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24/7+86 18859254943
联系我们 24/7+86 18859254943

VMIVME-7614 数字量控制模块 雅特生科技宣布ATCA技术有突破性的发展:业界首创的100G技术已测试成功

二零一四年十月二十二日 — 中国讯 — 雅特生科技(Artesyn Embedded Technologies)宣布业界首创的100G ATCA 技术已测试成功。全赖今次ATCA技术取得突破,采用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平台架构的开放式标准刀片服务器系统才可提供前所未有的、高达4Tb/s的总传输带宽,满足新一代应用程序的庞大带宽要求。雅特生科技与连接器生产商ERNI携手合作,成功开发其中的关键技术(连接器和背板),让ATCA机箱可以支持100Gb/s的以太网接口。今年稍后推出的雅特生科技Centellis™ 8000 系列 ATCA系统将会采用这种新技术,而SDN/NFV网络防护软件和相关的性能优化系统则是首批可充分利用这种新技术的应用软件。这些软件可以利用其中的深层封包检测技术实时处理大量数据流。

雅特生科技利用创新的QuadStar背板架构,为每一刀片系统提供4个独立的网络。目前业务处理和交换机刀片系统的数据传输量高达40G,让客户可以灵活选择带宽大小,例如,客户可放弃采用冗余系统以确保每一刀片的带宽高达160G;此外,客户也可利用其中一个网络作为冗余系统,但即使这样,仍可确保每一刀片背板的带宽高达120G。换言之,没有冗余的系统也可提供高达1.6G的总带宽。100G的业务处理和交换机刀片系统都可引进同样的QuadStar技术,让采用非冗余拓扑架构的所有刀片系统都分别能够提供高达400G带宽(系统总带宽为4.0Tb/s);若采用冗余拓扑架构,系统总带宽则可高达300G。客户可以采用目前的40G技术,确保系统总带宽可高达1.6Tb/s,这样不但可以保障现阶段的投资,将来换代更新时也可沿用同一机箱和背板,并在这个基础上引进100G技术,将总带宽提高至4.0Tb/s。
雅特生科技嵌入式计算产品技术总监 Doug Sandy 表示:「雅特生科技一直与业界携手推动开放式标准 100G ATCA 技术的发展,让客户可以因应市场发展将其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平台升级,以确保系统能够发挥最高的性能。雅特生科技多年来一直与 Pro-Log、摩托罗拉计算机业务部(Motorola Computer Group)、Force Computers 和艾默生集团的嵌入式计算产品部紧密合作,致力为电子系统和嵌入式产品开发商制定相关的技术规范。以ATCA技术规范为例,雅特生科技一直积极参与制定其中的技术标准,我们能够率先开发100G ATCA 技术,显示我们这方面的努力已取得丰硕的成果。」
Doug Sandy 表示:「我们会尽快推出100G机箱,以保障客户在技术方面的投资,确保现有技术不会被新一代的技术淘汰。换言之,100G业务处理刀片系统正式上市时,客户可以保留原有的机箱,无需弃旧换新。我们将10G技术升级至40G时,也是基于同一的原则和信念,雅特生科技的ATCA系统能够成为目前全球最多人使用的服务器刀片系统,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雅特生科技已出版了一份题为“带宽高达100G以上的标准平台”(100G+ on a Standard Platform) 的白皮书,其中讨论网络服务供应商的各种要求,例如带宽要不断提高而网络要具备更多智能功能,文中更进一步指出业界应如何面对这个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
雅特生科技公司简介
前身为艾默生网络能源公司(Emerson Network Power)嵌入式计算和电源产品部的雅特生科技(Artesyn Embedded Technologies)专门设计和生产稳定可靠的电源转换和嵌入式计算解决方案,其产品适用于多个不同产业,包括通信、计算、医疗、军事、航天和工业生产等。四十多年来,雅特生科技的客户都深信该公司可以为他们提供具成本效益而又技术先进的网络计算和电源转换解决方案,让他们可以更快将产品推出市场,以及降低投资风险。雅特生科技在世界各地有超过20,000名雇员,并拥有九间设备先进的技术研发中心和四间世界级的工厂,销售和技术支持办事处更遍布世界各地。
雅特生科技(Artesyn Embedded Technologies)、雅特生(Artesyn)、Centellis和雅特生科技的标志均为雅特生科技公司(Artesyn Embedded Technologies, Inc)的商标和服务标志。所有其他产品或服务名称均为其持有者的财产。© Artesyn Embedded Technologies, Inc 2014 版权。

VMIVME-7614

VMIVME-5565 数字量输入模块 施耐德电气加盟一线大牌联盟打造全新家居电商生态系统

中国北京, 2014年10月23日——全球能效管理专家施耐德电气宣布,将携手多家国内及全球领导品牌组成的家居一线大牌联盟正式入驻天猫商城。联盟围绕消费者在装修过程中最关心的电路、墙面、地面等环节,带来一站式的购物体验和系统性的完整服务,打造开放的行业电商习作新生态系统。施耐德电气此次加盟,是其不断深耕大众消费市场、发力电商道路的又一重要举措,不仅彰显了其作为国际一线大牌的雄厚实力和拓展在线零售市场的雄心,也有力推动了家居建材行业最新电子商务O2O模式的转型升级。
移动互联时代,便捷高效的电子商务发展如火如荼,传统行业电商化的趋势也逐渐明晰。由于家居建材行业的特殊性,消费者在进行购买选择时通常更加慎重,既追求产品安全可靠、质量过硬,又对消费体验和品牌服务精益求精,这行导致行业的整体电商转型较为缓慢,一线大牌联盟的成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有益尝试。
一线大牌联盟由建材、家电、电气领域的国际和国内领先品牌组成,秉承“美化家居,共创佳绩”的理念,依托天猫商城,覆盖全国数千个城市,致力于构建涵盖营销、采购、推广和销售终端的一体化家装服务平台。联盟旨在通过多方力量的协作和不同品牌的优势互补,建立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全方位一体化装修平台,为消费者带来最值得信赖的便捷家居解决方案。大牌联盟是家装建材企业协同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的一次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创新探索,不仅能够实现企业、消费者、天猫商城的三方共赢,更有效推动家居建材产业的跨界升级,构建互联网时代的全新家居电商生态系统。
施耐德电气零售事业部电子商务总监李东玫表示:“一线大牌联盟是传统家装建材企业与电子商务平台共同培育的果实,不仅能够实现双方共赢,更能够最大程度上惠及消费者,在一体化的整合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空间,并通过完整高效的服务最大程度提升消费者的购物链。转眼间就是最为火爆的电商节日“双11购物节”了,天猫有庞大的消费者基数,对品牌来说商机巨大。天猫作为销售渠道,同时也是品牌推广的有利平台。因此,一线大牌同盟会成员为了备战双11,纷纷推出了自己品牌的爆款商品。施耐德此次特别推出专为天猫消费者量身定制的明星产品丰尚系列两居室精配开关套餐,根据天猫最受欢迎的雅白/香槟金色系,借助丰尚产品的“Perfect Face”边框/按键一体化专利技术和Slim Rocker 超小角度按键摆幅专利结构,精雕细琢了丰尚雅白和丰尚香槟金两个色系的订制品。未来施耐德电气将继续深耕大众消费市场、不断突破传统业务营销模式、积极拓展电商业务,以更加便捷高效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可靠的产品,以更加周到细致的服务使消费者获得更加舒心满意的消费体验。”
作为电气行业的旗舰企业,施耐德电气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经济环保的解决方案。公司零售业务部门凭借高质量的持续创新和高效整合的线上线下零售网络不断优化客户体验,不仅为客户提供集美感、安全、舒适和智能于一体的丰富产品,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为贴心、专业与便捷的多元销售渠道与服务。截至目前,施耐德电气在全国2000多家门店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电商业务,在销售模式上持续推陈出新,与电商、友商等进行积极的跨界合作,致力于成为亿万装修家庭最信赖、最优质的顶级品牌。
未来,施耐德电气将在一线大牌联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建设,通过多种手段提升消费者的线上购物体验,不仅将会建立家装论坛,帮助消费者更及时地掌握最权威的家装资讯;还将会通过联盟品牌的深入合作,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一站式购物体验。在即将到来的装修高峰和双十一期间,一线大牌联盟还将会推出更多活动,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也为大家带来更多实惠和优质体验,实现家居装修的成本最优化,力求让每一位用户都能轻松成为真正的装修能手和美宅达人。
关于施耐德电气
全球能效管理专家施耐德电气为100多个国家的能效及基础设施、工业、数据中心及网络、楼宇和住宅市场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其中在能效与基础设施、工业过程控制、楼宇自动化,数据中心与网络等市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住宅应用领域也拥有强大的市场能力。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经济以及环保的能效,施耐德电气2013年的销售额为240亿欧元,集团拥有超过150,000名员工。施耐德电气助您――善用其效,尽享其能!

VMIVME-5565

VMIVME-017807-414001 工控卡件模块 台达连续十三年蝉联《天下杂志》标竿企业电子业榜首勇夺“长青标竿”–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天下杂志》2014“最佳声望标竿企业调查”10月22日出炉,台达连续十三年蝉联电子业标竿企业第一名,在两千大企业评比中,名列第五。历经多次产业变革与企业兴衰,今年标竿企业得主,较往年已有许多变化,但台达仍在关键时刻提出关键决策,掌握机运转变为前瞻,讲究技术自主,勇夺十年不败电子业“长青标竿”。此外,台达集团创办人暨荣誉董事长郑崇华先生,因积极从事社会公益、注重环保与对产业环境经济发展有贡献,连续第八年获选“企业家最佩服的企业家”。

萧万长先生(右)颁授奖座予台达集团创办人暨荣誉董事长郑崇华先生(左)
台达集团创办人暨荣誉董事长郑崇华先生, 连续八年获选“企业家最佩服的企业家”
  《天下杂志》指出,台达营收与毛利率逆势成长,屡创新高,关键决策在于退出低毛利市场的杀价竞争,投入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洞悉市场发展,大胆投入,即时转进;整合内部资源,打造“One Delta”组织架构,使台达成为第一个成功转型,走出消费电子领域的台湾电子公司。
  台达董事长海英俊表示,台达长期关注环境议题,秉持“环保 节能 爱地球”的经营使命,与公司业务发展结合,每年投入全球营收5-6% 致力创新研发,并兼顾获利能力与运营绩效。面对气候暖化现象,更跨入开发创新节能解决方案,以减轻暖化对环境的冲击。
  台达在标竿企业评比连年获选电子业第一,今年十项评比指标中,台达在“担负企业公民责任”项目最为突出,不仅连续八年获得《天下杂志》大型企业“企业公民奖”,更连续四年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续指数(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ices, DJSI)之世界指数。近日“国际碳信息披露项目(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评比结果揭晓,台达于碳管理策略、年度减碳目标设定与达成情形、年度减碳措施执行结果等面向表现优异,多年的努力及实践结果,从全球近2,000家参与评比的上市公司中脱颖而出,不仅获得最高等级A级评价,更是大中华区唯一入选气候绩效领导指数(Climate Performance Leadership Index, CPLI)的企业,显示因应气候变迁的管理成效深获国际高度肯定。
 本年度《天下杂志》标竿企业调查涵盖台湾超过两千家企业,其中,仅有六家连续十年以上持续为长青标竿龙头。《天下杂志》归纳长青标竿的运致胜关键包括:掌握趋势并崛起于产业典范转移的浪头起点、领导人具有灵活的营决策模式、勇于订出远大的目标并激励团队、快速因应环境变化的调适能力等特色,这些特色均可作为其他企业学习与参考。
关于台达 台达创立于1971年,为电源管理与散热管理解决方案的领导厂商,并在多项产品领域居世界级重要地位。面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变迁议题,台达秉持“环保 节能 爱地球”的经营使命,运用电源设计与管理的基础,整合全球资源与创新研发,深耕三大业务范畴,包含“电源及元器件”、“能源管理”与“智能绿生活”。 同时,台达积极发展品牌,持续提供高效率且可靠的节能整体解决方案。台达集团运营网点遍布全球,在中国大陆、台湾、美国、泰国、新加坡、日本、墨西哥、印度、巴西以及欧洲等地设有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近年来,台达陆续荣获多项国际荣耀与肯定。自2011年起,台达连续四年入选为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es)之世界指数。 台达的详细资料,请参见: www.deltaww.com 关于中达电通 整合台达力量,拓展中国大陆市场。1992年中达电通成立于上海,自营业以来,保持着年均增长32.9%的高速发展,为工业级用户提供高效可靠的动力、视讯、自动化及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在通信电源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同时也是视讯显控及工业自动化方案的领导厂商。 中达电通整合母公司台达集团优异的电力电子及控制技术,持续引进国内外性能领先的产品,在深入了解中国大陆用户营运环境下,依据各行各业工艺需求,提出完整解决方案,为用户创建竞争优势。秉持“环保 节能 爱地球”的经营使命,成为中国移动的绿色行动战略伙伴,在节能减排、楼宇节能的技术上,陆续开展多项新应用。 为满足用户对不间断运营的需求,中达电通在全国设立了48个分支机构、73个技术服务网点与12个维修网点。依靠训练有素的技术服务团队,中达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售前、售中服务和最可靠的售后保障。 二十年深耕,在1500多名员工的努力下,中达电通2013年的营业额超过三十二亿人民币。未来,中达更将不断推陈出新,藉由与用户的紧密合作,共同开创更智能、更环保的未来。 中达电通——可靠的工业伙伴! 关于中达电通的详细资料,请参见: www.deltagreentech.com.cn

VMIVME-017807-414001

1C31192G01 输入输出模块 2014年深圳市奥越信科技有限公司消防演练

为进一步强化企业员工消防安全教育,提高抗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能迅速有效组织消防安全疏散,掌握正确使用灭火器及逃生的方法,在各领导和部门/车间的大力支持下,公司与生产中心于 2014年 9月 10日联合举办“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为主题的消防演练,参加本次消防演练的来自各管理、生产、技术等一线的管理者和员工共 150人。
为确保这次演练活动有效开展,公司先后成立了演练领导小组、总指挥、副总指挥和成员。在演练前总指挥结合各车间的实际情况,认真细致地制订此次演练活动方案,明确了各职责要求,并对参加消防演练的各应急小组进行了消防培训,具体讲解了消防工作的重要性、演练实操的流程和人员疏散的路线等,为本次消防演练完成顺利打下了良好基础。
9月 10日上午 10:15时,随着总指挥的一声令下,2014年生产中心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正式拉开帷幕,演练在雨中进行。急促的哨子响声和火警广播声响起,在各车间主管、组长的指挥下,各车间员工依照逃生示意图迅速从车间有序进行紧急疏散,逃至安全集合点。参加演练的员工严肃认真,服从指挥,不抢先、不推搡、不拥挤,没有发生推、拉、拥、挤等现象。集合完毕后各车间主管迅速清点人数并向现场总指挥汇报本部门到位人数和员工的逃生安全。从下达命令演练开始到最后一名员工疏散到安全集中点,仅用了 2分 30秒。随后,总指挥继续安排各员工到SMT车间工作场所进行模拟起火、灭火实操演练,整个灭火实操由车间自行组织进行,从接到火警、报警、指挥、灭火、员工逃生等均按预练方案有序进行,达到了预期效果,没参加车间演练的员工也有序地到现场聚精会神地观看车间消防实操演练。
车间消防实操演练后,总指挥还组织各车间员工到一楼前广场进行真火灭火实操,在实操前先由保安员进行了使用灭火器的正确方法、步骤和灭火姿势等,然后安排各车间员工现场实操灭火。为及时掌握和体现真火的灭火实操,各车间员工都争先到现场拿起灭火器按使用灭火器的步骤进行实操灭火,员工灭火实操反应热烈。
演练结束后总指挥对演练作了总结及宣布本次演习取得圆满成功。通过这次消防疏散和模拟灭火演练,强化了广大员工“预防为主、安全第 一”的意识,从而提高了广大员工的自我救护和科学逃生能力,培养了员工在紧急遇险时互相帮助的精神和逃生能力,并号召大家工作不忘安全,要增强安全意识,一旦发现火灾要沉着应对,并切实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事后员工表示公司给他们上了一堂深刻的消防演练课程,通过这次演练使他们知道当发生火灾时如何逃生、如何组织灭火,在危机关头如何互助员工等,并希望类此的消防演练多进行。

1C31192G01

5SHX06F6004 可控硅模块 新时达:业绩平稳增长 机器人业务为业务亮点

2014年1-9月营收同比上升20.21%,净利润同比上升21.12%。2014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63亿元,同比上升20.21%;综合毛利率39.98%,同比略降0.45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1.49亿元,同比上升21.12%;每股收益0.4127元。基本符合预期。本期无分红方案。
2014年7-9月营收同比上升16.01%,净利润同比上升16.09%。2014年7-9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61亿元,同比上升16.01%,环比上升13.67%;综合毛利率41.24%,同比上升1.17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98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0.70亿元,同比上升16.09%,环比上升9.92%;每股收益为0.1940元。
公司同时公告,201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20%-30%。
点评:
收入、净利润稳定增长。2014年1-9月,公司业绩实现约20%的稳定增长,众为兴9月份开始并表。我们预计电梯业务收入增速约20%,为拉动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
1-9月毛利率平稳,第三季度有所提升。2014年1-9月,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略降0.45个百分点。2014第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同比上升1.17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98个百分点。
财务费用推动期间费率略增。2014年1-9月,公司期间费用率22.66%,同比增0.23个百分点。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下降0.13、0.20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同比上升0.56个百分点。
资负表指标与业绩较为匹配。公司资产负债表情况与业绩较为匹配,未出现异常情况。
未来预判。(1)电梯类业务:公司海外业务表现抢眼,成为拉动电梯类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我们预计公司全年电梯类业务收入增速约在20%-30%。(2)新时达机器人业务:公司机器人产品订单情况喜人,进驻诸多知名企业。从订单情况来看,我们预计2014年实现收入约3000-4000万元。(3)众为兴业务:根据业绩承诺,众为兴2014-2016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3700、5000、6300万元。按照20%的净利润率,对应收入1.85、2.5、3.15亿元。(4)收购协同效应:众为兴为国内主要的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的运动控制系统、伺服驱动企业。新时达则在重负载机器人领域具有较强技术实力。两者强强联合,一方面可以实现基础技术、实际运用的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可以在原材料供应链的各个层面实现成本的良好控制。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14-2016年公司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24.70%、38.53%、26.58%。每股收益分别为0.53元、0.73元、0.92元。公司在电梯业务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大力拓展机器人业务,给予2015年25-30倍PE,对应合理价值区间18.25-21.90元。维持“买入”的投资评级。
主要不确定因素。机器人业务发展进度不达预期,市场竞争风险。

5SHX06F6004

07CR41 自动化处理器模块 新时达:业绩平稳增长 机器人业务为业务亮点

2014年1-9月营收同比上升20.21%,净利润同比上升21.12%。2014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63亿元,同比上升20.21%;综合毛利率39.98%,同比略降0.45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1.49亿元,同比上升21.12%;每股收益0.4127元。基本符合预期。本期无分红方案。
2014年7-9月营收同比上升16.01%,净利润同比上升16.09%。2014年7-9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61亿元,同比上升16.01%,环比上升13.67%;综合毛利率41.24%,同比上升1.17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98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0.70亿元,同比上升16.09%,环比上升9.92%;每股收益为0.1940元。
公司同时公告,201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20%-30%。
点评:
收入、净利润稳定增长。2014年1-9月,公司业绩实现约20%的稳定增长,众为兴9月份开始并表。我们预计电梯业务收入增速约20%,为拉动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
1-9月毛利率平稳,第三季度有所提升。2014年1-9月,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略降0.45个百分点。2014第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同比上升1.17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98个百分点。
财务费用推动期间费率略增。2014年1-9月,公司期间费用率22.66%,同比增0.23个百分点。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下降0.13、0.20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同比上升0.56个百分点。
资负表指标与业绩较为匹配。公司资产负债表情况与业绩较为匹配,未出现异常情况。
未来预判。(1)电梯类业务:公司海外业务表现抢眼,成为拉动电梯类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我们预计公司全年电梯类业务收入增速约在20%-30%。(2)新时达机器人业务:公司机器人产品订单情况喜人,进驻诸多知名企业。从订单情况来看,我们预计2014年实现收入约3000-4000万元。(3)众为兴业务:根据业绩承诺,众为兴2014-2016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3700、5000、6300万元。按照20%的净利润率,对应收入1.85、2.5、3.15亿元。(4)收购协同效应:众为兴为国内主要的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的运动控制系统、伺服驱动企业。新时达则在重负载机器人领域具有较强技术实力。两者强强联合,一方面可以实现基础技术、实际运用的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可以在原材料供应链的各个层面实现成本的良好控制。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14-2016年公司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24.70%、38.53%、26.58%。每股收益分别为0.53元、0.73元、0.92元。公司在电梯业务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大力拓展机器人业务,给予2015年25-30倍PE,对应合理价值区间18.25-21.90元。维持“买入”的投资评级。
主要不确定因素。机器人业务发展进度不达预期,市场竞争风险。

07CR41

45UV5-1101 隔离电源模块 罗克韦尔自动化举办“绿色智造论坛”

1月12日,罗克韦尔自动化“绿色智造论坛”在长沙顺利举办。论坛由全球领先的工业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企业之一罗克韦尔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南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中南研究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湖南省分公司(简称“湖南联通”)、戴德梁行房地产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简称“戴德梁行”)共同协办,邀请长沙企业代表共聚一堂,探讨“零碳制造”与“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

罗克韦尔中国区总裁石安发表以“未来产业与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为题的主旨演讲。他表示,全球产业链正迎来新的格局与机遇,而创造新需求是当前产业的“破局”之道。其中,绿色净零供应链将成为系统性、跨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抓手之一。罗克韦尔将继续发挥生产性服务业链主的引领作用,持续推动跨界创新和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引领未来无限可能。
中国联通大数据首席科学家范济安与中国信通院中南研究院研究员张乐,分别以“助力绿色智造发展,打造生产性服务能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之路”为议题分享了自己的洞察与见解。
论坛期间,罗克韦尔与湖南联通举办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罗克韦尔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院长李栋与联通(湖南)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张艳军作为代表进行签约。依托罗克韦尔 IT/OT(信息技术/运营技术)融合的技术及跨界创新优势,双方将共同推进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技术革新,并加速工业互联网技术向制造业场景的转化落地。

未来,罗克韦尔将携手合作伙伴,持续发挥各自优势,帮助更多制造业企业实现绿色高效的数字化转型,共同迈向净零未来。

45UV5-1101

140CPU67160 CPU处理器模块 思特威发布工业机器视觉面阵CMOS图像传感器SC038HGS

思特威(上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思特威,股票代码:688213),宣布推出0.3MP高帧率工业面阵CMOS图像传感器新品——SC038HGS。这款背照式全局快门图像传感器采用先进的SmartGS®-2 Plus技术,依托思特威卓越的模拟电路设计,集高感光性能、低噪声、高帧率、低功耗四大性能优势于一身,可赋能工业机器视觉相机、无人机/扫地机避障系统、AR/VR 6DoF系统等多元化应用场景。

先进SmartGS®-2 Plus技术加持,以更强性能打造高可靠性视觉检测应用
通过高度准确的测量和实时图像采集能力,全局快门传感器在众多工业机器视觉应用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检测、识别和分拣,其卓越性能显著改善了图像质量,特别是在消除运动模糊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因此,全局快门传感器成为了工业机器视觉应用的首选。
SC038HGS采用思特威自主创新的SmartGS®-2 Plus技术,基于全局快门(GS)技术和背照式像素结构(BSI)设计,带来更佳的量子效率(QE)和更高的满阱电子(FWC),且采用High Density MIM(HD MIM)工艺,大幅降低了随机噪声,改善图像质量。
具备高感光性能、低噪声、低功耗三大特点的SC038HGS图像传感器可大幅提升视觉信息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实现在低照度环境下的高质量图像捕捉,从而提供更真实、更清晰的虚拟体验。
在SmartGS®-2 Plus先进技术加持下,SC038HGS峰值量子效率(peak QE)和FWC分别高达90%和12.4ke-,即使在暗光工业环境中,SC038HGS的高感光性能仍然能够帮助工业机器视觉相机准确地检测和测量目标,高效解决自动化流水线视觉信息采集难题。
借助思特威创新的超低噪声外围读取电路技术,SC038HGS实现了更佳的噪声抑制,并进一步改善了产品在高温下的成像性能。芯片暗电流(DC)在80℃环境下低至247e-/s,带来干净明细、低噪声的成像效果,同时显著优化了在高温环境下的成像表现。
通过思特威优异的低功耗设计,SC038HGS的功耗可低至48.6mW,这使得工业环境中设备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对于无人机/扫地机避障系统、AR/VR 6DoF等应用而言,低功耗还能显著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有效提升电池类产品的工作时间。
支持240fps超高帧率,提供更流畅、更精确的图像捕捉和显示
工业相机的帧率决定着设备的测量效率,因此为了让工业生产更加便捷、高效,对高帧率图像传感器的需求一路高涨。在SmartGS®-2 Plus先进技术和高帧率设计的加持下,SC038HGS拥有出色的快门效率(PLS提升至>30000),并支持高达240fps的帧率,大幅提升了图像传感器的采集速度和稳定性,助力图像采集系统在工业机器视觉应用中实现实时的监测和分析,以高速度和高精度保障工厂产线产品的优良率、产能与精细度。
多样化接口选项,提供卓越灵活性的解决方案
思特威此次推出的SC038HGS,与市面上同类产品相比,不仅支持MIPI D-PHY接口,还支持LVDS和DVP接口。这些多样化的接口选项为工业机器视觉应用、无人机/扫地机避障系统、AR/VR 6DoF系统等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使其能够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接口。这种灵活性有助于满足用户在图像数据传输速度、稳定性和成本效益等方面的需求,使其能够在高速和复杂环境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140CPU67160

140CPU65260 控制处理器模块 重磅发布 | 2024看得见的未来:数据中心行业十大发展趋势

我们见证了人工智能(AI)的爆发,它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与技术交互的方式。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也因其显著的进步和广泛的应用,在去年引起了极大的关注。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将有可能彻底改变从医疗保健、金融、生产制造到交通、娱乐等众多行业。市场对人工智能的巨大需求推动了新的芯片和服务器技术的发展,这些变化将对数据中心的建设、电力需求、水资源消耗、供配电和制冷技术与架构带来颠覆性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将在新的一年成为行业备受关注的议题。
自2018年起,施耐德电气已经连续第7年在年初发布《看得见的未来—数据中心行业的新趋势与新突破》系列洞察,开创了行业趋势前瞻解读先河,并持续引领未来变革方向,为数据中心行业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立足深刻的行业洞察和实践,施耐德电气致力于揭示新一年数据中心行业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和趋势对数据中心运营商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对这些行业变化的看法和价值主张。
以下是施耐德电气全球数据中心科研中心对2024年发展趋势的预测。
趋势一
智算中心将引领数据中心建设

过去十年,云计算一直是推动数据中心建设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数字化转型所需的通用算力。但是,AI的爆发带来了巨大的算力需求,为了满足AI大模型的训练和应用推理,我们需要建设大量的智算中心。
施耐德电气根据全球数据中心的用电量,GPU芯片和AI服务器未来的出货量等数据,估算出全球智算中心目前的电力需求为4.5 GW,占数据中心总57 GW的8%,并预测到2028年它将以26%-36%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最终达到14.0 GW至18.7 GW,占总93 GW的15%-20%。这一增长速度是传统数据中心年复合增长率(4%-10%)的2到3倍。算力分布也会由现在的集中部署(集中vs.边缘为95%:5%)向边缘迁移(50%:50%),这意味着智算中心将引领数据中心建设的潮流。根据工信部的规划,我们国家智能算力的占比将在2025年达到35%,年均复合增长率在30%以上。
施耐德电气观点:
相较于传统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的建设需要在确保高能效和高可用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更具前瞻性,也就是最小化对环境的影响,尤其需要提高适应性来满足未来IT技术(高功耗的芯片和服务器)的需求。
趋势二
AI将推动机柜功率密度骤升

机柜功率密度对数据中心的设计与造价具有较大的影响,包括供配电、制冷以及IT机房的布局等,一直都是数据中心比较关注的设计参数之一。
Uptime过去几年的调研结果显示,服务器机柜的功率密度正在稳步但缓慢地攀升。机柜的平均功率密度通常低于6千瓦,大多数运营商没有超过20千瓦的机柜。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包括摩尔定律使芯片的热设计功耗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150瓦),同时高密服务器通常被分散部署在不同的机柜以降低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但AI的爆发将改变这一趋势。
施耐德电气观点:
用于训练的AI机柜功率密度可以高达30-100千瓦(取决于芯片的类型和服务器的配置)。而造成这一高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快速提升的CPU/GPU热设计功耗,CPU为200-400瓦,GPU为400-700瓦,未来还会进一步升高;AI服务器的功耗通常在10千瓦左右,由于GPU是并行工作的,AI服务器需要以集群的方式紧凑部署,以降低芯片和存储之间的网络时延。机柜功率密度的陡增将给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的设计带来巨大挑战。
趋势三
数据中心正在从风冷向液冷过渡

风冷一直都是数据中心IT机房冷却的主流方式,如果设计得当,可支持十几个千瓦甚至更高的机柜功率密度。但随着对AI训练性能的不断追求,开发人员不断提高芯片的热设计功耗,对这些芯片进行风冷变得不切实际。虽然一些服务器供应商通过重新设计芯片的散热器、增加服务器风量以及进出风温差,以不断突破风冷技术的极限,配置40-50千瓦风冷型的AI机柜,但这会使风扇的功耗呈指数级增加。例如,AI服务器风扇可以消耗高达25%的服务器功率,但传统服务器的典型值只有8%。
施耐德电气观点:
芯片的冷却才是液冷的主要驱动力,20千瓦机柜功率密度是风冷和液冷相对合理的分界线。当AI机柜功率密度超过这一数值时,应重点考虑采用液冷服务器。
相较于风冷,液冷还带来了诸多好处,包括处理器可靠性和性能提升、能源效率提升、用水量减少以及噪音水平降低等等。目前,对于高密的AI服务器,供应商通常提供风冷和液冷两种方案,但对于下一代GPU,液冷将是唯一选择。
趋势四
配电的安全可靠在智算中心更加重要

对于传统数据中心,不同工作负载同时达到峰值的概率极低。比如,典型的大型数据中心峰均比通常在1.5-2.0或更高。但在智算中心,由于AI训练负载缺乏变化(峰均比接近1.0),工作负载可以在峰值功率下,运行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其结果是增加了上游大型断路器脱扣的可能性,以及宕机的风险。同时,由于机柜功率密度的升高,需要采用更高额定电流值的断路器、列头柜、小母线等。而在电阻变小的同时,可以通过的故障电流也就更大,这意味着IT机房出现拉弧的风险也会升高,保证该区域工作人员的安全是必须解决的难题。
施耐德电气观点:
在设计阶段采用模拟软件对电力系统进行弧闪风险评估,分析可产生的故障电流,并且对可靠性进行分析,以便为特定场地设计最佳解决方案。
这项研究必须从中压开关柜分析至机柜层面,同时建议如果新建数据中心IT机房的AI训练工作负载超过60-70%,需要根据下游各馈线断路器的总和来确定主断路器的大小,设计时不再考虑同时系数。
趋势五
标准化将成为液冷推进的关键

冷板式液冷和浸没式液冷是数据中心液冷的两种主流方式。究竟选择哪种液冷方式以及如何实现快速部署一直都是行业热议的话题。
随着越来越多AI服务器采用冷板式液冷,冷板式液冷也更容易与传统的风冷系统兼容,受到很多数据中心运营商的青睐。但是服务器厂家液冷的设计方式多种多样,快速接头、盲插和Manifold的兼容性存在诸多问题,IT与基础设施的责任边界也模糊不清,这大大限制了液冷在数据中心的接受度和推广。
相较于冷板式液冷,采用碳氟化合物流体的浸没式液冷不仅价格相对较高,而且很多碳氟化合物属于对环境有害的人工合成类化学物质,面临越来越多的行业监管与政策压力。因此,浸没式液冷除了采用油类冷却液,可用的碳氟化合物流体将越来越少。
施耐德电气观点:
IT厂家提供更为标准化的设计方案,包括流体的温度、压力、流量、设备的接口等,并且提供更加明确的责任边界。
施耐德电气将在第一季度发布液冷白皮书,来帮助数据中心更好地部署液冷技术。
趋势六
数据中心将更加关注WUE

水资源短缺正在成为许多地区的严重问题,了解和减少数据中心的水资源消耗变得越来越重要。此前,数据中心水资源消耗未被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用水成本相对用电通常是微不足道的,甚至很多数据中心通过消耗更多的水来提高能效。但是,数据中心的用水已经引起了很多当地政府的关注,尤其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政府正在出台各项政策来限制和优化数据中心的用水。这其中包括将WUE作为数据中心的设计指标,采用水电双控政策。因此,减少用水量将成为许多数据中心运营商未来关注的重点领域。
施耐德电气观点:
数据中心的WUE值在 0.3-0.45 L/kWh之间是一个相对优秀的数值。施耐德电气建议根据数据中心所在地域水资源情况、气候情况和数据中心类型,寻找用电与用水之间的平衡。
行业可以采用绝热蒸发、间接蒸发冷却、液冷等各种技术创新,从而减少直接用水量。数据中心运营商应将WUE作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部分,报告用水量/节水量,同时关注用电所带来的间接用水量。
趋势七
提升配电能力将成为智算中心新的诉求

在智算中心,随着机柜功率密度的提升以及AI机柜的集群化部署,IT机房的配电面临额定容量偏小的挑战。比如,过去一个300 kW的配电模块可以支持几十台甚至是上百台机柜。而如今,同样配电模块的电量甚至无法支持一个最低配置的NVIDIA DGX SuperPOD AI集群(单排358 kW的10个机柜,每机柜36 kW)。配电模块规格太小,使用多个配电模块不仅浪费IT空间,也变得不切实际。与单个大容量配电模块相比,多个配电模块还会增加成本。回归配电的本质,提高配电容量的主要手段就是增大电流。
施耐德电气观点:
在设计时应选择规格足够高的配电模块,实现弹性部署,从而适应未来的配电需求,以至少支持一整排集群为准。
比如,在额定电压下,800 A的配电模块是目前适用于所有三种配电类型(PDU,RPP和母线)的标准容量尺寸,可提供576 千瓦(降容后为461 千瓦)。对于末端配电可以使用小母线,从而避免了定制大于63 A额定电流的机柜PDU。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多个标准化的机柜PDU作为过渡。
趋势八
AI将赋能数据中心的节能改造

数据中心通过提供AI算力推动人类社会向着自动化、数字化和电气化等更加可持续的方向演进,赋能交通、制造和发电领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反过来,AI也可以赋能数据中心能源的优化,来减少其自身对环境的影响。
比如,AI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用于数据中心冷源系统和空调末端的控制,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实时监测数据中心气流分布,并基于数据中心IT负载的变化,实时匹配合适的冷量输出。通过自动调节末端精密空调及风机的运转方式,从而实现动态地按需制冷,以减少热点并且降低机房的能源消耗与运维成本。
施耐德电气观点:
AI技术在机房空调群控系统中的应用,可以实现机房内部环境参数的智能监测和控制,并通过自动调节与优化来提高能效和系统的可靠性,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随着AI技术的持续普及,以及国家对数据中心节能降耗的持续要求,无论是新建还是改造项目,AI技术在数据中心空调群控系统中均将得到更多的关注与应用。
趋势九
配电系统的占地面积将引关注

在数据中心设计中,追求IT机房面积占比的最大化,即尽可能减少辅助设备间的占地面积,一直都是数据中心设计的主要诉求之一。对于传统的数据中心,IT机房的面积与配电室的面积之比通常为1.5:1左右。随着AI驱动IT机柜的高密化,越来越多的IT机房采用液冷方式,液冷IT机房的面积与配电室的面积之比将发生逆转,在0.6:1左右。这时,配电室的占地面积将引起数据中心设计人员的更多关注,优化配电室的占地面积也必将成为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
施耐德电气观点:
在更小的占地面积内,提高配电和电源设备的供电容量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比如,减小UPS系统的占地面积,包括采用更高功率电源模块的模块化UPS,实现兆瓦级单柜功率;同时采用锂电池取代铅酸蓄电池,可以将电池间的占地面积减少40-60%。集中部署供配电设备(比如:电力撬块)也可以减少配电间的占地面积;采用体积紧凑的模块化配电柜和池化柴油发电机等应急电源也是有效的手段。
趋势十
储能系统在数据中心的价值日益凸显

UPS系统在实现数据中心电能质量治理和不间断供电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数据中心运营商面临着提高可持续性和财务绩效,同时保持或增强供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弹性的压力,新的能源存储和发电技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也对传统数据中心运营模式和电气架构提出了挑战。电池和燃料电池等分布式能源技术能够有效产生或存储清洁能源。
储能系统除提供传统UPS系统功能外,还可以通过在用电高峰时释放存储的能量来管理电力需求高峰,实现扛峰增载;通过削峰填谷,降低数据中心用电成本,来实现能源成本优化;同时参与电网的需求响应,实现创收。
施耐德电气观点:
数据中心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降低能源成本,充分利用搁浅的资产,减少对柴油发电机的依赖,并保持独立于电网的业务弹性,这些需求为储能系统在数据中心的采用创造了更多有效的应用场景与价值。
随着锂电池储能系统价格的不断下降和电气架构的创新,数据中心可以通过微网系统提供对能源供应的更大控制权和自主权;在没有微网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部署储能系统来获得竞争优势。
进入2024年
数据中心行业的重点将从传统数据中心建设转向智算中心建设,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实现智算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与适应下一代IT技术是关键所在。
以上对新兴趋势的预测来自施耐德电气全球数据中心科研中心,该部门设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科研中心始终以“探索数据中心行业的技术和发展趋势,倡导最佳实践”为团队使命,通过发表通俗易懂的白皮书和权衡工具助力数据中心用户提高可用性和优化能效,赋能数据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最大化数据中心的商业价值。
截至2023年,施耐德电气科研中心团队已经发表白皮书230余篇,每年有超过40万的下载量;权衡工具30个,每年有超过2万用户在线使用。所有白皮书和权衡工具都免费提供给整个行业学习和使用,在推动数据中心行业的发展的同时充分印证了施耐德电气在数据中心行业思想领袖的地位。

140CPU65260

140CRP312000 数据通信模块 库卡SCARA家族再扩员:大负载、洁净版KR 20

在SCARA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其竞争愈加激烈,价格战变成一场漫长的内耗。正因如此,企业出现“分层”,部分企业停留在“低价”产品区,另一部分企业则转向聚焦SCARA机器人技术。卷创新、卷性能,SCARA机器人的变革之战正悄然袭来。
SCARA机器人的技术变革可以总结为两个“更”:性能更极致、赛道更细分。
性能更极致这一特点体现在,锂电、光伏等行业的陡然崛起,要求SCARA机器人的负载、精度、速度、稳定性达到更加极致的高度;赛道更细分的主要特征之一则表现在,3C电子、半导体、医疗、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的精密装配对生产设备以及生产环境的洁净度提出高要求,“洁净”赛道应运而生。
创新是库卡的基因。早在多年以前,库卡就已开辟了“洁净”这一细分赛道,并持续针对不同领域、不同企业的需求点进行“量身打造”。近期,库卡再次对KR SCARA CS家族产品进行创新迭代,重磅推出了具备行业引导性意义的革命性产品——洁净版KR SCARA CS 20kg机器人(下文简称“洁净版KR 20 SCARA”)。
面向精密生产,
SCARA产品性能全面提升
在2023年的工博会上,库卡推出了KR SCARA CS家族的新系列——KR SCARA CS 20kg机器人,即标准版KR 20 SCARA。获得客户一致好评的同时,库卡收到了来自消费电子领域的企业的一份“特殊”反馈。标准版KR 20 SCARA可满足生产线中大部分的环节需求,但在极少数场景中仍然存在应用痛点。

KR SCARA CS 20kg机器人
其中一个典型案例:光学镜片和显示屏玻璃基板等精密元器件的装配或搬运,对生产车间的环境洁净度要求苛刻。但事实上,SCARA机器人在高速运行中,由于丝杠摩擦极易产生大量粉尘颗粒并释放至周围环境中,影响生产环境洁净度,另一方面还会导致机器人自身部件磨损。
针对这一应用痛点,库卡在标准版KR 20 SCARA的基础之上针对性地对软硬件进行优化与提升,推出了洁净版KR 20 SCARA和KUKA.ControlStudio 2.7操作系统。软硬件配套升级,协同解锁高端应用场景。
▌洁净版KR 20 SCARA
在大负载乃至超重载工业机器人领域,库卡一直保持着优势地位,掌握着结构设计与控制算法的核心技术。基于这类技术积淀,库卡将技术优势延续到了洁净版KR 20 SCARA中。洁净版KR 20 SCARA最大负载可达20kg。
与此同时,其性能亦同步升级,具备刚性更强、精度更高、运行更稳等特点,生产节拍为0.52s。值得注意的是,其最长臂展可达1200mm,在同规格业内覆盖区域更广。
从机器人本体设计上来看,洁净版KR 20 SCARA采用内部线缆走线的设计,外形紧凑。库卡在其丝杠外围增加波纹状防护罩,以抑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数量。其洁净等级可达ISO class 5,防护等级可达IP54。此外,洁净版KR 20 SCARA符合欧盟CE认证,品质得到保证。

洁净版KR SCARA CS 20kg机器人
从核心部件设计上来看,库卡在第1轴采用高精密行星减速器,替代传统的谐波减速器方案。高精密行星减速器具有体积小、噪音低、传动扭矩大、寿命高、传动效率高、承载能力强、抗冲击和振动性能好、运动平稳等特点。洁净版KR 20 SCARA由此在刚性、精度和运行稳定性上均表现更加出色。
▌KUKA.ControlStudio2.7操作系统
本体创新优化设计成功提升了洁净版KR 20 SCARA的可靠性,易用性和智能性则由软件升级来实现。洁净版KR 20 SCARA配备了高性能、超小型的KR CS Box-2控制柜,并与简单易用的KUKA.ControlStudio 2.7操作系统(下文简称“2.7操作系统”)结合。
基于成熟的web-based技术,融合高可靠性和模块化的软件架构设计,2.7操作系统大幅提升了机器人操作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可及时响应客户及市场需求。此外,2.7操作系统进一步强化了易用性与智能性特征,让用户操作起来更加高效便捷。

高工机器人在调研中获悉,相较于2.6版本,2.7版本不仅可以灵活调整程序中使用的I/O通道和信号,并且可以实现I/O配置的导入导出。多种细节的优化,将扁平化易用实用的操作逻辑与实际应用相融合,打通了示教、编程、调试、管理、监控的全流程操作,实现操作效率的成倍提升。
携手“最佳搭档”2.7操作系统,洁净版KR 20 SCARA可满足大部分精密制造所需的洁净环境等级需求,以确保高效可靠地完成各项任务。无论是电动汽车行业中对其电池生产的码垛应用,以及对汽车大件零部件的搬运应用,还是光伏设备制造、工件安装,以及3C行业小部件电子装配的应用,洁净版KR 20 SCARA皆能应对自如。
在电子电器行业,洁净版KR 20 SCARA适用于对环境生产要求较高的洁净生产车间,如:光学镜片、显示屏玻璃基板,以及其他精密元器件的组装和搬运等,均可精准且快速地协助电子厂商完成高效生产。
除“洁净”属性外,如果生产环境中粉尘较多,洁净版KR 20 SCARA同时兼具IP54高防护等级属性。得益于此,洁净版KR 20 SCARA可直接作用于橡胶及塑胶工业中的注塑机、连接工序及运输中较为沉重的工件。其20kg的高负载能力可以实现—次性搬运多个工件,精准的定位系统及较高的承重力可安全地进行高强度作业。
聚焦客户需求,
加速推进多系列新品迭代

140CRP312000

Search for products

Back to Top
Product has been added to your cart