大型室内、室外以及室内/室外组合场所对无线专网的兴趣日益增加,这些场所的网络流量往往很大。
与LTE相比,5G通过结合使用更高的频谱和功能更强大的无线系统(mMIMO)来获得容量和吞吐量方面的优势。首批5G设备都安装在更加城市化的环境中,这并非偶然,而是因为只有在这些环境中,5G网络才能最有效地提供高流量密度。但由于其链路预算方面的限制,5G难以从室外宏基站连接到贡献大部分流量的室内用户。室内小基站和DAS解决方案可通过将室内流量回传到核心网解决这一问题,但另一种离散的5G网络——5G专网也已经出现。
通过内部5G网络,企业(或者机场、医院、体育场馆等)可提供超过普通Wi-Fi®的5G连接的安全性和私密性。用户既可以享受到5G的速度和容量(只有在室内才能保证),同时又可以利用端到端加密的安全性,对联网设备上的语音、电子邮件、文本和在线活动进行保护。
事实上,5G专网的安全优势在未来几年只会越来越大。2024年后,预计量子安全加密技术(QSC)的出现(也许还有五年或十年的时间)将大幅提高加密强度,淘汰当前的加密方法。为此,GSMA于去年成立了量子安全电信网络工作组,旨在为未来此类加密技术的使用制定强有力的监管标准。
5G专网将成为5G最令人期待的新商业用例之一,而该市场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在2024年,全球对这一安全、高性能技术的兴趣和投资必然会大幅增长。
5G将迎来更加光明的一年
全球经济和动态的国际局势可能会让5G的整体建设放缓,但绝没有使其停止。5G技术前景广阔且优势众多,从长期来看是不会受到压制的。仅就中国市场而言,截至2023年11月,中国已累计建成5G基站328.2万个,5G对于各行各业的赋能也日益深入。而在今年,得益于能够降低成本的基站架构优化措施以及人们对5G专网的兴趣,5G网络将继续向前迈进。
如今6G仍在不断发展中,至少未来十年5G都将是无线网络的基础。因此,目前的不利因素不会影响5G在长期发挥其全部潜力;相反,这些变化有可能会在2024年引领我们朝着现在才开始受到关注的新方向迈进。

350053

125840-02 电源输入模块 焕新升级 台达DVP-EC5系列打造设备控制竞争力–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需求多样变化,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工业产品不断迭代升级,制造设备控制系统亦需呈现差异化,满足不同层次的加工需求。
台达控制器家族中,DVP-EC3系列可编程控制器广泛应用于机械控制设备上。因其高度契合用户需求,在价值和质量上更胜一筹,为此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赞誉,也在业界树立起良好的口碑。
为响应行业市场工艺升级的需求,台达推出新款升级机型DVP-EC5系列,延续DVP-EC3系列简单易用的特点,优化控制器的处理能力,助力用户提升设备竞争力。

性能功能全面升级
升级更换简单
作为DVP-EC3的换代升级产品,在DVP-EC5的设计上,台达充分考虑了原有用户的升级便利性需求,外形尺寸与同规格的DVP-EC3完全一致,安装维护便捷,可靠性高,满足用户一步更换升级的需求。

数据快速整合
作为设备的控制大脑,快速方便地与周边设备进行数据交换与传输,同样是衡量控制器品质的重要因素。DVP-EC5拥有1组RS-232和1组RS-485通讯端口,支持串口通讯、Modbus通讯,可快速整合伺服系统、变频器、仪表、条形码扫描仪等周边设备,实现一体化控制。

应用领域
台达DVP-EC5系列可编程控制器,可广泛应用于木工机械,包装机械、电子电工、风机水泵、物流仓储等行业。

快速变化的OEM机械设备市场,正在承载着越来越精细化的生产任务,台达研发推出的新一代可编程控制器DVP-EC5系列,更加注重产品处理和整合能力的提升,并以快速替代升级的特性,满足控制设备的升级需求。

125840-02

00-130-547 示教器 TE Connectivity 和菲格科技达成长期战略合作,构建战略供应链体系

2024年1月26日,TE Connectivity (以下简称“TE”) 与菲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江苏张家港签署了“资源与技术互补”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正式建立在智能化制动系统传感器领域长期战略合作关系。TE 传感器事业部副总裁兼总经理Alex Chin、TE 传感器事业部首席技术官 Ricks Lamar F、TE 传感器事业部亚太区工程总监常军、TE 传感器事业部中国区销售和市场部总监戴斌,菲格科技总经理张克谦、配套负责人白军昌、硬件开发科长李晓龙等共同出席了签约仪式。

图为签约仪式现场
签约期间,双方就各自品牌及技术优势、客户群体、制造能力等多维度展开深入交流。
TE 传感器事业部副总裁兼总经理 Alex Chin 表示:
菲格科技作为智能制动行业冉冉升起的新星及未来的引领者,拥有着丰富、优质的产品线以及强大的市场竞争力。结合 TE 传感器丰富的设计能力、全球化应用的市场经验以及交付规模,我们希望作为菲格科技最值得信赖的技术支持和合作伙伴,一起合作开拓面向未来的创新传感解决方案。
菲格科技总经理张克谦表示:
与 TE 的长期战略合作,加深了在传感器领域技术的研究,为智能制动保驾护航。菲格与 TE 一起,在智能化制动系统合作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产品、技术等多层面的合作,不断加深合作关系,双方相互促进,在相关技术及产业上共同推动智能化制动系统的创新与发展。
如今,汽车“新四化”趋势不断演进,智能化制动系统是实现先进驾乘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关键,传感器作为核心部件,更是推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革新的基础。TE 长期致力于打造高精度、高可靠性、高性能、高品质的创新传感器解决方案,利用先进传感器的力量来引领未来的交通方式。而菲格科技专注聚焦及持续打造智能制动生态森林,已形成 EPB、EHB、EMB 三大产品线,包含 EMB、1-Box、2-Box、盘式EPB、鼓式EPB、RBU、ESC 等完整的智能制动产品布局,针对不同驾驶级别,为客户提供最具竞争力的制动系统解决方案。

鉴于智能化制动系统的飞速发展及挑战较大的市场竞争环境,TE 与菲格科技在资源和技术上互补合作,旨在共同探索和实践智能化制动系统趋势下的商业模式,加速技术向产品的有效转化,为智能制动系统领域提供全面、系统、可靠的解决方案,向成为全球化智能科技领军地位迈进。

00-130-547

Search for products

Back to Top
Product has been added to your c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